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DNA資料庫是打拐的最優路徑

2020-12-06 華聲在線

1994年,當5歲的兒子吳峰(化名)和往常一樣和小夥伴在家門口玩耍時失蹤,租住在鄭州市管城區南門西拐8號院,以賣菜為生的吳先生怎麼也沒想到,下一次再見到兒子已是24年後的今天。3月2日上午,在市公安局商城路分局,失散多年的父子倆終於重逢。吳先生百感交集,緊緊攥著兒子的手不願撒開。(3月5日澎湃新聞網)

失蹤時年僅5歲,歸來早已不是少年。同樣,當年不過35歲的父親,20年後再一次摟緊孩子時,已然是年近花甲。故而,這起長達24年之久的悲喜劇,固然迎來了團圓的結局,卻依然讓人唏噓不已。因為,無論對於孩子還是父母,人生又有多少個24年可等?

其實,吳先生儘管尋親的路上淌幹了眼淚,分離的歲月更是足夠漫長,但終究是父子得以相聚,算得上苦盡甘來。然而,並非每一個失散孩子的家庭,都能有如此「好運」。就如杭州淳安縣中洲鎮早年喪妻且家境貧困的餘裕昌老人,為尋回41年前無奈遺棄街頭的7月女嬰,一生未再娶,然迄今未果,以致終日以淚洗面。

應當說,無數失散孩子家庭的再聚首,除了其親人永不言棄外,公安部門的摸排解救及社會各界的傾力配合,無疑起了決定性作用。其中,打拐DNA資料庫的運用,更是功不可沒。吳先生失散24年的兒子,其身份正是通過DNA比對得以確認。顯而易見,倘若非此「火眼金睛」,吳先生的尋親之路無疑如「大海撈針」,勢必更加「其路漫漫」。

不過,眼下的DNA資料庫似乎有待完善。一方面,失子家庭一旦報警,其父母信息隨即記錄在案,立馬有據可查;另一方面,對於失散孩子,則顯未做到全覆蓋:就現實狀況來看,現今能採集到DNA樣本、並錄入資料庫的這類孩子,還局限於各地在街頭流浪乞討及被組織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未成年人。

也就是說,目前的DNA資料庫,實際處於一種「失衡」狀態,遠未囊括所有失散孩子的信息。這也是迄今還有無數失子家庭仍在翹首相盼的癥結所在。顯然,完善DNA資料庫,實為打拐的最優路徑。而當下需要做的,無疑是補足失散孩子的相關信息,使之與孩子親人一方的信息「匹配」。如此,DNA資料庫才能真正實現「迅速準確查找」的功能。

與此相適應,則需建立全國性的家庭新增人口強制申報制度:凡每戶新增人口,其戶主應當即向當地派出所報備,再由派出所逐一篩查。除其中具合法手續的初生兒及抱養兒童外,其餘人等則在依法處置的同時,採集其DNA樣本,並載入全國聯網的資料庫備查。

要做到這一點,顯然並非易事。首先,應出臺相關制度,實行主動申報與定期、不定期排查相結合,並確保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其次,須全國一盤棋,且令行禁止,以避免出現疏漏。同時,還要隨時將相關申報情況在基層社區(村社)張榜公布,以接受群眾監督,從而最大限度防範「漏網之魚」。

相信DNA資料庫一旦實現實時更新,必然有助於離散家庭在第一時間團圓,而不再經受數十年等待的煎熬。同時,家庭新增人口強制申報制度的實行,將讓拐賣兒童乃至婦女的犯罪團夥失卻買方市場,無疑具「釜底抽薪」之效。當然,倘若今後時機成熟,一俟實現覆蓋全體公民的DNA資料庫,則犯罪團夥更加無處藏身,進而讓國人深惡痛絕的人口拐賣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相關焦點

