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29載,DNA比對助父子團聚
□ 本報記者 鄧新建 鄧君
□ 本報通訊員 鍾紅
「這29年來一直在找,從來沒有停止過,如今他回家了就好,其他都不重要!」今年9月9日上午,一場催淚卻溫暖的被拐兒童認親儀式在廣東省肇慶市公安局端州分局刑偵大隊舉行。在端州警方的努力下,經過多次錄入比對,離散29年的父子終於在這天團聚相擁,多年的思念全化成了幸福的淚水。
「我覺得好像做夢一樣,聽到消息後我們連夜從河北開車過來,就想著早點跟家人團聚。」在認親現場,家人拿出方小明兒時的照片和舊衣服,方小明眼裡閃著淚光,不住地撫摸著這些舊物,「如今好了,終於見面了!」
1991年2月11日,對父親方東健而言是個陰暗的日子,當天下午2時許,年僅5歲的兒子方小明在離家不遠的廣西柳州鐵務段菜市場附近走失。從那天起,方東健就再也沒有見過兒子。
「兒子不見的時候,我們全家瘋了一樣到處找他,他爺爺幾天之內白了頭,他媽媽也因傷心過度去世了。」如今已經55歲的方東健,不願意再更多地提及那些曾經的痛苦,見到已經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的兒子,他已經別無他求,「找到了,心頭的大石就放下了。」
「從十幾歲懂事起,我心裡已經隱隱有了想法,想找到我的親生父母。」被拐後方小明遇到了待他很好的養父母和親戚朋友,後取名為李方同,但是曾經生活了5年的家,生養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依然是他心中的一份惦記。
「對於小時候被拐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就記得家裡附近有鐵路、有火車,這些年我也從養父母和鄰居那邊多方打聽相關消息,甚至去了好幾個地方公安機關採集血樣入庫,但是一直沒有收穫。」這十幾年來,父親方東健從未放棄尋找,而遠在河北的兒子方小明同樣也在做著努力。一直沒有放棄的他們,最終在端州公安的助力下,成就了最終的團聚。
「現在我們能團聚,一定要感謝公安機關,是他們的不放棄不拋棄,才讓我能夠跟兒子團圓。」方東健說。
2019年3月,方東健在肇慶居住時聽說公安局可以免費採血尋親,便直接到端州分局法醫門診要求採血入庫。當天,分局刑偵大隊法醫馮凱接待了方東健,他採集了方東健血樣並將信息資料錄入打拐庫,同時將血樣送至肇慶市公安局DNA實驗室進行檢驗,隨後將DNA檢驗結果也錄入打拐庫。
由於是單親錄入,打拐庫無法自動比對,其間曾多次人工比對無果。2020年7月6日,馮凱再次將數據在全國公安機關DNA資料庫進行單親人工比對,經反覆多次比對,他發現河北李方同與方東健血樣比中位點較多,有可能存在親緣關係。
為進一步確認,馮凱還主動聯繫河北警方,通過相關系統進行比對查詢,並將方東健的血樣重新送至肇慶市公安局DNA實驗室加位點檢驗Y染色體DNA。同時,河北警方也反饋,李方同曾於2015年7月6日作為被拐兒童在河北省打拐資料庫內錄入過DNA。
掌握全部信息後,端州分局迅速將情況上報,在上級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持下,由廣東省公安廳協調多方對李方同、方東健進行採血提取DNA樣本,2020年8月11日將雙方的血樣送至廣東省公安廳刑事技術中心進行比對,9月8日省廳技術中心出具DNA鑑定意見書,再一次確認了方東健、李方同的親緣關係。
「懷疑自己身份有可能是被拐的兒童,想找家庭的,都可以去當地派出所免費採樣,父母想找回孩子的也是這樣。DNA資料庫是全國聯網的,只要它的數據在DNA資料庫裡邊,就有機會比對出來。基因資料庫裡邊的庫容量是越來越多的,原來沒有消息的,後邊可能會有消息,還會有希望,只要不放棄,就一直會有希望。」馮凱把「希望」說得質樸又誠懇。
端州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安機關登記採集打拐血樣完全免費,希望廣大市民群眾提高防拐反拐意識,一旦發生兒童走失或被拐案事件,要第一時間到公安機關報案,主動採集血樣,確保被拐失蹤兒童能夠第一時間找回。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