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望遠鏡發現:在2萬光年外的這個星團中,行星真的很難形成!

2020-10-18 博科園

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天文學家發現,行星很難在巨大而擁擠的韋斯特倫德2號星團混亂的中心區域形成。韋斯特倫德2號位於2萬光年外,是一個研究恆星演化過程的獨特實驗室,因為它相對較近,相當年輕,並且包含大量的恆星。哈勃太空望遠鏡對韋斯特倫德2號恆星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研究,發現圍繞星團中心附近恆星的原行行星盤前身神秘地沒有大型、密集的塵埃雲。

因為這些塵埃雲可能在數百萬年後變成行星。然而,觀測顯示,星團外圍的恆星確實有巨大行星形成的塵埃雲嵌入到原行行星盤中。研究人員認為,我們的太陽系在46億年前形成時就遵循了這個方式。那麼,為什麼韋斯特倫德2號星團中的一些恆星很難形成行星,而另一些則沒有呢?似乎行星的形成取決於位置,星團中最大質量和最亮的恆星聚集在核心,這一點得到了對其他恆星形成區域的觀測證實。

大的星團中心包含至少30顆極大質量的恆星,其中一些質量高達太陽的80倍。它們熾熱的紫外線輻射和颶風般的帶電粒子星風吹起了鄰近較低質量恆星周圍的原行行星盤,驅散了巨塵埃雲。巴爾的摩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哈勃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埃琳娜·薩比(Elena Sabbi)解釋說:基本上,如果有怪物恆星,它們的能量將改變附近原行行星盤的性質,質量較小的恆星。

可能仍然有一個原行行星盤,但是恆星改變了圓盤中塵埃的組成,所以更難創造穩定的結構,最終導致行星難以形成。研究認為,塵埃要麼在100萬年後蒸發掉,要麼在成分和大小上發生了如此戲劇性的變化,以至於行星沒有形成。哈勃的觀測代表著天文學家第一次分析了一個密度極高的星團,以研究哪些環境有利於行星的形成。然而,科學家們仍然在爭論,巨大恆星是在中心誕生的,還是遷移到那裡的。

韋斯特倫德2號星團的核心已經有大質量恆星,儘管它是一個相對年輕的200萬年系統。使用哈勃3號廣角相機,研究人員發現,在韋斯特倫德2號星團近5000顆恆星中,質量在太陽質量的0.1到5倍之間,其中1500顆恆星在恆星從原行行星盤中吸積物質時,其光線出現了波動。在原行星盤內聚集的軌道物質會暫時阻擋部分星光,造成亮度波動。然而,哈勃只在星團密集中心區域之外的恆星周圍探測到了這種軌道物質特徵。

哈勃望遠鏡在大約5%的恆星恢復正常亮度之前,目睹了長達10到20天的亮度大幅下降,沒有在距中心4光年內的恆星中檢測到這些亮度下降。這些波動可能是由從恆星前面經過的大團塵埃引起。從地球上看,這些團塊會在一個傾斜的圓盤上,幾乎是側面傾斜的,研究人員認為它們是正在形成的行星體或結構。這些可能是最終在演化系統中形成行星的種子。在非常大質量的恆星附近看不到這些系統,只在中心以外的系統中看到了它們。

多虧了哈勃望遠鏡,天文學家現在可以看到恆星是如何在類似早期宇宙環境中積累的,在早期宇宙中,星團由怪物恆星主導。到目前為止,附近最廣為人知包含大質量恆星的恆星環境是獵戶座星雲中的恆星誕生區域。然而,韋斯特倫德2號星團是一個更豐富的目標,因為它的恆星數量更多。哈勃對韋斯特倫德2號星團的觀測,讓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了不同質量的恆星是如何隨時間變化,以及來自超大質量恆星的強風和輻射是如何影響附近低質量恆星及其原行行星盤的。

例如,看到像我太陽這樣質量較低的恆星,在星團中靠近極大質量的恆星時,仍然有原行行星盤,並且在生長過程中仍然可以共生物質。但它們原行行星盤結構似乎與在遠離星團核心平靜環境中形成的恆星周圍的圓盤有很大不同,而這些信息對於建立行星形成和恆星演化的模型非常重要。這個星團將成為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進行後續觀測的極佳實驗室。哈勃太空望遠鏡幫助天文學家確定了可能具有行星結構的恆星。

