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千餘種國寶級的海洋生物模式標本

2021-02-08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海洋生物標本館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集海洋生物標本收藏,進行藻類、無脊椎動物多個門類和魚類系統分類和生物多樣性研究,海洋生物科普知識宣傳於一體的大型多功能現代化海洋生物標本館,也是亞洲收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標本館。標本館珍藏著海洋生物模式標本達1100多種2300多號,還有大量的標本尚未進行分類學研究,有待專家、學者們研究鑑定,預計還將會發現許多新種和新記錄。這些模式標本是我國所獨有的「國寶」。

    因為這些生長在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首先由我國的科學工作者發現,他們便給這些標本起了個中文名字,使之成為國內外海洋生物比照定性的模式標本。凡是後來發現的同類海洋物種,均要延續這個名字。通俗地講,這就好比一種「樣票」。通常,一個國家發現的模式標本越多,就表明這個國家的海洋生物研究水平越高。多年來,許多國外專家經常來人來函,為自己新發現的標本定性。要發現一個新物種,定一個新名,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期間要翻閱大量文獻資料。定下新的物種後,至少要在同行都能看得見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以備同行查閱。

    海洋生物標本館是我國海洋生物標本收藏的主體和核心。收藏的67萬多號標本按類別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標本45萬多號;海洋脊椎動物標本約10萬號;海洋藻類標本12萬6千餘號。不僅種類齊全,而且是亞洲收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標本館。既有20世紀30年代採集的,也有60年代全國海洋資源普查採集的;既有潮間帶、淺海、深海生物標本,又有沿岸帶、近海、遠洋、極地生物標本。這些珍貴的標本充分顯示了我國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蘊藏和高生物多樣性特點。它們是全球生態變化的實物見證,是當前幾個熱點研究領域的重要材料。當今,由於海洋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即使是在同一地點、同一季節也不一定能再採集到現存的大部分標本。這就更加顯示出海洋生物標本館所收藏標本的珍貴。

