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條形碼 海洋生物的「身份證」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DNA條形碼 海洋生物的「身份證」

  臺禹微製圖

  近日,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部署了「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預計在未來5年內搭建起一個涵蓋2000個物種的15000條標準數據的基礎DNA條形碼資料庫。

  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約70%的面積被海洋佔據著。而在這片廣袤無垠的蔚藍中,生活著數以萬計的生物。隨著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加深,曾經神秘莫測的海洋也漸漸變得「透明」。海洋中的生物,哪些可以入藥,哪些可以食用,哪些可以學習效仿……都被人類打上了「標籤」。

  如今,人類在開發海洋的同時,希望對海洋了解更多,也能更好地保護海洋。8月18日,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部署了「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預計在未來5年內搭建起一個涵蓋2000個物種的15000條標準數據的基礎DNA條形碼資料庫。

  海洋生物將擁有「分子身份證」

  早在2004年第225次的香山科技會議上,業內專家就曾針對「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的研究與利用」進行過研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在其題為《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研究與利用的關鍵問題》的主題綜述報告中稱,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世界各海洋大國競爭的焦點之一,其中基因資源的研究和利用是重點。研究海洋生物基因組及功能基因,能深層次地探究海洋生命的奧秘;發掘海洋生物基因,有利於保護海洋生物資源;從海洋生物的功能基因入手,有助於培育出優質、高產、抗逆的養殖新品種,從根本上解決海水養殖生物「質」「量」和「病」的問題,同時還有助於開發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洋基因工程新藥,部分解決海洋藥源問題。

  會上,來自海洋、水產、環境、醫藥、生物等專家都針對海洋生物資源利用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會議最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在我國綿延18000公裡的海岸線和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海洋生物基因資源,如何更好地開發利用是當務之急。終於,10年後,「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項目正式啟動。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正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項目立項,是因為當前海洋生態系統安全、海洋食品安全和海洋生物保護、海洋生物分類學和生態學科學研究和國家海洋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都證明,在當前陸地資源開發幾近極限、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成為國家戰略的形勢下,海洋生物的快速、有效、準確鑑定已成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

  「比如最近幾年,赤潮、滸苔和水母暴發等現象,都是人類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和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但是對於海洋生態系統的修復則比破壞過程複雜得多,需要對海洋生態系統進行快速、有效、實時的調查觀測,這需要對海洋生物物種作出快速準確的鑑定。」李新正說,「而且,海洋食品中違規添加有毒或者受保護海洋生物材料也需要標準對失去原形態的痕量原材料進行快速準確的物種鑑定的手段,達到保護海洋生物和保證食品安全的目的。」

  「眾所周知,每種生物都有其特有的遺傳密碼,即以DNA為載體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同商品標籤上的數字條形碼一樣,因此有科學家提出可以利用DNA核苷酸序列(即DNA barcoding,DNA條形碼)作為物種的鑑定標籤。生物技術的發展,使得DNA的提取和測序越來越簡便、經濟,使利用DNA條形碼技術進行生物的快速準確的鑑定成為可能和發展趨勢。而要使用DNA條形碼技術對生物物種進行準確鑑定,如同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一樣,必須有一把標尺,這把標尺就是生物的DNA條形碼資料庫。」李新正說,「『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項目就是要建立我國海域常見、關鍵的海洋生物DNA條形碼的資料庫『標尺』,同時建立憑證標本庫、DNA樣品庫。」

  5年為15000個海洋生物貼上條形碼

  我國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2012年7月,國家海洋局發布了《中國海洋物種和圖集》。圖冊收錄了我國海域海洋生物59個門類28000餘種。將其中涵蓋2000個物種的15000條標準數據搞清楚「的確是個龐大的工程」。

  「要想完成這一工程,需要具備四個條件。」李新正進一步解釋道,首先需要有海洋生物分類學專家,可對憑證樣品做出準確鑑定;其次,需要有大型標本館和豐富館藏,可以隨時核對樣品;第三,需要具有新鮮樣品的取樣能力,可提取有效的DNA樣本;最後,則需要傳統分類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有效結合。

  「目前,這四項條件,我們都已經滿足。」李新正說。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擁有我國海洋生物分類學的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且擁有分子生物系統學的專門人才,中科院海洋所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設備齊全、先進,並且已在藻類、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等類群中開展了DNA條形碼研究和資源庫建設的大量前期工作。該所擁有全國最大、收藏最全的海洋生物標本館,可供鑑定專家查詢。同時,項目依託中科院海洋所其他項目,可以保證為項目提供豐富且新鮮的憑證樣品,而2013年啟動的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是此次項目獲取新鮮樣品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建立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對於海洋工作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尤其對養殖、物種保護有積極意義。但是,「做好不容易」,因為物種本身有多樣性,採集樣本需要不同區域具有代表性的物種,這本身就工程浩大。「更重要的是,光有標本還不夠,DNA條形碼採集需要樣品直接從活體採集保存,如何保存完整,讓標本不被破壞,也是一大挑戰。」該專家說。