有了韋伯太空望遠鏡,研究人員可以研究恆星周圍的哪些原行行星盤沒有吸積物質,哪些圓盤仍然有可能形成行星的物質。這些關於1500顆恆星的信息,將使天文學家能夠繪製出恆星系統如何生長和演化的路徑。韋伯太空望遠鏡還可以研究原行行星盤在不同演化階段的化學成分,觀察它們是如何變化的,並幫助天文學家確定環境在它們的演化中起到了什麼影響。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研究發表在期刊《天體物理學》

DOI: 10.3847/1538-4357/ab737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哈勃望遠鏡發現「雪花星團」,距離銀心13000光年,這也太漂亮了吧
    哈勃望遠鏡發現「雪花星團」,距離銀心13000光年,來看看它有多美根據《科技日報》6月16日報導,位於地球大氣層之上的哈勃光學望遠鏡在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1.3萬光年的地方,拍攝到一個形如雪花般的球狀星團NGC 644,這個球狀星團看上去給人一種浪漫唯美的感覺
  • 5000萬光年外!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星系
    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下了這張迷人的照片,這張照片拍攝於距離地球5000萬光年的梅西耶59星系。哈勃太空望遠鏡:這是深太空中的梅西耶59星系。在美國宇航局哈勃照片中心的發光球體是遙遠的星系NGC 4621,也被稱為梅西耶59 (M59)。梅西耶59是室女座星系團中最大的橢圓星系之一,室女座星系團中大約有2000個星系。在這個美麗星系的正中央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重量是太陽系燃燒中心的2.7億倍。
  • 哈勃望遠鏡的驚人發現
    哈勃望遠鏡的驚人發現哈勃望遠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望遠鏡,我們藉由哈勃望遠鏡探索到了很多的天文奇觀和新的發現。那麼,其中都有那些驚人發現呢?蟹狀星雲超新星殘骸蟹狀星雲是超新星殘骸。氣體總質量約為太陽的十分之一,直徑六光年,現正以每秒一千公裡速度膨漲。
  • 27年前哈勃望遠鏡,在百億光年外發現的「上帝之城」,真的存在嗎
    1993年12月26日在近地軌道的哈勃望遠鏡,傳回了一張讓世界震驚的圖片-上帝之城,在圖片中一片巨大的星系中央,出現了一片有規則的光點,當人們把光點區域放大時,竟驚奇的發現光點之中居然有一座矩形城市,從外觀推測,這像極了一座古代城池,難道說這是其他星系中生命文明建立的城市嗎?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但科學家認為能除了這八大行星外,太陽系內還存在一顆行星,它處於太陽系的邊緣位置,擁有非常狹長的軌道,因為距離母星較遠受到的引力小,因此公轉速度很慢,繞太陽一周需要1-2萬年的時間,平均軌道距離45億公裡,比海王星還要遠20倍以上。當然這些都是天文學家根據發現的一些實際情況給出的猜測,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第九大行星存在,但也沒有人否認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 發現隱藏宇宙瑰寶,哈勃望遠鏡的新年「太空日曆」
    它位於2.5億光年之外的三角星座,NGC 634星系是2008年發現的一顆罕見白矮星超新星宿主,它與銀河系整體亮度相近。「川普勒14」星團是銀河系最熱、最明亮、質量最大的星團之一,2016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該星團,它非常獨特,其中包含著銀河系最明亮的恆星——像「鑽石」一樣閃閃發光。
  • 行星形成的關鍵是位置,位置,位置
    這場煙花秀的閃亮中心是一個由數千顆恆星組成的巨大星團,名為維斯特盧德2號。這個星團位於距離地球2萬光年的卡裡納星座中一個被稱為Gum 29的喧鬧的恆星繁殖地。哈勃的廣域相機3號用近紅外光穿透籠罩在恆星哺育地的塵埃面紗,讓天文學家清晰地看到星雲和中央星團中密集的恆星。該星團的直徑在6光年至13光年之間。
  • 哈勃望遠鏡最新的瑰麗影像
    哈勃太空望遠鏡是在太空中繞地球而行的望遠鏡。它早已成為天文學家最重要的儀器。不久前,它剛拍攝了新的影像,現在,這些還未廣為人知的宇宙新影像將呈現在您的面前。「塵埃」中誕生的恆星左圖所展示的是NGC6357大星雲中的其中一座星團——pismis24。
  • 哈勃揭示16萬光年外,大麥哲倫星雲中星團是「動態老化」的!
    就像同齡人在外表和形狀上會有很大的不同一樣,星星或恆星聚集體的集合(星團)也是如此。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新觀測表明,在星團的演化過程中,僅僅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年齡並不能說明完整的故事。先前對星團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表明,這些系統在形成時往往是小型和緻密的,然後隨著時間推移膨脹成為大小兩種規模的星團。
  • 哈勃拍下球狀星團新照片似宇宙雪球(圖)
    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觀察北部天空一個最明亮而且最著名的球狀星團M13時,發現大約有幾十萬顆恆星在這個星團裡移動
  •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經典照片:數百萬恆星構成宇宙噴泉
    在此圖中,處於中心位置的恆星不斷拋射燃料,用以維持中心地帶的核反應,與行星狀星雲周圍的發光氣體一同構成了「眾星捧月」之狀。「哈勃」太空望遠鏡利用廣角行星相機2捕捉到這一罕見一幕。圖中的各種顏色表示來自NGC 2818行星狀星雲的各種噴射物:紅色代表氮氣,綠色代表氣體,藍色代表氧氣。