    數十年來,中國海洋生物分類學工作者充分利用這些館藏標本,主持承擔了國家各類研究項目,取得了海洋生物科學調查和分類區系分析研究工作的大量研究成果,基本摸清了我國主要的海洋生物類群的區系特點;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33項,解決了海產養殖中出現的大量難題,並在生物多樣性、生物海洋學、生理學、遺傳學和海洋地質學、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等研究領域,以及我國海洋法的制訂、海洋權益保護、進出口貿易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地作用,為我國海洋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生物標本館簡介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生物標本館創建於1979年,建築面積達2200平方米,其中標本庫1500平方米,展出大廳700平方米,館藏標本門類齊全,數量達20多萬號,是目前國內收藏標本種類和數量繁多並富有熱帶海洋特色的大型海洋生物標本館。標本館既展示浸制、幹制、剝製標本實物,也陳列標本彩色圖片,並且建立了一個大型模擬生態標本櫥窗,製作了海洋生態系統和生物演化系統樹的大型壁畫。
  • 海洋生物標本館科普能力建設顯著提高(圖)
    中科院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海洋生物標本67萬多號,其中模式標本達1100多種2300多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    中科院海洋生物標本館館藏海洋生物標本67萬多號,其中模式標本達1100多種2300多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    在過去的一年裡,海洋生物標本為向社會展示海洋的博大精深和海洋家族的無窮奧秘,提供了良好的科學研究和科學知識普及的平臺。    為充分發揮海洋生物標本館的科普功能,海洋研究所完成了標本館大廳及樓道展版的設計製作安裝。
  • 廈門鯨豚館開放展出各類標本 13米21噸灰鯨標本太震撼
    「第一次近距離觀察這麼大的動物標本,太震撼了!」前天,在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鯨豚館裡,市民仰望十餘米長的灰鯨標本,連聲感嘆。據講解員介紹,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洋三所鯨豚館開放日期間,不僅展示我國保存最完整的灰鯨標本,還有其他各類海洋生物標本。
  • 西藏首次實現地衣標本館藏 標本共計3000餘份
    原標題:西藏首次實現地衣標本館藏   「按照生長型分,地衣共分為葉狀、枝狀、殼狀三類,殼狀的生長速度很慢。」在採訪中,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雪梅向記者介紹。   地衣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是重要的大氣汙染指示物。
  • 他是海洋世界「魔法師」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
    他是海洋世界「魔法師」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8.21 星期五     ◆蘇新剛的徒弟正在修復鯊魚標本的牙齒。青島水族館目前有兩萬    餘件海洋生物標本,館藏數量居全國同類科普場館之首。館中長年展示著2000餘件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超過半數的標本皆出自標本製作部主任蘇新剛之手。    一雙滿是傷口的斑駁巧手,堅持近40年。他把每一次修復都當作是和生命在對話。重塑動物最美的瞬間,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也是他畢生追求。
  • 日本藝術家創作神奇海洋生物透明標本
    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藝術家Iori Tomita近日利用螢光墨等技術,將數千個海洋生物製成透明的標本,從而創作出「新世界透明標本集」。這些透明的魚類及海洋生物標本,呈現出神奇而美麗的色彩。六年前,在一次大學講座中,Iori Tomita第一次見識了透明的魚類標本。
  • 標本唐:一家五代人建設武大動物標本館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餘彬 通訊員楊凱軍)武漢大學生物系教授、標本館館長唐兆子,一家五代人,經過近百年研究,為建立全國最大的動物標本館之一——武大動物標本館,竭盡心血。他們製作的動物標本,技藝精湛、栩栩如生,幾乎已壟斷了國內標本業。
  • 昆明動物博物館新增「楊氏雙櫛行軍蟻」模式標本
    「楊氏雙櫛行軍蟻」(Aenictus yangi Liu,Hita Garcia,Peng & Economo,2015)模式標本5號,其中1號正模(CASENT0735503)、4號副模(CASENT0717203;CASENT0735495;CASENT0735496;CASENT0735498)。
  • 三峽地區最大的動植物標本館在宜昌建成
    中國園林網6月14日消息:6月12日,宜昌建成三峽地區最大的動植物標本館,館藏動物標本100餘件,植物標本近千件,均收集於三峽地區,充分反映了三峽地區動植物的多樣性、豐富性。
  • 標本館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2003年把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列入世界遺產地名單,其標本館的意義和影響功不可沒。標本館也是各類憑證標本保存的最佳場所,是模式標本、解剖學、染色體、化學分析和分子系統研究等憑證標本的保藏庫。在憑據標本中最重要的是模式標本。
  • 當代植物標本館的革新與創新
    筆者作為建設辰山標本館的親歷者,認為只有管理者轉變「等人來」的被動式服務理念,緊跟當下信息化技術的浪潮,通過對館藏區域合理規劃、提高館藏物數位化覆蓋率、精細化監管館務工作全流程,才能讓標本館的收藏物得到更高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業內外人士來訪,提升標本館的科研價值與社會服務功能,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得到應有的重視與支持。
  • ...科技工作者】譚策銘:踏遍青山心未老 創辦全國首家民營植物標本館
    花費20多年時間,他採集植物標本5萬餘份,創辦了全國第一家民營植物標本館,並將自己珍藏的精製蠟葉標本12800份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  歷盡千辛採集珍貴標本  為了採集珍貴的標本,譚策銘先後幾百次深入贛北、贛西北地區九嶺、幕阜山脈。渴了就喝口山泉,餓了就啃口乾糧。
  • 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博士鄭淑芬訪問辰山
    鄭淑芬參觀了辰山植物園園區和標本館(CSH),並與工作人員座談,隨後作了題為《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近年來的發展與蛻變》的交流報告,介紹了臺大植物標本館的歷史、布局、研究特色、製作流程、數位化進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在座的科研、科普、園藝人員和研究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現場互動熱烈。鄭淑芬邀請辰山的員工和學生訪問臺大植物標本館,並開展合作研究。
  •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揭開海洋世界「魔法師」的神秘...
    青島水族館目前有兩萬餘件海洋生物標本,館藏數量居全國同類科普場館之首。館中長年展示著2000餘件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超過半數的標本皆出自標本製作部主任蘇新剛之手。一雙滿是傷口的斑駁巧手,堅持近40年。他把每一次修復都當作是和生命在對話。重塑動物最美的瞬間,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也是他畢生追求。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標本館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激增至50萬次
    天山網訊(記者劉傑報導)根據2017年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CVH)網站排名數據,今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標本館(XJBI)數字標本年度下載量累計518429次,是往年的5倍,首次進入全國數字標本館年度下載量前十位。
  • 十萬標本乾坤大挪移!APG IV系統入駐辰山標本館
    ▲CSH辦公區  在此環境下,經多位館員和館長馬金雙教授討論後,上海辰山植物標本館(CSH)決定與國際主流接軌,將館藏的十萬餘份標本全部由目前所採用的恩格勒系統(1964版)切換為最新發表的APG IV系統。
  • 科學家對我國絕大多數類別海洋生物已進行過研究
    新華社青島5月23日電(記者 張旭東、徐冰)我國因海域面積廣闊、地形複雜等獨特條件,海洋生物呈現出很高的多樣性。中國科學院專家近日介紹,科學家目前已對我國海洋生物的絕大多數類別都進行過分類學研究,能夠反映這些類群物種的概貌。
  • DNA條形碼 海洋生物的「身份證」
    李新正說,「『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項目就是要建立我國海域常見、關鍵的海洋生物DNA條形碼的資料庫『標尺』,同時建立憑證標本庫、DNA樣品庫。」   5年為15000個海洋生物貼上條形碼   我國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012年7月,國家海洋局發布了《中國海洋物種和圖集》。
  • 中科院標本館信息系統工作會議在瀋陽召開
    日前,中國科學院標本館信息系統工作會議在瀋陽市科技館召開,中科院生物標本館建設辦公室的領導佟鳳勤同志、薛鍾靈同志、宋書銀同志和來自中科院25個標本館的50多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會議由佟鳳勤主持,瀋陽生態所何興元所長到會並發表講話,他對來自科學院及兄弟研究所同仁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薛鍾靈同志就各所標本館調整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及概算提出了明確要求;青島海洋所副所長孫松和華南植物所副所長傅德志分別作了「圖像分析系統在海洋生物分類計數中的應用」和「國家數字生物標本館」的學術報告;會議演示了標本館各學科信息系統錄入軟體,與會代表進行了觀摩,對《中國科學院生物標本館網絡信息系統管理條例
  • 為海洋生物研究奠定基石——中科院海洋所科技報國70年系列報導之七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實驗室(以下簡稱「分類室」)「尋寶」70年,採集生物標本80多萬號,發現海洋生物1新亞綱、6新科、93新屬、1774新種,發表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和魚類佔國內同類新物種總數的65%;出版專著140多部、論文近20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