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給所有物種派發「身份證」的分類學革命

2020-12-05 科學網

 

在超市的收銀臺前排隊等候結帳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但如果沒有條形碼,你可能會感到更加無聊。現在,幾乎所有超市的商品上都印有不同的條形碼。利用光學識別系統,可以很容易地把保存在這種條紋圖案上的信息閱讀出來,加快顧客結帳的速度。不久的將來,生命科學家會給每種生物派發「身份證」——建立DNA條形碼資料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在超市買東西一樣快速識別各種生物。

 

近日,2008中國真菌DNA條形碼系統建設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舉行,科技部基礎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的相關領導以及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50餘名頂尖專家參加會議。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討建設我國的真菌DNA條形碼系統工程,並參與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iBOL)。

 

這是一場物種分類學的革命。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所長張亞平院士說:「這是繼基因組計劃以後的一次大型生命科學計劃。多年以來,生物分類學家一直在尋找能夠迅速區分不同物種的方法。傳統的分類學鑑定依賴於針對物種外觀或者解剖特徵的識別,這種方法既費時費力,又可能出現錯誤。如果每一個物種都攜帶有表明自己身份的『條形碼』,那麼物種分類和鑑定工作將得到很大簡化。」

 

2003年年初,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生物學家保羅·赫伯特(Paul Hebert)和他的同事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輯》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以基因的序列作為鑑別不同物種的「條形碼」。然而,要對所有物種進行快速識別,首先要給自然界的所有物種建立DNA條形碼資料庫,這是一場浩大的工程。

 

專家表示,對各類生物的廣泛研究已顯示,依據變異或演化速率適度的基因短片段序列(DNA條形碼)差異,可以鑑定已知物種及發現新物種。將這樣的500~600個鹼基對長的基因短片段序列標準化,構建序列文庫,提供數據獲取和分析技術,從而實現物種的簡易和快速鑑定,這是國際生命條形碼計劃的主要任務。

 

物種鑑定是生物學研究的首要步驟和需求。事實上,傳統分類學時常犯錯,使科學家不得不想辦法用新的方法來核實生物的「真實身份」。2004年,赫伯特的研究組分析了哥斯大黎加的一種蝴蝶。這組科學家在分析了將近500隻蝴蝶的DNA條形碼之後,發現它們分別屬於10個物種,而不是以前認為的僅屬於一個種。同年,赫伯特等人還測定了200多種北美鳥類標本的DNA條碼,用於驗證DNA條形碼的效果;他們還發現了此前被劃為同一物種的鳥類其實屬於幾個物種。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中國,比如海關的進出口物種和動植物疫源鑑定也會讓監測人員大感頭痛,他們不得不求助進行分類學研究的科研人員。

 

張亞平說:「為實現物種的簡易和準確鑑定,由加拿大科學家首倡,業已得到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廣泛支持和參與的國際生命條形碼項目正在啟動和開展。 

 

中國是國際生命條形碼研究計劃中的全球4個中心節點之一。如果研究經費可以跟上,我們的研究將會在亞洲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

 

目前,這一研究計劃已得到國家支持,科技部的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將「重要生物DNA條形碼系統構建」列為2009年度重要支持方向之一。由於經費所限,該研究計劃目前僅包含重要動植物。專家們呼籲國家給予更大和持續的支持,將這一研究計劃擴展到更多生物類群,包括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真菌作為真核生物中一個獨立的界(Kingdom Fungi),是物種數量僅次於昆蟲的第二大真核生物類群,估計總種數為150萬至200萬種。專家表示,真菌在地球生態系統維持和物質循環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並在科學研究和開發利用等方面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同時,許多真菌是人和動植物的病原菌,也給人類健康、農林和養殖業帶來持續的危害。由於真菌個體微小、形態保守,標本或菌種採集、分離和保藏困難等原因,使其分類和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緩慢,至今已正式描述的種數只有大約7萬,不到其估計種數的5%,迫切需要新的研究手段加強真菌生物多樣性調查。

