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建成全球第四個綜合基因組權威資料庫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有關人員表示,此前,國際上被認可的生物組學數據中心主要有美國的NCBI、歐洲的EBI及日本的DDBJ,要想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需要先將自己的原始數據提交到這三個官方指定的資料庫中。「中國的生物組學數據產量約佔全球的40%,是數據產出大國,卻沒有能夠被國際認可的資料庫系統,不得不將自己寶貴的數據資源交給他人代管。」
-
中國BIGD躋身國際生物組學資料庫
    目前,在國際上被認可的生物組學數據中心主要有美國的NCBI、歐洲的EBI及日本的DDBJ。要想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需要先將自己的原始數據提交到這三個官方指定的資料庫中。
-
生物質譜譜圖資料庫支撐蛋白質組學研究
高精度、高解析度生物質譜技術的發展,對系統化地揭示和理解蛋白質及其在細胞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海量的蛋白質組譜圖數據被採集,並被全球不同的課題組分析和存儲。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及儀器科學學院院長段會龍教授在日前召開的一次醫療器械論壇會上介紹了這一領域的進展。 段會龍說,目前的蛋白質組質譜研究依賴於蛋白質序列資料庫和檢索引擎產生的理論譜圖。
-
質譜解析軟體_質譜數據分析軟體 質譜庫 - CSDN
首先靈敏度高,其檢測限可達5×10-14g,比全掃描檢測方式提高2-3個置級。第二個優點是可對氣相色譜不能分離(即臺峰)的組分進行定量測定,這是任何檢測器無法比擬的。4. 質譜儀應用質譜技術在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食品安全、環境監測、醫療衛生等領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現代化學分析、生物分析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測量技術手段。
-
化學成分、結構及質譜查詢資料庫
註:以下資料庫皆免費使用一、名稱與結構查詢首先推薦:
-
從中國質譜年會看質譜技術與市場
此次大會收到報告、論文200餘篇,涉及有機質譜、生物質譜、無機質譜以及同位素質譜、質譜儀器與教育等方面,內容基本反映了近期及最近一年國內國際質譜學工作的進展概況,約超過300位質譜工作者出席了此次大會。本文將在大會期間了解到的質譜技術與市場信息匯總成文,供讀者參考。
-
中國首座重水堆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產 - 新聞回顧
中國首座重水堆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產 > 2003年10月24日 華聲報訊:被列為中國國家「九五」重點工程的中國首座商用重水堆核電站——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10月23日全面建成投產
-
中科院自動化所建成世界最大生物特徵樣本資料庫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目前,該所已經建成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多模態生物特徵樣本資料庫,擁有10000多份樣本的虹膜圖像資料庫、各種光照和表情變化下的近紅外和異質人臉圖像資料庫
-
circRNADb:首個匯總編碼蛋白環狀RNA的資料庫
10月11日,Nature出版集團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南京醫科大學Li Yan團隊的一項重要環狀RNA研究成果,介紹開發了首個匯總可編碼蛋白的環狀RNA的資料庫:circRNADb(Chen et al., 2016)。
-
耒陽一中高一生物組成功舉辦「生物模型製作」大賽
為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近日,耒陽一中高一年級生物組成功舉辦「生物模型製作」大賽。在本次大賽中,各班學生踴躍參加,同學們結合課本所學知識,發揮自己獨特的創新力,變廢為寶,製作各種生物模型上百件。生物組的老師們依據模型的科學性、美觀性認真進行評選,共選出特等獎作品16件,一等獎作品41件,二等獎作品46件。
-
龐國芳院士團隊獲得3.2億張質譜圖 建立食藥農殘資料庫
他們採用我國學者自主研發的兩種電子化檢測技術,對45個重點城市(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14個果蔬主產區,覆蓋全國人口25%)1500餘個採樣點,採集了135種果蔬(佔全國果蔬名錄85%以上)4萬批次市售樣品進行了農藥篩查,獲得農藥質譜圖3.2億張,基本查清了我國「菜籃子」中農藥殘留的「家底」。
-
聚變星辰:英國擬建全球首個商用聚變發電廠,有意外也有驚喜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聚變星辰】 10月3日,英國政府宣布將投資2.2億英鎊在2024年前完成聚變電站的概念設計,並於2040年前建成,項目取名為「能源生產用球形託卡馬克」(STEP, Spherical Tokamak for Energy Production)。
-
高分辨多級質譜資料庫—突破中藥複雜組分定性分析瓶頸
2018年時間來到2018年,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中藥研究領域的客戶,賽默飛與清華大學藥學院藥物發現平臺合作進行開發,以《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為參考,基於Q Exactive平臺建立了包含1202個天然產物的高分辨二級質譜數據譜庫,涵蓋中藥中常見的化學成分類型,是目前市面上質量極高的天然產物參考譜圖
-
滬建首個兒童血液腫瘤資料庫
與此同時,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還將建立國內首個兒童血液腫瘤診治信息資料庫,將收集血液腫瘤患兒在發病症狀、醫療過程、預後情況,以及生活情況長期追蹤等方面的信息,用於幫助分析來自不同區域的病兒在疾病發展上的各種情況、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湯靜燕教授介紹說,中國白血病的自然發病率是3/10萬人。每年約新增4萬名白血病患者,其中50%是兒童,且以2至7歲兒童居多。
-
全球最大: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歷時5年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官網資料顯示,深圳國家基因庫初步建成「三庫兩平臺」的結構業務和功能,「三庫」由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資料庫和生物活體庫組成,「兩平臺」為數位化平臺、合成與編輯平臺。
-
第二屆質譜論壇:質譜在生物醫藥中的應用
儀器種類包括氣質聯用儀、氣相色譜-四極杆飛行時間質譜、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杆質譜、液相色譜-四極杆飛行時間串聯質譜、液相色譜-四極杆線性離子阱串聯質譜、氣相穩定同位素質譜等,可以對生物大分子、藥物、環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技術支撐。
-
賽默飛中藥成分高分辨質譜資料庫OTCML正式發布!
化合物鑑定效率低下在中藥研發過程一直是個難題,想要使鑑定效果立竿見影,除了需要優質的儀器設備之外,如能有個涵蓋全面、高精質量的資料庫掌握在手,是否能夠成為研發人員的福音呢?
-
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 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資料庫
這是繼NCBI(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DDBJ(日本基因資料庫)和E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資料庫。2011年10月,深圳國家基因庫建設方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衛生部四部委批覆,運用PPP模式,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及運營。
-
全球首個作物黃萎病菌資源和基因組資料庫正式上線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近日,全球首個作物黃萎病菌資源和基因組資料庫搭建成功並正式上線。該資料庫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黃萎病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聯合完成,用戶可在該網站查閱收錄的菌種資源信息、測序基因組可視化展示、數據挖掘和分析等工作。
-
微生物檢測:NGS和質譜為行業變革帶來契機
而在臨床質譜領域,目前全球應用相對成熟的微生物鑑定,從開發至今也不到十年。 NGS和質譜的臨床應用均未被完全開發,未來仍有較強的平臺延展性。基因檢測通過對疾病的本質與起源進行檢測分析,獲得最精確的診斷結果和最合適的治療方案,臨床上可以用於婦幼、腫瘤、遺傳病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