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檢驗技術是確認被拐賣兒童身份最有效的技術手段之一。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主持人朱軍建議,在現有「打拐」DNA資料庫的基礎上,進一步創建包括新生兒和廣大兒童在內的全民DNA資料庫,並實現全國聯網。
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謝瑛是一位有著30餘年工作經驗的老公安,近日,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朱軍建議的這項工作,在浙江已經啟動了!
2015年,浙江省人大會議提出建立DNA資料庫。2016年,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工作,省公安廳聯合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省教育廳於年底聯合發文,正式啟動浙江省兒童DNA資料庫,由浙江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全權建立,授權研究院控股的浙江安伢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運營。
據悉,這是全國目前唯一一個由政府政策主導、專業化服務、市場化運營,並納入公安內網管理的兒童DNA資料庫平臺。
截至目前,資料庫在全省11個地市設立辦事處和下屬採樣點,並已覆蓋到各縣級城市。資料庫主要面向我省0至10歲年齡段的兒童,由家長自願自費給孩子入庫,迄今已有4000餘名兒童的DNA數據入庫。
短短一年多時間,從生根發芽到開枝散葉,浙江省兒童DNA資料庫的建立降低了公眾使用DNA檢驗技術的準入門檻,給孩子增添了一份科技保障。在這項工作上,浙江已走在全國前列。
5月16日,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布的一條消息刷爆了大部分人的朋友圈:616名孩子在打拐行動中被解救,正在尋找父母。其中有17名孩子區域顯示為浙江,但由於有些孩子被拐地點和姓名等信息不詳,無法找到他們的親生父母。
「如果我們在這17個孩子出生之時就採集錄入他們的DNA信息和家庭信息,做好源頭工作,那他們被解救之後可以立即通過資料庫聯繫上各自的父母親。」在浙江省兒童DNA資料庫總監傅鐵鋼看來,浙江省兒童DNA資料庫既對全國「打拐」DNA資料庫起著補充作用,又能通過大數據和現代DNA技術的綜合運用更好地預防震懾拐賣兒童犯罪活動,幫助被拐兒童找到父母。
其實,對廣大父母而言,數據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傅鐵鋼告訴記者,浙江省兒童DNA資料庫採集的所有數據將納入省級公安專項資料庫統一管理。同時,信息採集入庫全流程實行嚴格的數位化防洩漏技術,各類信息以編碼形式流轉,檢測結果通過專網實時上傳入庫。
「為了孩子們,再難做的事情也要做好!」對於浙江省兒童DNA資料庫的明天,謝瑛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