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300光年外的美麗星雲中,發現一個0.01倍太陽質量的行星盤

2020-07-07 博科園

天文學家對一個被稱為IRAS6240星雲的恆星形成區進行了光譜觀測,這次觀測更清楚地揭示了這個龐大而複雜區域的性質,其研究成果發表在《arxiv》上。恆星形成區對於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恆星形成和恆星演化過程至關重要。對這些區域的觀測有可能擴大已知恆星、原星、年輕天體和星團的名單,然後可以在不同波長進行全面研究,以便對恆星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有更多洞察。

在30300光年外的美麗星雲中,發現一個0.01倍太陽質量的行星盤

IRAS 12272-6240星雲位於銀河繫船底座-人馬臂的遠端,距離銀河系約30300光年,是一個複雜的恆星形成區域,有一個大密度團塊和幾個相關的脈澤。由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Mauricio Tapia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仔細研究了IRA 12272-6240星雲。使用智利的巴德/麥哲倫望遠鏡,對這一區域進行了近紅外成像和低解析度光譜分析。

在30300光年外的美麗星雲中,發現一個0.01倍太陽質量的行星盤

這項研究得到了赫歇爾紅外銀河系平面勘測(Hi-GAL)和美國宇航局(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和廣域紅外探測探測器(WISE)的數據補充。研究的天文學家表示: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提供了以大質量恆星形成區IRAS 12272-6240為中心的120x120平方角秒區域新的亞弧秒寬帶和窄帶近紅外成像。利用HI-GAL/赫歇爾遠紅外圖像結合存檔的IRAC/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WISE中紅外觀測來補充這些數據。

在30300光年外的美麗星雲中,發現一個0.01倍太陽質量的行星盤

觀測發現,IRAS 12272-6240星雲有一個緻密的大質量緻密塵埃團(約13100個太陽質量)。其中包含兩個I類年輕恆星天體(YSO),命名為IRS-1N和IRS-1S,以及相關的CH3OH、氫氧化物和水脈澤,這兩個YSO可能形成一個寬約21000個天文單位(AU)的雙星系統。數據表明,IRAS 12272-6240星雲的中央恆星最有可能是O9V光譜類型,有效溫度約為33500K,質量約為太陽的23倍。

在30300光年外的美麗星雲中,發現一個0.01倍太陽質量的行星盤

中央恆星似乎有一個質量為0.01個太陽質量、傾角為32度的行星盤。天文學家們能夠區分出IRAS 12272-6240星雲中兩個嵌入的星團,它們在年齡、空間分布和物理特徵上都不同。這兩顆恆星中年齡更大、範圍更廣的那顆大約有100萬年歷史,核心包含50多顆恆星和一個由大約80顆較暗恆星組成的光暈,這些恆星區域所佔半徑大約為4.24光年。

在30300光年外的美麗星雲中,發現一個0.01倍太陽質量的行星盤

第二個由至少35個確定的成員組成,估計比100萬年那顆要年輕得多,而且似乎更深地紮根於其中。其研究證實了IRAS 12272-6240星雲是一個巨大的年輕複合體,位於大約100萬年前大質量恆星形成過程開始的地方,現在仍然活躍在其核心。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omasz Nowakowski/Phys

