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唐:一家五代人建設武大動物標本館

2021-01-08 荊楚網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餘彬 通訊員楊凱軍)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標本館館長唐兆子,一家五代人,經過近百年研究,為建立全國最大的動物標本館之一——武大動物標本館,竭盡心血。他們製作的動物標本,技藝精湛、栩栩如生,幾乎已壟斷了國內標本業。在動物學界,人們尊稱他們為——標本唐

中國最大的鳥類標本館

走進標本館,仿佛來到了動物世界。

三米多高的長頸鹿昂首採食樹葉,四百公斤的中華鱘擺尾遊行江底,巴掌大的倭蜂猴啃食一粒山楂,指頭大的柳鶯在灌木叢中啄?蟲。豺狼虎豹毛色依然鮮亮,大熊貓、白鰭豚姿態栩栩如生。

「最有價值的是,這裡陳列的1286種鳥類標本,在全國標本館中首屈一指。」提起標本,唐兆子娓娓道來。「這隻崖鴿標本,是我祖上1911年製作的,是全國保存最久的標本。這隻黃腹噪眉標本,是六十年代從雲南採集來的,相當稀少,全國只有3個。」

據介紹,武大動物標本館是我國最早最大的標本館之一,始建於1929年,共收藏了魚類556種,兩棲類98種,爬行類126種,哺乳類175種,標本規模種類僅次於中國社科院標本館,鳥類標本則居全國各館之首。

每件標本都有一個故事

在唐家人眼裡,動物的死亡正是另一種存在的開始。

唐兆子指著擺滿了600平米展廳的標本說:「這些標本95%是我祖父和父親在野外採集的,我們唐家採集標本的規矩非常嚴格,只採集館裡空缺的,而且取兩三隻,做成標本自己留一件,再跟外地標本館的親戚們交換一兩件。到我這一代館藏已經很豐富了,沒有多少空缺標本需要採集了,所以我採集的標本只佔總數的3%。」

「唐家採集標本跟獵人打獵完全是兩個概念,獵人打獵,動物越大、越多越好。我們是稀少才好。」記者注意到唐兆子愛把打獵說成採集,「就說這件珍貴的黃腹噪眉標本吧,只有半兩肉,獵人是看不中的,而我父親專程赴雲南深山老林費了好大勁才得到它,其間許多大動物從槍口經過都沒打。」

隨唐家父子參觀館藏標本是一種享受。一件標本就是一個故事。

唐兆子帶記者看那隻巴掌大的猴標本,它被定格成作揖的姿勢,仿佛在向人類求饒。「它的家在熱帶雨林,自然界數量比大熊貓還少,一個朋友從菜場買下來,養了半年還是死了,說來慚愧,它太稀少,人類已經不了解它的習性了。」

長達四米的中華鱘標本,也有一個傷感的故事。它是葛洲壩工程的第一個犧牲品,人們眼看著它無法過閘,頭撞巖石而死。唐兆子聞訊,星夜趕赴宜昌,將它買下。「現在這麼大的中華鱘上哪兒找去?還有那條五十年代製作的白鰭豚標本,自從淇淇死後,恐怕再也物色不到了。」

這些故事,都已凝固在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標本之中,隨著一個個物種的相繼消失,這些標本則顯得彌足珍貴。

「秘不示人」的標本製作術

到過標本館的人,都不禁好奇:眼前這些成千上萬的標本,是怎樣製成的呢?

「可費事了,一件鳥標本至少八個小時,一件長頸鹿標本需要四個人做半個月。」標本唐的第五代傳人唐健介紹。

先將鳥剖開,緊貼皮毛將肉和骨頭全部剔除,連爪子裡的肉絲都不能留,整個過程要保證皮毛完好無損。然後,在皮的內層塗滿砒霜,防蟲防腐,再把皮毛罩在事先彎好的鋼絲架子上,裡面塞入棉花或紙屑,再用細線縫上開口,置於陰涼乾燥處風乾。可以想像,這簡直就是靈巧加耐心的結晶。

用這樣的方法製作的標本,放置近百年仍然完好,不像現在市面上的有些標本,三年就腐爛。存放於武大動物標本館的那件1911年製作的崖鴿標本,歷時94年,還如當年那般精神。唐兆子估計,它至少還可以擺放50年。

