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帶甦醒?美國震完印尼震,都是大地震!和厄爾尼諾有關嗎

2020-12-05 中國氣象愛好者

這兩天,接二連三的地震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熱點話題,比如我國四川宜賓連日來發生多次地震,讓不少四川人驚魂未定;而7月5日-7月6日,美國加州南部地區連續出現兩次6級以上地震,最大地震為6.9級,並且自7月4日以來已經發生了大小地震4700餘次,而在5日大地震過後的一小時內,當地還發生了3場高於5級的較大規模餘震。

而在美國地震後,太平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亞也突發強烈地震!中國地震臺網消息稱,北京時間7月7日23時08分,在印度尼西亞的馬魯古海,也就是北緯0.48度,東經126.21度的位置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在地震後,印度尼西亞當局已經發布了海嘯預警,這也是近期發生的又一起大地震之一。

為啥最近這麼多地震?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地震,還是印度尼西亞馬魯古海的地震,都是發生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的地震,雖然這兩個地方的地震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但也可能意味著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可能正處在暴躁不安狀態中。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又被稱為「火環」,它位於太平洋板塊邊緣,地殼運動頻繁。它從南美洲經過阿拉斯加一直蔓延到南太平洋,全長40000公裡,呈馬蹄形。環太平洋火山帶上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板塊移動劇烈。環太平洋火山帶共有活火山512座,佔到全球活火山數量的80%,在它上也發生過大量強烈地震。

因此,美國加州強烈地震和印度尼西亞地震先後發生,看上去似乎地球已經進入「震動模式」,實際上可能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可能已經處於活躍中,這一線上還可能再出現地震活動。