參考期刊《arxiv》

Cite: arXiv:2006.1469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質量是太陽三百倍,光度八百萬倍的R136a1,如果在4光年外會怎樣?
    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中的R136a1有一個如雷貫耳的稱號:已知質量最高的恆星,這是一顆超出了愛丁頓極限的恆星,從理論上來看它就不應該存在,但它不僅誕生了,而且正在劇烈的放出光芒!關於宇宙中質量最高的恆星R136a1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是一個產出大質量恆星的風水寶地,R136a星團中的1、2、3都在這裡,每一顆都是超過愛丁頓極限、太陽150倍質量以上的恆星!
  • 哈勃望遠鏡觀測到「宇宙花環」:體積是太陽的200倍
    今年初,美國宇航局發布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行星盤陰影圖像,該行星盤距離地球1300光年美國宇航局表示,一顆叫做RS船尾座(RS Puppis)的巨大恆星位於花環結構中心區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0倍,體積是太陽的200倍,其四周形成一圈明亮的塵埃。
  • 在1300光年外的一個三體星系中,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得到一項有趣發現,他們見證了1300光年外的一個三體星系「面露猙獰」。 三體星系指的是由三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大劉的《三體》正是基於三體星系進行科幻創作,構想了三個太陽做著三體運動,導致三體世界遭遇恆紀元與亂紀元無序交替,迫使三體文明在水深火熱中艱難成長。
  • 在1300光年外的一個三體星系中,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得到一項有趣發現,他們見證了1300光年外的一個三體星系「面露猙獰」。三體星系指的是由三顆恆星組成的恆星系統。大劉的《三體》正是基於三體星系進行科幻創作,構想了三個太陽做著三體運動,導致三體世界遭遇恆紀元與亂紀元無序交替,迫使三體文明在水深火熱中艱難成長。實際上,在宇宙中太陽這樣的單身漢是非主流,恆星往往三三兩兩乃至更多的結伴而行。
  • 星雲看起來很美,如果把地球放到星雲中,我們會看到美麗的星雲嗎
    單個星雲的質量可以到達太陽質量的10%,而有些星雲的質量可以是數十、數百,甚至是數千個太陽的質量。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類已知最明亮的星雲之一:獵戶座大星雲,它距離地球約有1344光年。該星雲的直徑為24光年,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2000倍。接下來,想像一下,假設我們的地球位於這個星雲裡,那麼我們在夜空中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呢?
  • 打破之前的極限,5.5倍太陽質量恆星,美麗的行星狀星雲誕生!
    這就電離了先前噴射出的防護罩,形成了行星狀星雲,並提供了一個可見、有價值的恆星質量損失過程的化石記錄(行星狀星雲與行星無關,但之所以獲得這個名字,是因為熾熱的中心恆星周圍發光的電離氣體球體,在早期的觀察者看來,與行星很像)。行星狀星雲理論來自於質量為太陽質量1-8倍的恆星,佔所有比太陽質量大恆星的90%。
  • 16萬光年外發現巨型恆星:質量為太陽300倍
    2010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發現4顆巨大的恆星,它們的大小讓所有此前已知的恆星相形見絀——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300倍,超過了此前理論預計恆星能夠達到的最大質量的兩倍,這一反常現象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不解。
  • 質量是太陽315倍,光度是871萬倍,如果R136a1在4光年外會怎樣?
    在目前已知的恆星中,R136a1是質量最大的恆星,它的質量高達太陽315倍。如果R136a1位於距地球4光年的地方,我們會看到怎樣的景象?R136a1的引力會對地球造成影響嗎?R136a1形成於大約150萬年前,目前處在主序階段,正在進行氫到氦的核聚變反應。
  • 在6500光年之外,雙子座天文臺,拍攝到美麗的行星狀星雲!
    來自雙子座天文臺拍攝的最新圖像,顯示出引人注目的行星星雲CVMP 1,行星星雲是一顆巨星爆炸結果,也是一個輝煌但相對短暫的天文奇觀。隨著這個行星狀星雲的前身恆星慢慢冷卻,這個天體沙漏將耗盡時間,並將在數千年後慢慢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 大發現!目前宇宙中最大的7個星系組織!質量是太陽的1000億倍!
    宇宙最大星系:IC1101眾所周知,我們的銀河系直徑約10萬光年,但這對於一個螺旋星系來說是只能算是中等水平。相比之下,已知的最大星系IC 1101比我們的銀河系大50倍,質量大約是我們銀河系的2000倍。
  • 130億光年外,中國科學家發現一超級黑洞,質量達太陽16億倍