製作大型動物標本原理和程序也是一樣,只不過在細心、耐心的基礎上更費力氣。擺放在武漢動物園熊貓館裡的那件著名的熊貓標本,就是唐兆子帶人花半個月功夫精心製作的。

標本唐與他的傳人

隨著人類對自然認識的不斷深化,動物保護意識在人們心中慢慢生根萌?。《野生動物保護法》出臺了,獵槍上交了。唐氏家族的標本生涯,也從採集製作向整理研究轉變。

唐兆子的主要精力,也放在鑑定動物和整理標本上。「天上飛的,水中遊的,地上跑的,我一眼就能認它個八九不離十。」他淵博的動物知識主要來源於年輕時鑽密林、下深水的實踐,「幾十年來,我鑑定過的動物成千上萬,一個動物放在我眼前,叫什麼,生活習性,幾級保護等等,瞬間就能從腦海裡蹦出來。」

憑著這一手硬功夫,唐兆子成了武漢地區動物保護組織的骨幹成員,還兼任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市野生動物協會副會長。許多珍禽異獸經他鑑定得以獲救,他主持的武大動物標本館也成為全省青少年科普基地。

前些年,唐兆子一直堅決反對兒子唐健從事標本事業,將兒子攆到深圳去做電腦業務,直到有一天,不經意間從兒子先前睡過的床底下找出一件做工精良的鳥標本,一問才知道兒子早在上初中時,就已偷偷將標本唐的絕技學到了手。老唐認命了,把兒子從深圳叫回來,義務在館裡幫工,同時悉心傳授唐門絕活。

而今,唐健已經正式成為武大動物標本館的一員。他告訴記者,現在除了幫父親保管標本,就是著手建立網站,讓標本進電腦、上網,宣傳動物知識和環境保護,尋找館內尚未收藏的物種,把標本事業做下去。

    人丁興旺的標本世家

暮春,在武漢大學動物標本館裡,記者找到了59歲的唐兆子。這位標本專家的身上,散發著野外的氣息。

「我告訴你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唐兆子笑著說,「壞消息是我剛動過肝癌手術。好消息是我兒子唐健正式調入標本館,唐家的標本事業後繼有人了!」

標本這一行,過去有「南唐北李」之說。北李指華北李樹方家族,採用日本技法,現已退出江湖;南唐指福建唐春營家族,採用歐式技法,由於人丁興旺,現在已壟斷了國內標本業。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各地的標本室和博物館,無不由唐家後人主持業務,烙上「標本唐」的印記。

據唐兆子給記者出示的家譜,這個家族從事標本這一行,已有五代人了。

十九世紀末,英國強取福州海關,海關官員拉都胥業餘時間愛收集珍禽異獸做成標本,閩江一帶神射手唐春營成了主要的供貨來源,時間一長,拉都胥的手藝就讓唐春營學會了。

鬥轉星移,二十世紀初葉,一批西洋模式的大學在中國興辦起來,生物課少不了用到標本,唐春營的六個兒子幾乎個個都帶著家傳的標本採集和製作技藝,投奔到各地的大學,其中四子唐啟秀於1928年進了武漢大學,擔任動物技師。唐啟秀將手藝傳給了兒子唐瑞昌,唐瑞昌又傳給兒子唐兆子……

