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玉環漩門灣溼地公園發現黑臉琵鷺。經鳥類監測員證實,這是2019年進入候鳥遷徙季節後首批來到漩門灣溼地公園的黑臉琵鷺,數量近20隻,黑臉琵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跟隨小編來科普下黑臉琵鷺吧。
黑臉琵鷺,又名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黑面勺嘴,有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已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
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
黑臉琵鷺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黑色嘴長而直,並且上下扁平,先端擴大成匙狀。黑色腳較長,額、喉、臉、眼周和眼先全為黑色,且與嘴之黑色融為一體。其餘全身白色,繁殖期間頭後枕部有長而呈髮絲狀的黃色冠羽,前頸下部有黃色頸圈。
又被稱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黑面琵鷺現時只活躍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僅見於亞洲東部,其特徵是全身羽毛大體上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腳,前額、眼線、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鮮明的「黑臉」。黑面琵鷺黑色的腿很長,脛的下部裸露,適於涉水行走。與黑色部分僅限於嘴的基部的白琵鷺明顯不同,它的額、臉、眼周、喉等部位的裸露部分也都呈黑色,並與黑色的嘴融為一體,故名「黑臉琵鷺」。黑面琵鷺長像與白琵鷺極為相似,在野外常常會把它們弄混。它的體形比白琵鷺略小一些,全身的羽毛也都是雪白色的。
長匙大嘴的用處
黑面琵鷺覓食的方法通常是用小鏟子一樣的長喙插進水中,半張著嘴,在淺水一邊中涉水前進一邊左右晃動頭部掃蕩,通過觸覺捕捉到水底層的魚、蝦、蟹、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水生植物等各種生物,捕到後就把長喙提到水面外邊,將食物吞吃。黑面琵鷺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沿海及其島嶼和海邊蘆葦沼澤地帶。
為了繁殖,會機智的搶佔時機
黑臉琵鷺的繁殖大多發生在鄰居黑尾鷗之後,但在一個小島上,因為缺乏築巢的材料,黑臉琵鷺總是搶在黑尾鷗之前築巢孵化。找不到合適巢材的琵鷺甚至將目光投向海面上的垃圾。黑臉琵鷺在繁殖的時候通常是「一夫一妻」制,夫妻關係極為穩定,當鳥兒開始築巢的時候,說明他們的配偶關係已經確立。築巢期大約為一周的時間,他們邊築巢,邊相互親熱,讓人感覺情意綿綿。
你也喜歡各類動物知識嗎?歡迎關注討論,大家一起保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