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山西省應急管理廳網站消息,省政府安委辦對運城市銀湖環境治理投資有限公司「5.13」事故進行通報。
汙水泵站維修致4人死亡!
5月13日,山西運城市銀湖環境治理投資有限公司發生一起中毒窒息較大事故,據山西廣播電視臺融媒體報導,當時被送到醫院的一共五個人,除了一名男子搶救過來以外,其餘四人都沒能救過來。
通報全文如下:
2019年5月11日,運城市銀湖環境治理投資有限公司因二級泵站汙水泵排水能力下降,進行泵體解體清汙檢修。5月13日上午10:10分左右,兩名維修工配合進行泵體衝汙工作,一名維修工在撤離過程中中毒窒息暈倒,另一名維修工救援過程中也中毒窒息暈倒,泵站負責人帶領附近其他人員進入泵房內泵坑中進行救援,先後中毒窒息。
圖:事發汙水泵站(來源:山西廣播電視臺融媒體)
經初步分析,該起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該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風險辨識管控不力,有毒有害氣體安全防範措施不落實;
二是盲目施救導致事故後果進一步擴大。
《通報》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紅線意識,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監督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切實強化安全風險辨識和管控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對本轄區、本行業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企業進行全面排查摸底,掌握有毒有害氣體等危險有害因素等基本情況,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各項規定和審批程序。督促企業進一步修訂完善有限空間作業應急預案,加強培訓教育和應急演練,杜絕盲目施救。
《通報》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本行業實際,立即組織開展有限空間防中毒窒息專項整治,重點針對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有毒有害氣體等危險因素辨識管控不到位、安全防護裝備和監測監控設施不齊全、規章制度不落實等問題進行排查整治。特別要督促企業結合現場作業特點,深入開展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全面辨識風險、評定風險等級、有效管控風險,切實提高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水平。
受限空間作業有哪些安全作業規定
1.安全隔絕
設備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孔洞均應與外界有效隔離。設備與外界連接的電源應有效切斷。
2.清洗和置換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對有限空間進行清洗和置換,並達到下列要求:清洗後應進行空氣置換,並隨時監測氧氣和其他危險氣體的含量、用壓縮空氣進行置換,應考慮到盲端的置換,置換後的氧含量應達到18~21%、有限空間內的有毒、有害及其他危險氣體濃度符合GB Z2-2002規定。
3.通風
要採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間空氣良好流通。
4.定時監測
(1) 作業前30分鐘內,必須對有限空間再次作氣體採樣分析,驗證分析檢測結果是否符合安全作業許可要求。若不符合,必須按以上置換、清洗或通風作業程序直到符合作業安全要求為止。
(2) 採集的分析樣品要有代表性,應保留在氣體取樣器內並至少保留4小時甚至直至作業結束。有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在上、中、下各部位取樣分析,保證其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符合標準規範要求,有毒有害物質不超過GB Z2-2002規定。
(3) 作業中要加強定時監測,作業期間應至少每隔2小時取樣複查一次,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並撤離作業人員,同時取消作業證;作業現場經處理,並經取樣分析其結果符合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要求後,須重新開具作業證,方可繼續作業。
(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逐項登記;完成作業離開有限空間時,應清點作業工具、材料的數量並全部帶出,不準留在有限空間。
(5)塗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塗料時,應做連續分析,並採取可靠通風措施。
5.照明防護措施
(1) 進入不能達到清洗和置換要求的有限空間作業時,必須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2)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
(3)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線路絕緣保證良好。
(4)帶有未加防護的轉動部件的有限空間,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摘除保險或掛接地線,並在開關上掛「有人工作、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
6.多工種、多層交叉作業安全措施
(1)應採取互相之間避免傷害的措施。
(2)應搭設安全梯或安全平臺,必要時由監護人用安全繩拴住作業人員進行施工。
(3)有限空間作業過程中,不能拋擲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業要有防止層間落物傷害作業人員的措施。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
(4)在設備內動火作業,除執行有關動火的規定外,動焊人員離開時,不得將焊(割)炬留在設備內。
(5) 有限空間外要備有必要的充足的安全防護用品、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應急物資。
7.監護
(1)有限空間作業必須有專人監護,監護人應由有經驗的人員擔任,監護人必須認真負責,堅守崗位。
(2) 作業監護人應熟悉作業區域的環境和工藝情況,有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懂急救知識。
(3)作業監護人在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前,負責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安全措施不落實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時,須阻止作業。
(4)作業監護人應清點出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人數,並與作業人員驗證或者確定聯絡信號,在出入口處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繫,嚴禁離崗。當發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制止作業,並立即採取救護措施。
(5)作業監護人應隨身攜帶進入有限空間作業許可證,並負責保管。
(6)作業監護人員在作業期間,不得離開現場或做與監護無關的事。
(7) 進入有限空間前,應在空間外顯眼位置懸掛安全作業警示牌。
(8) 安全風險程度較高的有限空間作業,應增設監護人員,並確保通暢的作業聯絡方式。
(9)必要時,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應繫上安全繩,以便緊急時被拖曳施救。
(10) 發生有限空間事故,救護人員確保做好自身防護後,方可進入有限空間實施搶救。
如何避免汙水處理受限空間中毒事故?