相關焦點

  • 地震試驗場不能缺少震能量
    和張衡一號衛星一樣無終而果。三峽大壩開建前也有試驗場,可是這個是理念正確,試驗求證理論正確,最後試驗場成功。可是地震試驗場理念,就拋棄了震,做的是反地震試驗場。地震是華夏文明初心、是地球自然現象科學名詞,地震在漢語裡是一個單句,地是主語提問怎麼了?震是謂語動詞回答了地的提問震了。也就是說地上宏觀破壞現象的頑兇,就是天體內震能量湍流,降臨地面作功引起的。
  • 半個月震了225次的蜀地背後:和地震深度捆綁的人類命運
    美國加州強震3連,最高7.1級,3天之內發生地震4700多次。作為宗教立國的國家,美國人有一種末世情愫。很快,著名的「聖安德魯斯斷裂帶末世大地震」傳言就重出江湖,人們在不停的餘震中憂心忡忡。關於南加州將會爆發一次大型地震從不只是流言。
  • 洛杉磯地震緊接雲南連環震 專家:不同地震帶兩者無關
    東方網記者王銘澤9月7日報導:今天,雲南省昭通彝良連發5級以上地震,截至16時,震區共記錄到地震63次。據云南省地震局報告,地震已造成50人死亡,150餘人受傷。而就在距離彝良11時19分5.7級地震後不足4小時,美國洛杉磯又發生了一次3.4級地震。對此,有網友提出疑問:差不多時間發生的這兩個地震是否有關聯?
  • 四川3次大地震,「大震逃不掉,小震不必逃」,是否不珍愛生命?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賓長寧縣6.0級地震2019年6月22日四川宜賓珙縣5.4級地震2019年6月23日宜賓珙縣4.6級地震宜賓市提前14秒預警暫未收到人員傷亡報告由地震部門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地震
  • 四川地震出現淡定主播,是因為「大震跑不了,小震不用跑」嗎
    昨天下午四川涼山州西昌市發生5.1級地震,正在錄製德昌新聞的何坤突然聽到同事大呼喊「地震了!地震了!」這名主播只是愣了一兩秒就淡定的安撫同事:「等到,等到,不要慌,錄完再說!」何坤事後說,當時看到旁邊的補光燈是有點晃動,但是感覺不算強烈,而且新聞稿要趕著播出,就沒想太多。為何這名主播會這麼淡定,沒有想到跑出去呢?
  • 日本震個不停,這次逼近6級!是否為大地震前兆?
    地形複雜位於多個板塊交界的亞洲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地震的高發區,這裡曾經發生過日本311地震、引發印度洋海嘯的印尼地震、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等破壞力極強的地震。在大震不少的同時,小地震也多發,而位於太平洋沿岸的島國日本,這裡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的交界處,更是地震風險極高的地區。
  •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掉。如果來的是「超級地震」,該如何是好?
    被地震破壞的路面地震的破壞力,取決于震源深度,還有地震波形式有關,計算方式很複雜,這裡只是根據歷年地震等級做個簡單的分析什麼樣的地震,被稱為超級地震?具體危害有多大?就是震級超過9級的,都被稱為超級地震!建國以來我國有兩場大地震,給國民造成巨大的傷害,它們分別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級分別是7.8級和8級!
  • 突發:斐濟8.3級地震!印尼6.3級地震!為什麼新加坡不震?
    不過欣慰的是小島真沒自然災害地震,龍捲風,泥石流,大洪水(注意大字)統統都沒有~其實並非新加坡地震而是在印尼附近海域北蘇門答臘西海岸發生的芮氏8.6級地震帶來的震感而印尼剛好悲慘的落在了環太平洋地震帶>印尼的蘇門答臘就像是一個巨大屏障把新加坡保護了起來雖然新加坡地震機率很小但是新加坡的房屋都設計成抗震的多數的組屋和公寓裡面都設有防空壕MRT大門的厚重也是為了安全問題考慮
  • 你知道美國7.8級大地震的地震海嘯預警是怎麼回事嗎?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7月22日14時12分,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55.05度,西經158.50度。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範圍內發生的最強地震。
  • 地震速報讓你第一時間獲悉地震信息|地震科技「震」樣看
    1976年7月28日,發生在唐山的這場大地震震撼了整個華北地區,整個中國東部都感受到了大地的震動。由於當時的監測能力有限,震後數小時內,震中在哪兒、震級多少、受災狀況如何成為難以回答的問題,災後應急救援開展艱難。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大半個中國都有震感。
  • 12級地震有多強?能震碎地球嗎?
    地球會因此而自毀嗎? 按照芮氏規模的劃分,震級每相差一級,能量就會相差大約31.6倍。這意味著震級每相差兩級,能量就會相差1000倍。也就是說,隨著地震級數的增加,所釋放出的能量呈幾何倍數式劇增。
  • 幾級地震能夠震碎地球?
    那麼,地震最強可以達到什麼程度?多少級的地震能撕裂地殼,甚至震碎地球?地震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這裡只考慮對我們影響最大、最為常見的起因——地殼運動。地殼是地球內部結構的最外層,我們都生活在地殼之上。地震學家通過地震儀可以測量出地震波的振幅,由此就能得到地震的震級和能量。
  • 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深部發震構造
    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了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了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廣東省地處東南沿海地震帶,粵東南澳島海域於1600年和1918年分別發生7.0和7.5級破壞性大地震,但人們對這些歷史強震區的深部發震構造以及對海底發震斷裂的位置與特徵知之甚少。
  • 星震學 | 研究天上的「地震」, 了解恆星的「內心」
    地震會產生地震波,這是一種在地球內部震蕩和傳播的波。這些地震波穿過不同物質時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說,地震波在不同深度有著不同的傳播速度,而橫波無法在液體中傳播。由此,人們繪製出了地球內部的大體輪廓,即地殼—地幔—地核的分層結構。
  • 中國史上最大地震,相當於11.2個唐山大地震,餘震還震了3年
    對於我們中國來說,最熟悉的其實還是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這兩次地震由於距離我們較近,造成的人員損傷最多,因而被每個人記住,我們至今每年都要在汶川地震這一年,為在地震中遇難的人默哀,不過要說到中國歷史上有記錄的地震中,規模最大的應該還要數海原大地震。
  • 當年李四光預言了幾大地震帶,如今都應驗了嗎?
    當年,李四光預言了中國的4個有可能隨時發生的地震地方:1、唐山——邢臺(已震)2、新疆 (已震)3、雲南麗水 (已震)4、山東郯城——日照或是連雲港(未震)當然也有說以上時誤解,因為李四光預言的是四大地震帶而不是四個城市
  • 俄勒岡海域6.3級地震 加州「火環」帶2天69次明顯地震
    有著 「火環」 (Ring of Fire)之稱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在短短48小時內發生了69次芮氏規模4.5以上的明顯地震,最新是美國俄勒岡州離岸海域發生芮氏6.3級地震,專家擔憂,如此頻繁的地震頻率,意味著即將有大地震到來
  • 小震、中震、與大震
    在50年期限內,一般條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為63%的地震烈度(烈度概率密度曲線上峰值所對應的烈度)值,相當於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稱為多遇地震也稱眾值地震烈度,與此對應的地震稱之為小震。
  • 江蘇如東海域10天2次地震 專家稱非大震前兆
    「相隔10天,同一個地點發生兩次地震,而且震級都是3.8級,是巧合還是將有大地震要來?」地震發生後,江蘇省地震局召開了緊急地震趨勢會商會,結論和14日召開的常規地震會商一致:江蘇省近期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 南海海洋所南澳島海域地震震源區地質結構及發震構造研究獲進展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少紅團隊,通過在南澳島海域開展主動源反射地震與海陸聯合廣角地震綜合探測,刻畫1918年南澳7.5級大地震震源區的三維地殼結構,明確海底發震斷裂(濱海斷裂帶)的位置和特徵,揭示南澳島海域地震活動區的深部發震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