 

「在我國的生命DNA條形碼計劃中,真菌不能缺席。中國擁有雄厚的真菌學研究基礎和健全的研究隊伍,在真菌資源生物多樣性調查、分類和系統演化等方面作出了矚目的業績。中國擁有亞洲最大的真菌標本館以及國際權威的真菌菌種保藏中心。中國熱帶、亞熱帶地區是全球矚目的真菌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這些因素為我們開展真菌DNA條形碼研究提供了優越條件。國際生命條形碼項目已將中國列入全球4個中心節點之一,承擔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真菌DNA條形碼系統的建設,這也是中國真菌學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專家表示。

 

《科學時報》 (2008-10-30 A1 要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分類學?
    分類學是一門為所有已知生物指定正式學名的學科,所有的鳥類都是恐龍(現代鳥類可以追溯到獸腳類動物的起源,獸腳類是恐龍家族樹上主要以肉食為生的分支)。「知更鳥」和「黑鸝」是常見的名字,在不同的地方可能意味著不同的東西,而「恐龍」一詞則是一個明確的科學名稱——它包括鳥類,它們是古代巨人的後裔。
  • 《動物分類學》:首師大碩士生以「首師大」命名新物種
    《動物分類學
  • 一場科學之爭最終導致了2020年世界上第一個全球物種名單的誕生
    分類學,或命名的物種,是現代生物學的基礎。這聽起來可能是一個相當簡單的事情,但事實上它很複雜,而且經常引起爭議。為什麼?因為沒有人同意世界上所有物種的名單。哺乳動物和鳥類等有機體也有競爭名單,而其他不太知名的類群則沒有。關於物種的定義有30多種,這可能使生物多樣性研究人員和那些在保護、生物安全和野生動物貿易監管等領域工作的人的生活變得困難。
  • DNA條形碼 海洋生物的「身份證」
    原標題:DNA條形碼 海洋生物的「身份證」      海洋生物將擁有「分子身份證」   早在2004年第225次的香山科技會議上,業內專家就曾針對「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的研究與利用」進行過研討。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新正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項目立項,是因為當前海洋生態系統安全、海洋食品安全和海洋生物保護、海洋生物分類學和生態學科學研究和國家海洋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都證明,在當前陸地資源開發幾近極限、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成為國家戰略的形勢下,海洋生物的快速、有效、準確鑑定已成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
  • 植物的分類學的作用
    Jeffery在《植物分類學入門》一書中,將植物分類的歷史劃分為三個時期。1、人為分類法自遠古時期至1830年左右,人們對植物的認識主要是從用、食、藥開始,這一階段稱為民間分類學階段。人為分類法的特點是從人類需要和實用角度出發,通俗易懂,簡單實用。2、自然分類法自17世紀以來,植物的形態特徵逐漸被認識並被作為分類的依據。
  • 涵蓋全部細菌和古生菌的分類學
    涵蓋全部細菌和古生菌的分類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8 14:29:23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Donovan H.
  • 生命科學發展的分類學基礎
    生物分類學不僅是整個生命科學的基礎,更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礎。中國是全球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然而我們國家生物分類研究起步較晚,只是近年剛剛完成《中國植物志》編纂,而《中國動物志》和《中國孢子植物志》則是任重道遠。近來,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對生物分類研究現狀進行了調研。
  • 動物分類學為什麼重要?分類學之父是林奈,介紹分類學專用術語
    在有爭議的分類「群」中,經典分類學預見能力是很低的,必須藉助更先進的分類學方法諸如比較解剖學、細胞遺傳學或分子分類學等求得解決。這說明尋求「自然」分類,即與可能起源的資料一致的分類是正當的。作為獲得情報的系統分類。分類同樣可以完成實踐功能。它應該便於記載其後找到的與所研究的分類單元有關的任何資料。給予一個分類單元的名稱,就像是打開寫字檯各個抽展的鑰匙。
  • 中國分類學:前有古人 後無來者