  • 遠古球狀星團或是外星智能生命的第一發現地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漩渦星系M106,距銀河系2200萬到2500萬光年在距銀河系2200萬到2500萬光年的漩渦星系M106(也被稱之為NGC 4258),由墨西哥研究員率領的一支國際科學小組發現M106球狀星團的旋轉速度與M106盤內氣體相同。
  • 為何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0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卻看不到眼前行星?
    文/行走天涯為何哈勃望遠鏡能看到100多億光年外的星系?卻看不到眼前行星?作為目前世界上觀測距離最遠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一直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據哈勃望遠鏡面世以來,也已經幫助人類觀測到了很多距離,地球至少有著百億光年之外的星系,也讓人類真正認識到了宇宙究竟有多麼的浩瀚,這也是為何人類一直堅信在宇宙中肯定存在著和地球一樣的文明,哪怕目前處在的階段是不同的,他們很可能比人類要先進百倍
  • 哈勃能看到130多億光年外的行星,為何卻看不清冥王星?
    人類最初了解的行星和衛星都在太陽系範圍之內,甚至還有關於太陽系中心的爭議。在相關理論逐漸完善後,科學家們還進一步規範了天體劃分的標準,曾經作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就不幸被排除在外。直到今天,「旅行者」系列成功飛出了太陽系,人們也沒有徹底見識到冥王星的真面目。由於距離遙遠,載人航天短時間內不可能到達,所以只能藉助發達的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
  • 哈勃望遠鏡拍的照片,銀心1.3萬光年外的「雪花」,有什麼秘密?
    如今的人類可以認識宇宙,除了發射的探測器以外,天文望遠鏡也成了我們觀測宇宙的一大工具。在世界上有很多星體的發現,都是天文望遠鏡的功勞,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望遠鏡中的「千裡眼」—哈勃望遠鏡了,它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就拍攝到了一個天體結構,形狀與雪花類似,這是什麼呢?
  •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8000光年外宇宙的恆星煙花!
    很壯觀,好美的宇宙煙花,天文學家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出一張令人驚嘆的新圖像,顯示了星團G286.21+0.17中的天體煙火。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包括我們的太陽,都是在大質量星團中誕生的。這些星團是星系的基石,但它們是由緻密的分子雲形成,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星團G286.21+0.17在形成過程中拍攝到的圖像,是一幅多波長鑲嵌圖像。
  •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8000光年外宇宙的恆星煙花
    很壯觀,好美的宇宙煙花,天文學家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出一張令人驚嘆的新圖像,顯示了星團G286.21+0.17中的天體煙火。宇宙中的大多數恆星,包括我們的太陽,都是在大質量星團中誕生的。這些星團是星系的基石,但它們是由緻密的分子雲形成,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星團G286.21+0.17在形成過程中拍攝到的圖像,是一幅多波長鑲嵌圖像。
  • 哈勃望遠鏡發現罕見天體,外形看似雪花,距離銀心13000光年
    如果沒有天文望遠鏡,人類無法看到地球周圍天體的表面,而只能看到夜空中的繁星點點。如果沒有太空望遠鏡,人類也只能看到地球周圍的天體,而無法看到太陽系之外、銀河系之外的天體。在人類研發的眾多太空望遠鏡中,哈勃望遠鏡赫赫有名,它至今依然充當人類的「千裡眼」在地球上空探索著。
  •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球狀星團NGC 1805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球狀星團NGC 1805(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下面這張照片看起來像是在半空中爆炸的煙火,但它實際上是一個遙遠的恆星集合,名叫NGC 1805。
  •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創造恆星的景象!距離我們才16萬光年遠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創造恆星的景象,位於著名狼蛛星雲的郊區附近。這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雲,以及它周圍許多年輕的大質量恆星,是研究大質量恆星誕生的完美實驗室。在這張由NA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中,明亮的粉紅色星雲和圍繞著它年輕的恆星被命名為LHA 120-N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