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歲初,新冠病毒肆虐。2月19日,濟南市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決定,將濟南核酸檢測機構總體布局從「2家疾控機構+6家醫療機構+1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擴容至「3家疾控機構+13家醫療機構+8家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核酸檢測能力由每日3750人份提升至突破1.4萬餘份。
隨著復工潮的到來,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為濟南市核酸檢測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它們既是「前線」也是「後方」。4月27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探訪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揭秘新冠病毒檢測取樣、滅活、提取、擴增等核心過程。
【核酸提取、製備、擴增區域為核心區域】
更衣室,緩衝室,淋浴室,核酸試劑製備區,核酸提取區,擴增區,洗滌室,標本儲藏室……
濟南市天橋區田莊東路4號2幢,坐落著一家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進入其中,各種不同作用的房間映入眼帘。
作為我國第三方醫學檢測中心「四巨頭」之一的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在全國已經擁有20多家連鎖機構。濟南艾迪康臨床實驗室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區域,則位於該實驗室的2樓。
在正式進入核酸檢測區域前,要通過一條通道,被稱為「緩衝區」。 一次性鞋套、一次性帽子、防護衣……這是前往核酸檢測實驗室前,在緩衝區必須更換的裝備。
濟南艾迪康臨床實驗室負責人孫學民介紹,這些房間的核心區域是核酸試劑的製備區域,核酸的提取區域和核酸的擴增區域。 核酸試劑的製備區域主要是抗汙染和正壓區。 核酸的提取區域和核酸的擴增區域為汙染區域,因此這些區域均為負壓。其中核酸的提取區域的汙染度最大,整個區域的負壓也最大,以確保核酸提取區域內汙染物的不擴散。
【滅活後再提取核酸】
27日22時許,濟南艾迪康臨床實驗室內,燈火通明。
「我們進行核酸檢測主要是在晚上。」孫學民表示,人們在白天進行咽試子檢測,隨後部分檢測物會被送到該實驗室,到達後一般為傍晚時分,實驗檢測就放在晚上進行。「白衣戰士」們則會徹夜鏖戰。
「一般來說,我們在接收到裝在密閉容器裡的實驗標本後,會通過專用通道送抵實驗室,這一過程,是絕對防止洩漏的。」孫學民介紹,在標本進入PCR實驗室後,隨著密閉容器一併放入滅活裝置進行滅活操作。
在滅活儀內進行30分鐘56℃的操作,滅活過程才能完成。
滅活結束,檢驗人員將其從密封罐體中取出,放入生物安全櫃,加入檢測試劑後,再放入核酸提取儀。「在我們這兩臺滅活儀旁邊的3臺機器,就是核酸提取儀,通過機器將核酸提取後,會再次放入生物安全櫃,將核酸提取產物加入擴增試劑中。」孫學民說,標本處理至此完成。
【僅擴增就需要45個循環】
根據操作流程,滴入核酸提取產物的擴增試劑將會從這間名為「標本處理區」的房間,通過一個窗口,被轉送到另外一個名為「擴增分析區」的房間。
在「擴增分析區」內,共有3臺擴增儀器——一臺ABI的QS5擴增儀,兩臺ABI7500擴增儀。
工作人員會將擴增試劑放進儀器進行核酸提取產物的擴增。擴增結束後,系統會進行分析,同時審核出報告。
到了這一步,核酸檢測的全過程完成。
「說起來很容易,操作起來卻並不輕鬆。」孫學民坦言,如今我們分子生物學的臨床應用,採用的是「實時螢光定量PCR」。
僅「擴增」這一項內容,將樣本放入擴增儀內,樣本在儀器中就要進行45個循環,總時間約為110分鐘。「因為DNA、RNA是雙鏈的,我們要打開這個鏈,再進行複製。一條鏈打開再複製,就成了兩條鏈,兩條鏈打開再複製就成了八條鏈,以此類推,呈幾何倍數擴增。如果有檢測信號,就是越來越強。如果沒有,擴增45個循環也是0。擴增45個循環,就相當於2的45次方。」在如此大的數量基數上,就能檢測出到底是陽性還是陰性了。
據介紹,該實驗室每次最多可檢測92個標本,剛開機時的檢測時間為4小時——4.5小時,隨後樣本的檢測過程可縮減至2小時——2.5小時。
復工復產後,該實驗室一天最多的進場標本達到了5300餘份。實驗室為此增加了人員和設備,最大日檢測量達到了4200份。「這樣高的檢測量持續了將近半個月。」
【來源:大眾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