「如果開個全國性的標本會議,到會的差不多全是唐家親戚。」唐兆子打趣道。

相關焦點

  • 標本館建設解決方案
    建設依照標準: 福建省完全小學教育裝備標準(修訂)福建省普通初中教育裝備標準(修訂)福建省普通高中教育裝備標準(修訂)必配、選配方案:福建省完全小學教育裝備標準(標本室選配1間,面積:應不小於27㎡)福建省普通初中教育裝備標準
  • 恆達教你建設一家標本館需要怎麼規劃?
    配置介紹:1.平面規劃,根據學校的實際場地進行平面規劃2.風格定位,整體色彩沉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著重在光的照度、色溫、角度等方面調節,使光與標本之間的光影、韻律、與布展氛圍融合,配光更加的精準。
  • 臥虎藏龍之北京林業大學標本館
    「北林大的森林植物標本館迄今已有近90年的歷史了,經歷了北京林業大學的全部歷史變遷,收集了大量的森林植物、森林昆蟲、森林動物、木材、菌物、土壤與巖石等資源。建標本館最初的想法就是將這些分散在各個學院的資源整合起來,服務於教學、科研,服務於生態文明建設和對外合作。」
  • 亞洲最大野生動物標本館為什麼落戶橫店
    浙江在線08月11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楊晨 )昨天上午9點,橫店中國野生動物標本館(以下簡稱標本館)在舉行啟動儀式後,正式開館。  該館坐落於橫店圓明新園(萬花園)西南區,歷時兩年,總投入3.2億,建築面積達到5.3萬平方米,展出標本1300餘只,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動物專題標本館。
  • 當代植物標本館的革新與創新
    筆者作為建設辰山標本館的親歷者,認為只有管理者轉變「等人來」的被動式服務理念,緊跟當下信息化技術的浪潮,通過對館藏區域合理規劃、提高館藏物數位化覆蓋率、精細化監管館務工作全流程,才能讓標本館的收藏物得到更高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業內外人士來訪,提升標本館的科研價值與社會服務功能,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支持。
  • 海洋生物標本館科普能力建設顯著提高(圖)
    中科院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海洋生物標本67萬多號,其中模式標本達1100多種2300多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    中科院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海洋生物標本67萬多號,其中模式標本達1100多種2300多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    在過去的一年裡,海洋生物標本為向社會展示海洋的博大精深和海洋家族的無窮奧秘,提供了良好的科學研究和科學知識普及的平臺。    為充分發揮海洋生物標本館的科普功能,海洋研究所完成了標本館大廳及樓道展版的設計製作安裝。
  • 中山植物園標本館
    原標題: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摘要】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館,成立於1929年,擁有70萬份(蠟葉和浸漬標本)植物標本的收藏。   該標本館除收藏少量19世紀英國、法國學者採集的標本外,主要收藏了中國學者在20世紀採集的大量中國植物標本。
  • 五一攻略|廿玖間野生動物標本館開館了
    廿玖間裡野生動物標本館開館了5月1日如約而至!野生動物標本坐著長途車來了想看北極的北極熊、沙漠的駱駝,還有世界各地的珍禽異獸,小夥伴們在廿玖間裡就可以一飽眼福。置身於廿玖間裡野生動物標本館,仿佛進入了奇妙的動物王國。當然,我們的好看標本遠不止圖上這些!悄悄告訴你,我們有好多好多網紅標本!
  • 標本館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此後秉志、胡先嘯等在1928年成立了靜生生物調查所植物標本館,劉慎諤、林鎔等在1929年建立了北平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標本館,1950年兩所標本館重組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學研究所標本館,當時館藏各類植物標本20萬份。解放後,我國的標本館建設進入大發展時期。據傅立國等人(1993)統計,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國已有植物標本館300餘家,總館藏量達1600餘萬份。
  • 中科院生物標本館2012年度工作會議在動物所召開
    中國科學院生物標本館(博物館)2012年度工作會議於12月21日在動物研究所召開。專家組成員洪德元院士、莊文穎院士、王貴海研究員、佟鳳勤研究員、黃大衛研究員、丁文軍教授、李良千研究員,院生物局副局長蘇榮輝,動物所副所長魏輔文以及來自全院18個生物標本館(博物館)代表出席了會議。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標本館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激增至50萬次
    天山網訊(記者劉傑報導)根據2017年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CVH)網站排名數據,今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標本館(XJBI)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累計518429次,是往年的5倍,首次進入全國數字標本館年度下載量前十位。
  • 新華網:中國已建成數字植物標本館