    「要是沒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動物分類學可能已經完了。」黃大衛告訴記者,除了基金委每年為分類學領域設立的300萬元資助基金,動物分類研究幾乎很難申請到重大科研項目。     相比動物分類學領域,植物分類學專家們似乎要風光一些。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平臺不僅集成了目前所有公共來源的模式微生物物種和基因組數據,還發布了大量自測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是目前國內外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最為豐富的平臺。並且集合了數據搜索下載,新種鑑定,基因組拼接與注釋等在線分析工具,為全球各個保藏中心和廣大分類學家提供一個分類學研究的利器。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平臺不僅集成了目前所有公共來源的模式微生物物種和基因組數據,還發布了大量自測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是目前國內外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最為豐富的平臺。並且集合了數據搜索下載,新種鑑定,基因組拼接與注釋等在線分析工具,為全球各個保藏中心和廣大分類學家提供一個分類學研究的利器。
  • 只因一場接著一場的革命!
    歐洲文明在宗教改革之前一直在向後瞻望,總之渴望從希臘和羅馬文化中摳出什麼東西來,但時代需要前進,歐洲人民的目光也需要向前看,這樣的重任就落在知識分子的身上,一場又一場的革命接擁而至。17世紀初期,希臘文化仍是歐洲文化的主流,當時所提出的宇宙學觀也被普遍接受,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並且是靜止不動的,提出這個觀點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地球是一個完美的圓形。
  • 科幻小說《第五維度》講述一場來自地球人的革命
    按照如今的虛擬實境技術,在電腦屏幕中顯示出色彩斑斕的自由飛翔的蝴蝶,已是輕而易舉,一場真幻莫辨的遊戲在「人腦」和「電腦」之間上演。  由此,地球發生了數萬年來的一場世界性的革命。網際網路時代的人發現,世界的維度似乎不再局限在三維空間和第四維度時間,而增加了一個維度:計算機內部的維度,它超越了現實世界的時空,就好像宇宙的大世界中包含著小世界。
  • 真菌類群屬與種的分類學及系統發育研究獲進展
    真菌界許多物種對人類來說還是一個迷。真菌類群種與屬的分類學地位、系統發育與進化是全球研究的熱點。雲南農業大學盛軍團隊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建初團隊聯合發表了真菌類群種屬分類學與系統發育研究最新成果。研究團隊選擇兩個門(子囊菌門Ascomycota,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六個綱、24個目與55個科的126個真菌類群,所選類群覆蓋了歐洲義大利等地,亞洲中國、印度和泰國,以及北美和南美國家的物種。
  • 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都已經被發現了嗎?
    傅澤鍇(小記者):何老師,您是研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現在地球上的物種,科學家已經擁有完整的資料了嗎?就像我們人類,都擁有身份證和戶口本一樣嗎?何芳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最簡單的回答,就是現在我們還沒有完整的資料,我們目前對生物物種的認識,處在一個什麼狀態,就是科學對自然界所有的物種,有記載的
  • 旁觀者Beholder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劇情攻略
    導 讀 旁觀者Beholder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劇情怎麼過;旁觀者Beholder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劇情攻略; 《大結局:一場即將到來的革命》 1.這是一個強制讓遊戲結束的倒計時,倒計時一...
  • 文章中物種分類學名字的正確使用方法
    其實我自己之前也不知道物種的拉丁名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的格式標準,在最開始的時候,我是所有的拉丁名都用斜體,直到有一次,投一篇文章的審稿人說我用的不對,說只有屬和種是斜體,門、綱、目、科等更高的分類學水平不應該用斜體,我到現在也是這麼用的,然後最近就看看了下方的這個標準,感覺這才應該是真正的標準用法。
  • 首都科學講堂 | 植物分類學
    植物分類學- Plant Taxonomy -它是什麼?植物分類學是一門主要研究整個植物界的不同類群的起源,親緣關係,以及進化發展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植物分類學內容由三方面組成,它的研究對象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主要等級有哪些呢?有關綠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個主要等級(階元)(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