該如何預防中毒窒息呢?
(1)對從事有毒作業 、有窒息危險作業人員,必須進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識教育,其內容應包括所從事作業的安全知識、有毒有害氣體的危害性、緊急情況下的處理和救護方法等。
(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必須對作業環境的氧含量、可燃氣體含量、有毒氣體含量進行分析。
(3)在有毒場所作業時,必須佩戴防護用具,必須有人監護。進入高風險區域巡檢、排凝、儀表調校、採樣、清罐等作業時,作業人員應佩戴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攜帶可攜式報警儀,2人同行,1人作業1人監護。
(4)進入缺氧或有毒氣體設備內作業時,應切實做好工藝處理工作,將受限空間吹掃、蒸煮、置換合格;對所有與其相連且可能存在可燃可爆、有毒有害物料的管線、閥門加盲板隔離,不得以關閉閥門代替安裝盲板。盲板處應掛標識牌。
(5)要充分認識到氮氣等單純窒息性氣體的危害。
(6)在有毒或有窒息危險的崗位,要制定應急救援預案,配備相應的防護器具。應急預案的內容應包括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救生設施等,作業人員應熟知應急預案內容。受限空間作業的現場要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具(包括空氣呼吸器、供風式防護面具、救生繩等),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保證其暢通無阻,便於人員出入和搶救疏散。
(7) 對有毒、有害場所的有毒介質濃度,要定期檢測,確保符合國家標準。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時,為保證空氣流通和人員呼吸需要,可採用自然通風,必要時採取強制通風,嚴禁向內充氧氣。進入受限空間內的作業人員每次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輪換作業或休息。
(8) 對各類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須有專人管理,並定期檢查;涉及和檢測毒害物質的設備、儀器要定期檢查,保持完好。
(9)健全有毒有害物質管理制度,並嚴格執行。長期達不到規定衛生標準的作業場所,應停止作業。濃度超過國家職業接觸限值或曾發生中毒的作業場所,應作為重點隱患點進行整改或監控。
中毒窒息時的逃生與急救
(1)自救
在可能或確已發生有毒氣體洩漏的作業場所,當突然出現頭暈、頭疼、噁心、無力等症狀時,必須想到有發生中毒的可能性,此刻應憋住氣,迅速逆風跑出危險區。如遇風向與火源、毒源方向相同時,應往側面方向跑;如果是在無圍欄的高處,以最快的速度抓住東西或趴倒在上風側,儘量避免墜落;如有可能,儘快啟用報警設施,同時,迅速將身邊能利用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用水浸溼後,捂住口鼻脫離現場,以免吸入有毒氣體。
(2)互救
救援人員首先摸清被救者所處的環境,要選擇合適的防毒面具,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將中毒者救出至空氣新鮮處。救援人員應從上風、上坡處接近現場,嚴禁盲目進入。
(3)急救
出現有人中毒、窒息的緊急情況,在場的領導應主動負責指揮,搶救人員必須佩戴隔離式防護面具進入設備,並至少有一人在外部做聯絡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發生事故後搶救工作理應分秒必爭,但須沉著冷靜並正確處理,不能盲目搶救,各行業都曾經發生過多起因施救不當造成傷亡擴大的事故。受害者撤離現場後,可採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如人工呼吸等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