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皆知,新房內的甲醛無處不在,時刻危險著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近幾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入住新房前,都會做一次甲醛檢測。那麼,室內甲醛濃度多少算正常呢?我們應該如何有效的檢測呢?什麼時候檢測最佳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根據我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GB/T 18883-2002)規定室內空氣中甲醛的含量限值為0.1mg/m3,即每立方米空氣中的甲醛含量不得超過0.1毫克。
目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甲醛檢測產品,讓很多人不知所措,小編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種有效的甲醛檢測方法:
1、呼吸檢測法
雖然人體檢測法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卻是最直觀的。如果搬進新家後經常感到頭暈、頭痛、咳嗽等不適症狀,但是離開了室內環境,不適症狀有所緩解,那大概可以判斷室內存在甲醛。
2、甲醛監測儀
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甲醛監測儀,可以選擇一種結構簡潔、體積小、便於攜帶使用和直觀的儀器,利用傳感器盒插入主機單元進行測量甲醛濃度,數據直觀可讀,精準靈敏,實時監測。
3、專業檢測公司
目前市場上甲醛檢測機構還是蠻多的,而找到一家靠譜的、專業的甲醛檢測機構,顯得至關重要。市場上大部分檢測費用都是按點來收費,一般一個房間為一個點,價格在100-200元。不過,具體價格還是應該按照當地市場的標準。
那麼,什麼時候檢測最佳呢?
根據《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汙染控制規範》 GB/T50325( 2006版)規定:民用建築工程應在裝修工程完工至少七天以後、工程交工驗收前進行。
而對於個人裝修家庭,建議最好裝修工程完工一個月以後, 並且全部家具完全到位一星期後再進行檢測,同時,這期間應保證充足的通風換氣,以便於有毒有害物質的散發,使檢測結果更接近於實際使用時的狀況。
檢測時為何要封閉12小時?
一天24小時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室內度過的,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在緊閉門窗開空調的情況下,每天呆在室內的時間遠遠超過12個小時,如果按照「1小時」標準來檢測室內空氣,不僅不符合日常生活狀態,也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檢測出汙染物質,極有可能誤導居住者,讓他們以為室內空氣是合格的(其實可能不合格),日後受到空氣中超標的甲醛、苯系物、TVOC等有害物質的侵害還不自知。
GB/T18883---2002《國家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要求檢測前關閉門窗12小時,是比較科學的,這個時間段接近日常的居住狀態,即居住者一般能夠保障一天有兩次機會開窗通風。
看完以上的介紹,相信大家對「室內甲醛濃度多少才符合標準?以及什麼時候檢測最佳?」這些問題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希望以上的信息能給您帶來幫助。
註: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儘快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