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歲的寬窄巷子再添新文創地標後,將「解鎖」哪些新耍法、新業態、新生活?8月10日下午4時,隨著寬窄匠造所正式亮相,答案隨之揭曉:院落嵌入樓閣,巷子蔓延空中,這裡是立體化、當代化的「最成都」街巷空間;隨時變換的新消費場景,這裡是了解成都過去和通往成都未來文化的入口。
現場,隨著巨幅捲軸從匠造所玻璃大屏位置自上而下緩緩垂降,寬窄匠造所正式揭開面紗,基於「匠人、匠心、匠造」的三匠精神打造的IP形象——Handy Jiang也正式宣布「出道」,未來,其將應用於寬窄匠造所多場景的文化內容生產當中。
今晚8點半,寬窄匠造所亮燈儀式還將上演酷炫「光影秀」,帶你「嘗鮮」寬窄匠造所的厚重文化與現代魅力。
效果圖
首次劇透!
院落嵌入樓閣,巷子蔓延空中
作為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中寬窄二期建設工作的首批實施啟動項目,同時也是成都文旅集團和青羊區聯合打造的首個文創綜合體,寬窄匠造所自啟動以來就備受關注,首次亮相也是相當驚豔。
從外觀看,整座建築外觀由黑色、中灰、淺灰三種顏色鈦鋅板以三角形為基本模塊拼接,中間窗洞使用玻璃幕牆,形成內凹的坡屋頂院落意向。回味間會發現,雖是立體的樓宇,卻處處體現著寬窄巷子經典的「院落」意向。
寬窄匠造所在舊樓改造中首次嘗試了「嵌入」露天斜向中庭的空間設計,通過景觀打造成為一個立體垂直的匠造公園。在整體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用1200平米的可用商業面積打造開放式斜向中庭,無疑是「奢侈」的。「但這讓匠造所獲得了垂直的公共空間,創造了不一樣的移步換景的體驗」,匠心公司董事長劉瑤說。
而這種「移步換景的體驗」,少不了匠造之廊的加持。從整個匠造所的外觀看,露天斜向中庭,蜿蜒向上的紅色樓梯十分奪人眼球。除了視覺上的奪目,它更串聯了匠造所的業態和空間,並將融合5G技術,打造成可進入可體驗可消費的網紅場景。
這一網紅樓梯的設計,出自幾裡設計的設計總監齊帆之手。在齊帆看來,紅色廊道是整個空間的畫龍點睛之筆。「其實整個建築最重要的點是希望人們能透過公共空間從下至上,去體驗各種場景」,他表示,紅色給人一種視覺符號和導示,鼓勵和吸引著人們從入口到頂樓的盡頭,路途中一定能看到驚喜。
預計國慶節前實現全面營業
未來將是原創生活美學集合空間
建築的「外貌」固然驚喜不斷,未來寬窄匠造所還將帶來哪些消費場景的新驚喜?
「從業態上說,匠造所在內容方式上做了很大變化。」成都文旅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婷介紹,寬窄巷子一期的內容是更傳統休閒的,是餐飲、購物、旅遊+的文商融合。而匠造所不再是以功能性產品消費為主體,而是以「消費文化內容本身」為主體,以場景為背景,成為無形文化內容的生產者本身。
也就是說,匠造所未來會呈現大量的活動、展覽、講座、課程、快閃場景等等,「業態的呈現不再以空間為單位,而是以可變的活動為單位」。基於這樣的思路,匠造所沒有太多固定的品牌和商業,但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主題,可以隨時變換新的消費場景。
整個匠造所其實可以理解為成都原創生活美學集合空間。從一樓到六樓,囊括了文創產品集合空間、茶酒空間、原創咖啡、成都書房、花園餐吧等可消費可體驗的複合型空間。
以這些空間為載體,匠造所聚焦IP展覽、快閃活動、文化演出、分享會、課程等文化內容生產,將打造城市級文化展演空間。而市民或遊客進入匠造所時,能夠通過貫穿一樓到頂樓的「匠造之廊」,體驗到匠造所的各個空間及業態。
其實,除去景觀功能與商業功能,「這棟樓其實更具備媒體功能屬性」,在寬窄匠造所的商業顧問周迓昕看來,這裡並沒有簡單地布局零售或餐飲業態,而是營造可變場景,成為一個可以了解成都過去和通往成都未來文化的入口。
今晚8點,寬窄匠造所將帶來一場新的光影盛宴——匠造所亮燈儀式將在此首秀。屆時,匠造所樓體將上演超酷炫的「光影秀」!隨著合成波音樂響起,通體燈光頻閃跳動,而後匠造之廊的燈光從匠造之門逐漸亮起,Handy Jiang光影跳躍向上,直至匠造之眼最終點亮。光影秀結束後,一樓中庭還將上演一場180度全息投影秀。視覺上,整座建築將在燈光的映襯下,呈現出厚重文化與現代色彩的奇妙融合。
據了解,寬窄匠造所將於8月底整體建築全面呈現,預計國慶節前實現全面營業。
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實習生 劉婧雯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