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dna條形碼,用於識別在臺灣海峽沿岸市場出售的商業魚類
Food Control
(IF 4.248,1區)
檢測魚類替代和造假已成為食品行業的一個重要主題,越來越需要可靠、快速和可重複的檢測來識別商業魚類。最認可的形態學方法並不簡單,不能用於加工產品。全長DNA條形碼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但由於DNA降解,在高度加工產品中應用並不成功。
本研究以臺灣海峽沿岸市場上的商品魚及加工產品為研究對象,利用小型dna條碼技術,從三百六十五種魚類樣本中,提取出三百五十五種序列,共鑑定出三十二目、三十八科、六十六屬、八十六種。替代率為21.97%。Kimura-2參數(K2P)在種、屬、科、目內的平均距離分別為0.37%、18.10%、22.10%和25.40%。種間平均距離是種內平均距離的49倍。基於該序列的K2P鄰接樹通常按照其分類類型進行聚類。
本研究證明微型dna條碼在魚類認證監控方面是可靠和有效的,可以被監管部門用於魚類加工產品的質量控制,以確保消費者權益。
Xing B., Zhang Z., Sun R., Wang Y., Lin M. & Wang C., Mini-DNA barcod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mercial fish sold in the markets along the Taiwan Strait, Food Control (2020), doi: 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20.107143
如需修正、更新,請聯繫食品加小助(微信ID:foodata)
『原創』僅為本平臺原創編譯之標記,不表示本平臺對文本主張版權。作者團隊或單位如需使用編譯文本,可聯繫小助開放白名單。凡是註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為技術交流使用,如涉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會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