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宇宙浩瀚無邊,人類始終渴望解開它的所有謎團,也由此推動了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開啟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
人類最初了解的行星和衛星都在太陽系範圍之內,甚至還有關於太陽系中心的爭議。在相關理論逐漸完善後,科學家們還進一步規範了天體劃分的標準,曾經作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就不幸被排除在外。
直到今天,「旅行者」系列成功飛出了太陽系,人們也沒有徹底見識到冥王星的真面目。由於距離遙遠,載人航天短時間內不可能到達,所以只能藉助發達的太空望遠鏡進行觀測。
然而,在此過程中有科學家發現,即便是強大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也無法看清冥王星,不僅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前段時間,哈勃太空望遠鏡還觀測到了距離我們130多億光年之外的行星,而冥王星距離地球只有59億公裡。按理說,相關圖片應該無比清晰,卻只得到了一張模糊到無法辨認的冥王星「正面照」。
科學家們表示,這其實與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關係。正如我們通過雙眼來觀察各種物體,其實都是藉助光線的反射原理才形成了完整的圖像,在宇宙中也是如此。
遙遠的星系如果擁有足夠的亮度,即便距離我們百億光年,只要光線能夠到達地球,就能夠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看到它的全貌。而失去了光線的話,即便是距離我們只有38萬公裡的月球,也很有可能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中。
相對來說,冥王星位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獲得的光照強度微乎其微,加上漫反射原理,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近地軌道上也無法捕捉準確的圖像。
針對這種情況,科學家們認為,研發更大口徑的太空望遠鏡,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捕捉到更多的光線,只要延長曝光,就有望拍攝到清晰的冥王星圖像。
然而遺憾的是,冥王星同樣在不斷運動,很難在合適的條件下被拍攝,人們只能從其他方面尋找突破口,從而揭開這個星球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