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一些熱心網友的私信,說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PC硬體這塊的知識,應該看哪方面的資料?好物君之前也做過幾期關於PC硬體這塊的科普,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一找,今天咱們介紹的就是有關於顯卡參數的一些知識。
【聲明】本文由MI好物君原創,請勿轉載,全網追蹤!!!
咱們今天單獨拎出N卡,先說一下N卡的架構,架構就是類似於人體的骨骼。
N卡從早期的特斯拉系列,費米架構到克卜勒架構,麥克斯韋架構,帕斯卡結構直至今日的圖靈架構經歷了好幾個過程,而且如果你注意觀察的話,你會發現這些命名都是科學家的名字。
怎麼看一個顯卡的參數呢?首先咱們要先看架構,架構這一塊當然是越新越好。
當然這個道理並不是絕對的,因為不僅要看架構的迭代更新速度,可能還需要你去關注每個核心架構中的等級高低。
然後是核心代號,一般來說核心代號數字越高越新越好。
流處理器這個概念可能有很多人會有點混淆,咱們就簡單來講,流處理器確實是數量越多性能越強的,不過一定得要是在相同核心架構的基礎上才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判斷。
最後咱們再說說GPU頻率,顯存帶寬和顯存容量。
GPU頻率類似於之前好物君講的CPU頻率,這個頻率代表著「速度」,速度肯定是越快越好嘍。
顯存帶寬這個概念並不等同於總帶寬,這一點一定要記住。因為某些電商平臺上會利用這個錯誤的概念來欺騙消費者。
而顯存容量也不是說越大越好的,可能現在很多消費者認為買大容量顯存的顯卡會比同類型小容量顯存的顯卡會好很多,這個說法確實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也並不是代表著顯存能決定一張顯卡的全部性能。
顯存就是類似於一個衣帽間,這個衣帽間越大代表了咱們能將更多的衣物裝進去,但是如果你的顯卡本身性能就差,而且帶寬也小,那麼這個衣帽間就會隨著這個比例越來越小;
咱們再換一個角度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的這個衣帽間特別地大,但是自己的衣服也有限,那這個大的衣帽間也就浪費了很多空間。
以上就是好物君給大家帶來的關於顯卡參數的一些科普,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底下評論區給我留言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