最近,「西藏冒險王」王相軍不幸墜入冰川後失蹤,而他的同伴小左也因此身陷網暴與惡評之中。小左發布的事發視頻顯示,王相軍由於踩到巖石上的暗冰而滑墜冰潭。據小左回憶,在用三腳架嘗試救援無果後,他又跑去拿繩子和密封桶,讓王相軍附著在桶上保存體力。此後,他跑到附近工地上找人救援。遺憾的是,他們回到事發地時,王相軍和桶都已不見了。
王相軍消失在冰川之中的悲劇,當然是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的。而此後針對小左的一系列質疑、攻訐和指責,則使他繼續承受著這場悲劇帶來的「次生傷害」。「豬隊友」「你的良心過得去嗎」「有危險你應該阻止他」「繩子都不帶,從不考慮後續救援嗎」……一些網友在未了解事件全貌的情況下,便得出其救援不力的結論,有的還是無根據的惡語相向,仿佛王相軍的不幸遭遇都是由小左一手造成的。
可是只要對這些指責稍加分析,就會發現很多都是缺乏常識的求全責備。比如,針對他們為何不帶繩子的質疑,小左就回應道:繩子帶了,但是周圍全是暗冰,缺少著力點,一個人用繩子拉不上來,試了十幾次也沒有成功。王相軍的羽絨服吸水變得非常重,所以只能去找救援。站在日常語境中,對極端情況下的緊急救援隨意指責,無疑是不專業的。而「豬隊友」「良心何在」等缺乏依據的惡評,也更多是情緒煽動大於理性分析,只會給遭受失友之痛的小左帶去更多傷害。
儘管救援結果不盡如人意,但不論是最初的用繩拉人、投下密封桶還是就近找人救援,小左都表現出了危急狀態中的營救積極性和理智判斷力。作為非專業救援人員,其行動也已經算得上是盡力而為。惡評者敲敲鍵盤,發出吹毛求疵的抨擊和充滿惡意的揣測,對小左來說無疑是不公平的。
這些網絡惡評背後,有些是博人眼球、煽動情緒的看客心態。此前,女大學生善意救人反遭惡評、自殺護士被質疑和「人肉搜索」後再次自殺等新聞,也反映出這類現象的普遍性。對此,網絡平臺應有所作為,合理過濾不良信息,避免聳動、不實攻訐的放大效應和不當傷害。對於影響較大、造成嚴重傷害的惡評,也應落實問責,讓實施網暴的人付出代價。
另一些惡評,則體現了一種對「完美救援」的熱血想像,仿佛只有不畏艱險,甚至不惜自己跳下去,犧牲一條生命去換另一條生命才算「救援得當」。可是,在緊急情況中,與勇氣同等重要的是智慧和理智。否則,看似不顧一切的熱血拼命,最終可能會造成更多不必要的犧牲。
我們更應該提倡科學救援與安全救援。對於這場悲劇的認知和反思,也理應回到尊重常識和理性的正軌。事件發生後,圍繞小左救援方式的公共討論和復盤當然是很有必要的。類似掉入冰水後是否應該脫下羽絨服,怎樣保持體溫、存蓄體力,如何減輕救援所需拉力等探討,就有助於為公眾普及相關常識,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只是,這些討論應當就事論事,而不是動輒上升為道德批判,用「完美救援」的標準苛責、詆毀救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