  • 建兒童DNA資料庫 江西有了打拐「神器」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劉斐、楊靜)3月1日,記者了解到,我省兒童DNA資料庫在南昌啟動,該資料庫面向我省0至10歲年齡段的兒童,通過採集其DNA樣本進行專業檢測分析、數字轉化和存儲,並預留存兒童及其父母的一般信息建立DNA資料庫,在意外發生時或必要時,利用所存儲的信息,可有效預防拐賣兒童違法犯罪活動。
  • 朱軍委員:建議建全民DNA資料庫實現網際網路打拐
    原標題:朱軍:建議建立全民DNA資料庫實現「網際網路+打拐」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楊月)「長期以來我國存在著大量拐賣兒童的現象,據統計,每年我國約有20萬兒童遭拐賣,而能找回來的只佔其中的0.1%。」
  • 基因產業新方向:建立新生兒DNA庫,從源頭「打拐」
    今年兩會,不少政協委員也跟我們普通老百姓一樣,將關注點放在「打拐」這個社會問題上。其中全國政協委員白鶴祥提交了《免費為新生兒建立臍帶血和DNA庫》的提案。他建議,免費為新生兒建立臍帶血和DNA庫,一方面為兒童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另一方從源頭來有效遏制拐賣兒童犯罪。將DNA檢測納入新生兒出生後常規檢查?
  • 全國兒童DNA資料庫落戶青島
    市場主導、專業運作 「防拐」利器全國布局設點據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佳偉介紹,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建立的「全國兒童DNA資料庫」,是全國唯一一個由市場主導、專業化服務,並納入公安部一所內網管理的兒童DNA資料庫,目前由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專業團隊運營,與全國打拐DNA資料庫互補。
  • 專訪浙江警方打拐負責人:DNA庫助281名孩子回家
    【摘要】自2000年起,浙江警方就將打拐作為一項常態性工作。雖然案件總量少於其餘涉拐重點省市,但由於浙江是被拐賣兒童的主要流入地之一,且近年來呈現出親生父母販賣子女等新趨勢,打拐工作依舊任重道遠。  自2000年起,浙江警方就將打拐作為一項常態性工作,不斷通過專項行動加大打擊力度。雖然案件總量少於其餘涉拐重點省市,但由於浙江是被拐賣兒童的主要流入地之一,且近年來呈現出親生父母販賣子女等新趨勢,打拐工作依舊任重道遠。
  • 全國兒童DNA資料庫落戶青島 為更多孩子插上安全的翅膀
    來源:信網市場主導、專業運作 「防拐」利器全國布局設點據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佳偉介紹,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建立的「全國兒童DNA資料庫」,是全國唯一一個由市場主導、專業化服務,並納入公安部一所內網管理的兒童DNA資料庫,目前由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專業團隊運營,與全國打拐DNA
  • 從源頭「打拐」:廣西首個新生兒及兒童DNA庫建立
    一旦孩子走失,通過將疑似被拐兒童的基因信息與DNA數據自動搜索和資料庫自動對比,能迅速幫助丟失的兒童找到自己的父母。今年南寧市兩會期間,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周碧燕建議,構建南寧市新生兒及兒童DNA資料庫,為兒童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並有效遏制拐賣兒童犯罪。日前,廣西首個新生兒及兒童DNA庫在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建立。
  • 建全民DNA資料庫應先釐清利弊
    全國政協委員、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告訴記者,他建議,在現有「打拐」DNA資料庫的基礎上,進一步創建包括新生兒和廣大兒童在內的全民DNA資料庫,並實現全國聯網。(3月14日中國青年網)   假如從現在開始,逐漸將新生兒和兒童的DNA信息錄入資料庫,並在若干年後,建立一個涵蓋全民的DNA資料庫,拐賣兒童等許多社會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 浙江有兒童DNA資料庫 已有四千餘名兒童數據入庫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朱軍建議,在現有「打拐」DNA資料庫的基礎上,進一步創建包括新生兒和廣大兒童在內的全民DNA資料庫,並實現全國聯網。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謝瑛是一位有著30餘年工作經驗的老公安,近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朱軍建議的這項工作,在浙江已經啟動了!2015年,浙江省人大會議提出建立DNA資料庫。
  • 江西建兒童DNA資料庫 將採集0~10歲兒童DNA樣本
