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報導了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館在接待某高校的師生參觀後,發現一些標本遭到破壞,部分碎片不見蹤影。那麼,這樣的行為到底是何人所為?真的是「順手牽羊」嗎?今天上午,中山植物園向媒體公布了詳情。
今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南京中山植物園的標本館,在二樓辦公室,記者看到被破壞的標本,總共有7份。
▲ 部分被破壞的標本
據館方介紹,這個標本是抗日戰爭時期,由1922年成立的民間研究機構中國科學社採集的,「一份標本不但是科學資料,也是一段歷史」。同時,館方透露,修復這些標本,將是一項複雜而又細緻的工作。
記者了解到,順走、破壞標本的副教授來自山東某大學,姓許。11月16日上午,標本館在檢查許某已查閱的標本時,發現異常,當即要求許某停止繼續查閱標本,經過反覆勸說,許某先後歸還7個已取樣的材料袋,並交出54個已寫好植物學名的空白材料袋。
館方負責人無奈地向記者表示,如果不及時查實的話,54個信封都是準備取樣的,都是沒有向館方報告的。「他在電話聯繫我們的時候,我們已經告訴他不能隨意取樣,在他們進入標本館查驗之前,我們又跟他說了一遍。作為專業人士,這對他來說是基礎和常識。」
中山植物園已經將此事通報給許某所在的山東某大學,校方表示他們會嚴肅處理。許某擅自擼走珍貴植物標本一事,已經在國內標本博物館傳播,相關期刊編輯也接到通知,該老師依據此標本所做的論文等研究成果將不被接受。
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館負責人說,要取樣需首先向館方提出申請,館方要對這個標本進行評估,如果該標本收藏量比較小,物種很難採到,或者這份標本歷史悠久、很珍貴,就絕對禁止取樣。「入庫的標本是有限制的,不能隨意破壞標本,使其失去研究價值!」
那麼,中山植物園是否會通過法律手段追責呢?對此,中山植物園表示,他們正對受損標本進行評估,保留追責權利。法律界人士認為,科研機構的標本並非流通商品,沒有市場評估價值,但是標本作為科學資料,本身又是無價的,要在法律層面定性並追責許某的行為,有一定難度。
編後
大學副教授,竟然帶著學生幹」順手牽羊「的事,還能擔得起「師者」這份尊稱嗎?館藏的植物標本,雖然不是流通商品,沒辦法評估出一個市場價值,但它在科學研究領域是無比珍貴的。偷偷佔為己有,這種惡劣的行為,即便植物園不追究法律責任,所屬大學也應該給出一個懲戒結果。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記者/鄭麗麗 王從 編輯/馬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