    在130億光年外,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發現再一次挑戰了人類的黑洞和星系形成模型,讓科學家們陷入了困境。  最古老的類星體  觀測結果表明,它平均每一年就要吞噬超過25個太陽質量的物質,這使得它已經擁有了超過太陽16億倍的恐怖質量!正是在這麼恐怖的吸積速度下,大量物質落入黑洞的過程中能量升高,最終發出了宇宙中最耀眼的光芒。與此同時,在它的兩側還有極其強大的相對論性噴流,大量物質以光速20%的速度噴射到宇宙空間,十分壯觀。
  • 1400光年外,發現一隻巨大粉色「蝴蝶」!兩隻翅膀尤為驚豔
    科學趣聞探索/訊1400光年外!發現一隻巨大粉色「蝴蝶」!恆星的誕生是充滿暴力美的,它們往往被孕育在星雲中,在塵埃與塵埃或氣體分子的碰撞中不斷聚合在一起,最後越滾越大,引力也越來越強,形成正反饋,最終點燃了氫聚變反應,開始了一顆恆星的生命旅程。而近日,NASA就拍攝到了一片正在孕育數百顆恆星的星雲,其形狀酷似一隻巨大的蝴蝶,十分美麗。
  • 哈勃望遠鏡發現:在2萬光年外的這個星團中,行星真的很難形成!
    韋斯特倫德2號位於2萬光年外,是一個研究恆星演化過程的獨特實驗室,因為它相對較近,相當年輕,並且包含大量的恆星。哈勃太空望遠鏡對韋斯特倫德2號恆星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研究,發現圍繞星團中心附近恆星的原行行星盤前身神秘地沒有大型、密集的塵埃雲。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其強大的引力連光線也無法逃脫,科學家認為這種天體在宇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的黑洞,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會把範圍內的物質全部吸引過來,科學家認為黑洞之間也會相互合併成為更大的黑洞,在2017年科學家通過雷射幹涉儀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認為這個遙遠的空間裡可能正在發生一場
  • 16萬光年外發現自轉速最快恆星:太陽的100倍
    這是大麥哲倫星系中蜘蛛星雲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孕育新生恆星的場所。圖中可以看到強大的離心力已經讓整個恆星成壓扁狀,赤道上空突起一道炙熱的 等離子體盤,圖中另一個星球是想像中圍繞這顆恆星運行的一顆行星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導,天文學家近日找到一顆迄今發現的自轉速度最快的恆星,這是一顆大質量的年輕恆星,就位於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大麥哲倫星系之中。
  • 太陽的未來,行星狀星雲的秘密
    ❞行星狀星雲就像一盒巧克力糖: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會長什麼樣。這組圖片顯示了99個行星狀星雲(以及由美國原行星盤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戈麥斯的漢堡包(來源:Hubble / ESA / NASA)這些天上寶石的形狀和顏色多種多樣,觀察者和理論家都為之著迷。
  • 趣談獵戶座中美麗的星雲
    抬頭仰望,發現天狼星東側,獵戶座赫然出現在頭頂,大梯形和腰帶三星清晰可見。我拿出手機隨手一拍,記錄下天空中這一美麗的景致。雖然只是兩個光點,但在燈火輝煌的上海市區,能夠用手機拍到星雲,實屬難得。仿佛朝聖者,在雲霧繚繞的傍晚,拍到了夕陽下壯麗的梅裡雪山一般。隨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獵戶座大星雲,M42,是晴朗夜空最亮的星雲之一,視星等為4等,直徑有16天文單位(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稱為一個天文單位AU),距離地球1500光年。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小黑洞!
    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認為這個遙遠的空間裡可能正在發生一場黑洞合併事件。直到今年科學家確認了50億光年外的GW190521天體是由兩顆黑洞合併形成的,這場合併事件是由兩個質量相當於太陽66倍和85倍的黑洞發生的碰撞,最終形成的142倍太陽質量的GW190521黑洞,雖然合併出來的黑洞質量相對於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來說並不算大,但目前是天文學家探測到規模最大的黑洞碰撞事件,科學家發現這場碰撞最早發生在70億年前
  • 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在浩渺無垠的宇宙中,有許多我們都不曾參透的東西,而且我們能觀測的都只是能發光的星系恆星等。像不發光的黑洞,是從理論中誕生出來的天體,經過理論研究一個世紀的時間,才在今年被科學家們拍到了黑洞真實存在的照片。
  •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研究人員發現距離我們6光年遠的巨型「超地球」行星可能只有簡單的生命。 Barnard b(或GJ 699 b)是最近發現的「超級地球」行星,它繞著巴納德恆星運行,這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第二顆恆星。 Barnard b被認為是極冷的,其溫度與Europa相似,約為15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