    新華網武漢4月19日電(記者王敏 郭嘉軒)記者從在此間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植物園大會上獲悉,中國已建成最新的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人們通過網絡就可以查詢到植物的標本、生長地、圖像、鑑定信息等相關內容。  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馬克平介紹,數字植物標本館分為4部分:數位化標本庫、植物資料庫、電子植物志、植物圖片庫。
  • 小夥做千餘件動物標本 想建武義動植物標本館
    若不是已經知道這裡是標本工作室,還以為眼前是個歡樂動物城,各個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是真實的動物,它們各展雄姿,相處愉快。屋內一角,標本製作師陳旭正在緊張地忙碌著,經他之手,一頭黃牛仿佛又「復活」了。老師告訴陳旭,動物標本其實是再現死亡動物形象的一門藝術,它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可以長期存放,而且外部形態逼真。在老師的指導下,他了解到每一個動物標本的製作,都要經過採、剝、鞣、雕塑、翻模、假體、縫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每個步驟緊密銜接,來不得一點疏忽。除了耐心、細心,還需要一點感覺,比如說如果在給動物剝皮時過於用力,把皮弄碎了,就算用針補好,過兩三年也會風乾。
  • 校園裡的自然博物館:復旦大學標本館新館落成
    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綠蔭深處的立人生物樓裡,一座動植物標本館剛剛經歷了一次改造。在生命科學學院遷至江灣校區的日子裡,它和安放其中的十多萬件珍貴動植物標本一起,靜靜地守在原地。而和這個「寂靜的動植物世界」一起留守的,是陪伴了它們30多年的老朋友唐仕敏和陸帆,復旦大學標本館的創建者、守護者。
  •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
    走進動植物標本館,感受大自然魅力黃龍縣石堡幼兒園幼兒期是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自然、對周圍的一切都沒有全面系統的了解,但同時又對他們有著濃厚的興趣,喜歡親自去觀察去體驗,從而去了解、去熱愛。12月3日,黃龍縣石堡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了延安市黃龍山褐馬雞國家自然保護區宣教館,開啟了一次近距離觀察各種動物、植物,奇妙體驗之旅。首先映入孩子們眼帘的是植物標本館,孩子們好奇地觀看各個標本,認真聆聽教師介紹植物的進化歷程、植物的藥用價值等內容,孩子們頓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 贛南醫學院中藥標本館歡迎您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陳濤報導:贛南醫學院中藥標本館建成於2013年,藏有中草藥標本1000餘件,是教學、科研和對外交流為一體,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展館。  贛南醫學院中藥標本館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分標本展示和標本製作平臺兩部分。
  • 南京珍稀植物標本被誰「順」走?標本館公布詳情!
    昨天我們報導了中科院南京中山植物園標本館在接待某高校的師生參觀後,發現一些標本遭到破壞,部分碎片不見蹤影。那麼,這樣的行為到底是何人所為?真的是「順手牽羊」嗎?今天上午,中山植物園向媒體公布了詳情。
  • 河南科技學院標本館建設項目(三次)中標結果公示
    河南誠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受河南科技學院委託,就河南科技學院標本館建設項目(三次)進行公開招標採購。本項目按規定程序進行開標、評標、定標,現就本次項目的中標結果公示如下:一、招標項目名稱及招標編號項目名稱:河南科技學院標本館建設項目(三次)招標編號:豫財招標採購-2016-1168號CZ二、項目概況及招標範圍項目名稱項目內容
  • 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千餘種國寶級的海洋生物模式標本
    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集海洋生物標本收藏,進行藻類、無脊椎動物多個門類和魚類系統分類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海洋生物科普知識宣傳於一體的大型多功能現代化海洋生物標本館,也是亞洲收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標本館。標本館珍藏著海洋生物模式標本達1100多種2300多號,還有大量的標本尚未進行分類學研究,有待專家、學者們研究鑑定,預計還將會發現許多新種和新記錄。
  • 中科院標本館信息系統工作會議在瀋陽召開
    日前,中國科學院標本館信息系統工作會議在瀋陽市科技館召開,中科院生物標本館建設辦公室的領導佟鳳勤同志、薛鍾靈同志、宋書銀同志和來自中科院25個標本館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佟鳳勤主持,瀋陽生態所何興元所長到會並發表講話,他對來自科學院及兄弟研究所同仁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薛鍾靈同志就各所標本館調整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及概算提出了明確要求;青島海洋所副所長孫松和華南植物所副所長傅德志分別作了「圖像分析系統在海洋生物分類計數中的應用」和「國家數字生物標本館」的學術報告;會議演示了標本館各學科信息系統錄入軟體,與會代表進行了觀摩,對《中國科學院生物標本館網絡信息系統管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