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呼籲關注全球基因組資料庫汙染
科學家呼籲關注全球基因組資料庫汙染 樣
-
全球首個作物黃萎病菌資源和基因組資料庫正式上線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近日,全球首個作物黃萎病菌資源和基因組資料庫搭建成功並正式上線。該資料庫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黃萎病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聯合完成,用戶可在該網站查閱收錄的菌種資源信息、測序基因組可視化展示、數據挖掘和分析等工作。
-
中國海洋大學發布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
本報訊 10月23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包振民院士團隊在國際資料庫領域頂級期刊《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MolluscDB:系統整合功能和進化組學資源的軟體動物超大類群基因組資料庫」。
-
全球首個商用生物組學微生物質譜資料庫建成
融智生物科技(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智生物」)近日宣布建成基於生物組學的微生物質譜資料庫。這是全球首次發布商用生物組學微生物質譜資料庫。 據介紹,基質輔助雷射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 MS)已廣泛應用於歐美等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的三甲醫院、省市級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等。
-
首個全球人群基因組多樣性和祖源信息資料庫發布
該研究分析了涵蓋全球範圍107個國家的356個人類族群的基因組多樣性和祖源信息,並發布了開放獲取的專門資料庫——「PGG.Population」 (群體基因組學·族群,網址:https://www.pggpopulation.org/)。
-
中國海洋大學科研團隊發布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
2020年10月23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包振民院士團隊在國際資料庫領域頂級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MolluscDB: an integrated 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 database for the hyper-diverse
-
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 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資料庫
這是繼NCBI(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DDBJ(日本基因資料庫)和E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資料庫。2011年10月,深圳國家基因庫建設方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衛生部四部委批覆,運用PPP模式,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及運營。
-
天津大學: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注釋資料庫向全球開放
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生物信息中心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注釋資料庫上線,並納入中國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向全球開放服務。面對疫情蔓延,我國科技界正在爭分奪秒與病毒抗爭,開展病毒防治相關藥物的研發。鑑於目前在美國NCBI網站上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很大一部分缺少詳細的基因組注釋,尤其是對多聚蛋白酶切位點的注釋,天津大學生物信息中心的高峰教授、羅昊博士採用已研發的ZCURVE_CoV系列軟體對包括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內的兩千餘株冠狀病毒的基因組進行了基因識別和酶切位點預測,並以資料庫(ZCURVE_CoV Database)的形式提供網上服務。
-
深圳發布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對比資料庫
    深圳市歷時近兩年,建成國內首個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比對資料庫,並於今日對外發布。    深圳新聞網4月27日訊 (記者 張蕊)深圳食品主要依賴外地供應,從全球多個國家地區進口食品,輸入性風險高並將長期存在。對此,深圳市歷時近兩年,建成國內首個全球食品安全標準與技術法規動態比對資料庫,並於今日對外發布。
-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12 今日/總瀏覽:1/5866
-
國際首個、頂級期刊!海大包振民院士團隊發布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3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包振民院士團隊取得重要成果,在國際資料庫領域頂級期刊《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構建系統便捷、功能全面的基因組學資料庫在解決這一難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大型公共基因組資料庫仍主要聚焦並服務於人類醫學及小鼠、斑馬魚、果蠅等模式生物研究。
-
中國BIGD躋身國際生物組學資料庫
隨著組學數據的產出,搭建組學資料庫,實現海量信息的存儲、整合及共享,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目前,在國際上被認可的生物組學數據中心主要有美國的NCBI、歐洲的EBI及日本的DDBJ。要想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需要先將自己的原始數據提交到這三個官方指定的資料庫中。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
首個油菜泛基因組甘藍型油菜是研究植物多倍化和進化的模式物種。遺憾的是,甘藍型油菜一直缺乏專門的基因組資料庫,研究人員不得不藉助蕓薹屬資料庫(BRAD)和其他公共資料庫(Genoscope和Ensembl等)來獲取甘藍型油菜的基因組數據。「這些資料庫是基於單一品種基因組和注釋,並且缺乏多組學數據和群體變異信息。」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運營在即 將成全球最大生命信息平臺
目前,世界上有3個公認的成型基因庫,分別是美國的NCBI、日本的DDBJ、歐洲的EBI。這些基因庫的主要功能是承載生物學研究產生出來的數據,特別是跟序列相關的核酸信息數據。 中國國家基因庫與上面三個基因庫有許多不同。。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模式菌株長期以來分散在全球各國超過100餘個保藏中心,是各個保藏中心甚為珍貴的資源。>、古菌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建立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組測序合作網絡,現已有來自美國的ATCC、日本JCM和NBRC、韓國的KCTC等超過12個國家的26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正式加入該計劃並形成了重要了階段性成果。
-
全基因組單核苷酸變異資料庫建立
有助推動我國及周邊國家人群的進化遺傳和醫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徐書華團隊新近建立的全基因組單核苷酸變異資料庫(PGG.SNV),收集了超過20萬個基因組,涵蓋了800多個現存人類族群和來源於古DNA研究的100多個已消亡人類族群,
-
泛基因組資料庫:找到油菜的「好基因」—新聞—科學網
今年初,華中農業大學一支科研隊伍公布了8個甘藍型油菜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近日,他們在原有研究基礎上,通過整合1689份油菜的基因組及重測序數據,構建了首個油菜泛基因組和比較基因組生物信息平臺BnPIR。 有了這一平臺,研究人員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檢索和使用油菜泛基因組相關資源。為何建設油菜泛基因組平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資料庫?油菜相關的多組學數據研究進展情況如何?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平臺不僅集成了目前所有公共來源的模式微生物物種和基因組數據,還發布了大量自測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是目前國內外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數據最為豐富的平臺。並且集合了數據搜索下載,新種鑑定,基因組拼接與注釋等在線分析工具,為全球各個保藏中心和廣大分類學家提供一個分類學研究的利器。
-
微生物分類學研究利器: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
由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建立的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http://gctype.wdcm.org/,是為分類學家進行基因組研究、新種鑑定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