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曹天文收藏昆蟲標本近40年。 韋亮 攝
中新網太原10月31日電 題:山西教授收藏昆蟲標本四十年:標本有價 科研無價
作者 高瑞峰
「昆蟲不能以「益蟲」和「害蟲」簡單劃分。」山西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曹天文收集昆蟲標本近40年,他說,在不同階段、環境,益、害不同。比如蝴蝶,幼蟲階段以植物葉子為食,是害蟲;成蟲後可以傳播花粉,又有益處。
曹天文先後在全國義務舉辦科普展覽350多場。 韋亮 攝
自1981年迷上蝴蝶起,從收集蝴蝶標本到收集各類昆蟲標本,從愛好到科研,近40年時間,曹天文收集昆蟲標本10餘萬、4000餘種。其中,近半是蝴蝶標本、2000餘種。他將大部分標本捐給學校,其中不乏市面價格昂貴的標本,他說,「標本有價,但科研無價。」
魔鬼巨杆蟲——南亞巨型竹枝蟲,最大的蝴蝶——鳥翼鳳蝶,最大的屎殼郎——冠頭巨蜣螂……1961出生的曹天文,曾就讀於山西大學生物系昆蟲專業,受參觀大學老師的昆蟲標本展影響,大學二年級時迷上蝴蝶,進而一頭扎入昆蟲世界。
每年暑假,曹天文都會自費外出採集標本,足跡遍布中國大江南北。「除西藏外,國內基本跑遍了。」他說,第一次外出採集標本最難忘。「騎著自行車,從娘子關出發,經北戴河、山海關、八達嶺……到雁門關,繞了一圈,50塊錢花了一個月,採集到100多種昆蟲標本。」
「冠頭巨蜣螂是在西雙版納採集的,這是一次意外發現。」曹天文介紹,冠頭巨蜣螂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一帶,「採集時,它正在滾糞球。當時好奇,這個糞球為什麼會是普通屎殼郎所滾糞球的兩倍大,拿採集工具扣出來,發現是冠頭巨蜣螂。」
談及「鳥翼鳳蝶」標本,曹天文頗為得意。上世紀90年代,參加一次學術交流時,他用在五臺山採集的「紅珠絹蝶」,與國外同行換來「鳥翼鳳蝶。他笑著說,「現在看來佔便宜了,鳥翼鳳蝶現今在國際上是受保護的。」
一次在山西曆山考察時,曹天文發現了大紫蛺蝶(日本「國蝶」,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陝西、河南、湖北、浙江等地),寄主是歷山當地一種樸樹,常把樸樹樹葉吃光,村民把樹枝伐來餵牲畜。曹天文勸說村民,種植樸樹養殖蝴蝶,「製作成標本或工藝品出售,價格高多了。」
曹天文收集昆蟲標本10餘萬、4000餘種。其中,近半是蝴蝶標本、2000餘種。 韋亮 攝
除採集標本、科研外,1990以來,曹天文先後在山西、遼寧、山東、北京、內蒙古等10餘省(自治區、直轄市),義務舉辦科普展覽350多場。其科研團隊創建山西崑蟲標本館。2020年,曹天文與太原植物園合作「曹天文昆蟲標本館",面向社會開放。
他說,舉辦科普展覽、建設標本館,讓更多的人領略昆蟲世界的奧妙,特別是孩子們,一個個的標本,就是一個個的昆蟲故事,從而引發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興趣,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