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18日電(記者喻思孌)記者18日獲悉: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部署了「我國近海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源庫構建」項目。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承擔,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海洋生物DNA條形碼資料庫,形成一套海洋生物鑑定識別的標準體系。
據介紹,研究人員將首先選擇我國近海原核生物、植物、浮遊動物、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等類群中常見的、關鍵的、有代表性的、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海洋生物物種,進行DNA條形碼序列提取和資料庫構建。預計在未來5年內搭建起一個涵蓋2000個物種的15000條標準數據的基礎DNA條形碼資料庫。
專家認為,對海洋物種的準確識別是海洋環境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科學研究的基礎性工作,但我國專業的海洋生物分類學研究團隊規模有限,傳統的形態鑑定方法有較大局限性,無法滿足海洋科研、海洋經濟和管理的需求。項目首席科學家李新正表示,利用DNA條形碼鑑定海洋生物,為每一個物種做一把「尺子」,這就是DNA條形碼資料庫的作用。資料庫形成後,海洋生物將有自己的「分子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