    中國江西網南昌訊 記者修傑淼報導:1日,江西省兒童DNA資料庫在南昌正式啟動。我省將採集0~10歲兒童的DNA樣本入庫,一旦孩子走失,將利用基因技術快速比對找回失蹤孩子,幫助被拐賣或走失兒童快速尋找到原生家庭。
  • 建立深圳DNA庫 將打拐進行到底---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唐珊珊)「我建議從新生兒和父母開始,逐步建立深圳DNA庫,將打拐進行到底!」市政協委員鍾帆飛對拐賣兒童問題關注已久,並在今年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上提交相關提案。 鍾帆飛是東方銀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也是去年當選的市政協委員,她去年提交的《關於建立兒童安全警報系統的提案》引起多家媒體關注。
  • 周杰尋親續:警方建議採血輸入全國打拐DNA庫
    此事引起了許多讀者的關注,首府警方建議周杰到其所在地公安局進行採血,將化驗後的DNA鑑定輸入全國打拐NDA信息庫,方便日後比對尋找。17日一早,不少讀者就給記者打來電話,諮詢周杰尋親的詳細情況,很多人通過網絡微博等多種形式,關注此事。呼和浩特、通遼兩家媒體分別聯繫了記者,希望共同從媒體角度關注此事。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oncotator在對腫瘤突變進行注釋時,專門集成了一個損傷修復基因的數據,將Wood RD等人在文章中提到的DNA損傷修復相關的基因進行了匯總,網址如下https://www.mdanderson.org/documents/Labs/Wood-Laboratory/human-dna-repair-genes.html
  • 山東"打拐"行動計劃出爐 疑似被拐兒童血樣將入DNA庫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2015—2020年)》,敲定了今後幾年山東的「打拐」路線圖。據了解,山東將綜合整治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活動重點地區和「買方市場」。在具體層面上,我省將採集失蹤兒童父母和來歷不明、疑似被拐兒童的血樣,檢驗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
  • 離散29載,DNA比對助父子團聚
    當天,分局刑偵大隊法醫馮凱接待了方東健,他採集了方東健血樣並將信息資料錄入打拐庫,同時將血樣送至肇慶市公安局DNA實驗室進行檢驗,隨後將DNA檢驗結果也錄入打拐庫。  由於是單親錄入,打拐庫無法自動比對,其間曾多次人工比對無果。2020年7月6日,馮凱再次將數據在全國公安機關DNA資料庫進行單親人工比對,經反覆多次比對,他發現河北李方同與方東健血樣比中位點較多,有可能存在親緣關係。
  • DNA對比助力親人團聚:4歲走失 29年後父子團聚
    當天,分局刑偵大隊法醫馮凱接待了方東健,他採集了方東健血樣並將信息資料錄入打拐庫,同時將血樣送至肇慶市公安局DNA實驗室進行檢驗,隨後將DNA檢驗結果也錄入打拐庫。&nbsp&nbsp&nbsp&nbsp由於是單親錄入,打拐庫無法自動比對。
  • 極簡主義與時間複利:英語學習的最優路徑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相信時間的複利,這就是我們英語學習的最優路徑。
  • 「天使童行」悅天使集團成立億元助童打拐基金
    每個孩子的失蹤都牽動著整個家庭,也牽動著社會的神經,兒童失蹤及被拐賣問題一直被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重視,國家層面,不斷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建設,公安機關持續開展打擊拐賣兒童犯罪專項行動,依託科技手段,不斷優化升級打拐工作的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如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團圓」系統已升級至四期,5月24日正式上線,在最短時間內發布兒童失蹤信息,利用社會力量「全民打拐」;社會層面,企業和民眾也在用各自的方式發揮力量
  • 從萬千組合中挑出最優配比,AI加速化學材料合成
    研究人員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才能分析出正確的化學合成路徑,但是人工合成產率較低、試錯成本過高,導致合成化學技術在藥物、材料領域中的商業應用價值不足。因此,引入AI+化學合成尤為重要,利用人工智慧的逆合成分析、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技術,預測合成路徑,通量篩選,快速尋找到最有潛力的合成路徑。
  • 全國打拐解救兒童尋親公告平臺」上線 寶貝們想回家
    《親愛的》、《失孤》兩部講述「打拐」的電影,模糊了很多人的眼睛。  事實上,它們背後折射出一個社會難題:如何打擊拐賣兒童犯罪,建立尋找失蹤兒童的渠道?  近幾年,不斷有專家學者提出設想:建立全國新生兒指紋、DNA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