  資源庫是發展的基礎

  「首批入庫的物種雖然只有2000種,是我國已知海洋物種的1/10,但卻是我國近海常見的、生態系統中起關鍵作用的、有代表性的、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海洋生物物種。對於一般的生態學調查監測、食品安全檢測、環境調查等涉及的物種鑑定,這些物種的數據已足夠使用。」李新正說。

  資源庫的建立,讓下一步的海洋工作有據可依。例如,在管理好資源庫的同時,開展網上海洋生物物種鑑定、建立數字海洋生物博物館、網上數據共享。同時,未來隨著資源庫範圍擴大,將建成西太平洋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料庫,有利於開展我國海域海洋生物區系和生物地理學研究、海洋生物類群的系統演化研究,以及向遠海、遠洋、深海海洋生物的擴展調查研究。

  「我相信,在資料庫構建和運轉過程中還會發現其他相關的科學問題、發掘資料庫的新功能。」李新正表示。(袁一雪)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建海洋生物DNA資料庫 5年時間建成資料庫
    本報北京8月18日電(記者喻思孌)記者18日獲悉: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部署了「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項目。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料庫,形成一套海洋生物鑑定識別的標準體系。
  • 【每日動態】微型dna條形碼,用於識別在臺灣海峽沿岸市場出售的商業魚類
    微型dna條形碼,用於識別在臺灣海峽沿岸市場出售的商業魚類Food Control(IF 4.248,1區)檢測魚類替代和造假已成為食品行業的一個重要主題,越來越需要可靠、快速和可重複的檢測來識別商業魚類。最認可的形態學方法並不簡單,不能用於加工產品。全長DNA條形碼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但由於DNA降解,在高度加工產品中應用並不成功。
  • 你的DNA還可以做條形碼!
    那麼,你聽說過DNA條形碼嗎?它是用來做什麼的?和普通條形碼有什麼區別?這還得從條形碼的工作原理說起。 條形碼隨處可見,現在許多便利店都設置了自助結帳機,很多人都有過親手掃描條形碼的經歷。
  • 超市的條形碼掃描儀是什麼原理?
    首先,我們現在還流通比較多的是一維條形碼,也就是寬度不一的黑白相間小條條。
  • 不看臉就能確定是哪種海洋生物!怎麼做到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跟小夥伴們介紹的DNA條形碼技術。海洋生物DNA條形碼技術DNA條形碼技術與超市利用條形碼掃描,區分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商品十分類似,就是利用一段標準DNA序列作為標記,以實現快速、準確和自動化物種鑑定的技術。
  • 國家標準《木材鑑別 DNA條形碼方法》獲批立項
    根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於下達2020年的四批推薦性國家標準計劃的通知(國標委發〔2020〕53號),由全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申報並歸口管理的國家標準《木材鑑別 DNA條形碼方法》(計劃編號:20204633-T-432)獲批立項。
  • 票麵條形碼含個人信息 朋友圈曬票別忘遮"碼"
    法晚記者追問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機票和火車票的條形碼或者二維碼含有乘客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號等,不過需要專業的設備才能讀取。「白帽」黑客表示,雖然乘客的個人信息是經過加密的,但為避免洩露,還是不要輕易曬票。  發現 朋友圈流行曬票 網友提醒別「露碼」  「馬上起飛,三亞我來啦!」微信朋友圈出現這樣的句式,那一定是哪位好友在曬登機牌了。
  • 科普|進來學習一下,條形碼、二維碼、RFID的的區別與應用
    說起二維碼、條形碼和RFID,你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玩意,當你在超市結帳時,售貨員掃描你商品上的一排黑白豎線,那個叫做條形碼;當你微信付款時候,櫃檯那個由很多方塊組成的方形圖案叫做二維碼,但是這個有著英語單詞的FRID標籤是什麼鬼?最常見的,身份證和銀行卡你總有吧。這麼看來,這三樣東西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場合太多了,但是它們怎麼用起來的你知道嗎?
  • 教你如何在Excel表格中,對商品編碼生成條形碼
    條形碼在商品中都會使用到,每個商品都會有一個單獨唯一的條形碼,相當於商品的身份證。現在很多人在購買商品後,都會習慣性使用手機掃描商品的條形碼查看商品信息。這些條形碼都是可以在Excel表格中實現生產的,我們在整理商品表格的時候,可以利用Excel表格裡的「開發工具」實現。
  • CRISPR/Cas9與DNA條形碼的突破性「聯姻」:探索瘤內基因異質性
    儘管同源重組效率低,但其能夠實現DNA的精準編輯[3],為將HDR介導的基因編輯的低效性轉變為優勢,研究人員採用了沉默DNA條形碼偶聯特定突變的方法,而這些基因標記能夠通過定量PCR所準確讀取來測定基因修飾的細胞與未經基因修飾的細胞的相對含量,該項技術即為CRISPR-條形碼技術。
  • 【專家診木】刺蝟紫檀木材DNA條形碼鑑定研究
    1.2.2   DNA條形碼序列的擴增、產物純化及克隆測序  通過比較和分析GenBank已公布的紫檀屬細胞核ITS2、葉綠體matK基因和葉綠體基因間隔序列ndhF-rpl32,設計3對DNA條形碼序列擴增引物。引物合成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完成。3條DNA條形碼序列擴增引物信息和反應體系見表2。
  • DNA條形碼:為瀕危植物撐起「保護傘」—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丁佳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聚集了來自國家農業、林業、環保、醫藥、檢驗檢疫、進出口等部門的人士,他們一起見證了《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圖鑑》的問世和「中國珍稀瀕危植物DNA條形碼鑑定平臺
  • 「《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
    11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憲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紅研究員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香山召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主任科員祝學衍對項目定位、工作實施、經費使用等相關問題提出重要建議和要求。
  • 掃名牌包條形碼顯示的是快遞名稱 是不是買到假貨了?
    另外,包包上的條形碼是他們內部使用的,與消費者並無多大關係。  標籤上印著的條形碼到底有什麼作用?是否通過條形碼就可以驗證商品真假呢?記者就此請教了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相關專家。  花大價錢買的包包懷疑是假貨  10月20日,李女士在寧波杉井奧特萊斯廣場購買了兩個MK包,原價每個3000多元,打七折,兩個包花了5000元。
  • 加拿大開發出DNA條形碼融合技術,提高人類對疾病認知度
    據最新一期《分子系統生物學》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DNA(脫氧核糖核酸)條形碼拼接在單個細胞內,以同時搜索數以百萬計蛋白質對之間的相互作用近年來,DNA條形碼技術使科學家開展高並行試驗(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在同一試管內進行試驗)成為可能,而新一代DNA測序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對條形碼計數和讀取結果的效率。然而,可在同一試管內進行的試驗次數,卻受限於編碼的細胞類型數量。一直以來,DNA條形碼都是一維的,也就是一個條形碼只能做一次試驗。允許條形碼在細胞內融合在一起,意味著科學家們現在可以打破這一障礙。
  • 華大智造發布中草藥DNA條形碼高通量基因測序一體機(HMBI-G30)新品
    可靠的核心條形碼序列全面的物種覆蓋涵蓋2010版和2015版《中國藥典》收錄的幾乎所有動植物藥材及其常見混偽品,資料庫物種超3萬個權威的中草藥DNA條形碼資料庫
  • MER:車靜等兩棲類DNA條形碼通用引物研究獲進展
    ,文章中,研究者在兩棲類DNA條形碼通用引物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DNA條形碼技術(DNA Barcoding)近年來已成為國際上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熱點,即利用標準基因片段對物種進行快速、準確的鑑定和識別。該技術正廣泛應用於生物多樣性調查、分子進化、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諸多領域。
  • 關於Xilinx FPGA如何獲取FPGA的Device DNA
    Xilinx FPGA如何獲取FPGA的Device DNA Evening 發表於 2021-01-02 09:44:00 作者:Evening Xilinx每一個FPGA都有一個獨特的ID,也就是Device DNA,這個ID相當於我們的身份證
  • 一場給所有物種派發「身份證」的分類學革命
    在超市的收銀臺前排隊等候結帳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但如果沒有條形碼,你可能會感到更加無聊。現在,幾乎所有超市的商品上都印有不同的條形碼。利用光學識別系統,可以很容易地把保存在這種條紋圖案上的信息閱讀出來,加快顧客結帳的速度。
  • 製造商條形碼or亞馬遜條形碼 賣家發貨該如何選擇?
    在亞馬遜上傳產品的過程中,會有一個選擇條形碼的步驟。在亞馬遜後臺給出的選項中,有兩個選項可以選擇:製造商條形碼、亞馬遜條形碼。那麼,賣家在上傳產品的過程中,究竟該選擇哪種條形碼?其實,早在2018年1月份,亞馬遜就陸續給很多賣家發了封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