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輻射】空間天氣與人類生活(二)乘坐飛機可能遭遇意外輻射

2021-02-25 空間天氣

上次和大家聊了一下太空輻射,這些來自宇宙的傢伙經常穿梭在我們身邊,而地球生命似乎已經適應了這種情況,可以接受一定劑量的外來刺激。但是,在發生空間天氣事件時,這種外來刺激會被放大。



今天接著聊,還是圍繞這張輻射和高度曲線圖來說,隨著高度的增加,輻射計量相應變大,但是當高度達到21000米左右時,出現了拐點,在這之後高度升高輻射計量反而下降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想一想,在兩萬米高的空中什麼東西很少?

不資道啊!鳥??


(⊙o⊙)…兩萬米高空根本就木有鳥。在這裡大氣很稀薄,隨著高度的降低,大氣逐漸變得稠密了,對於來自太空的輻射來說,它們的星際旅行要結束了,只不過是以劇烈碰撞作為結尾。無數的「輻射物質」與大氣層中的氣體原子發生碰撞,隨之而來的速度降低了,能量減少了,但是卻產生了「次級輻射物質」,姑且先這樣稱呼它們吧,為了方便我把這兩種輻射物質分別稱為「輻大」和「輻二」。


從速度上可以判斷出誰是「輻大」,哪個是「輻二」

輻大速度高,能量強,穿透力驚人,生物體在它面前基本是「咻」的一下就穿過去了,不過還好只是穿過去了;輻二與輻大相比在各方面都差一些,尤其是穿透力和速度方面,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它可是會留在生物體內的!這比直接穿透而過的輻大帶來的危害更大。所以,隨著高度的變化,不同類型的輻射物質所佔的比例也在發生著變化,從而造成輻射計量曲線上升到一定程度後開始下降的情況。

空間天氣事件發生時必要的話——停飛

先看一些數據,2015年8月15日,芝加哥到慕尼黑單程輻射計量82usv(後面單位讀作「微西弗」),芝加哥到北京單程輻射計量為127usv,注意了,這是空間天氣平靜時測量的數據,如果不平靜時呢?比如太陽爆發巨大耀斑時,一次跨極區飛行輻射計量是平時的幾十甚至是上百倍,達到幾個甚至十幾msv,當出現msv(讀作「毫西弗」,是微西弗的一千倍)這個單位時就要非常警惕了,因為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如放射科醫生、核能源相關工作人員,包括飛行員和空姐,他們要求平均五年內每一年內累計的輻射計量不超過20msv,達到這個值就要休假去了。


空間天氣預報服務

對於航空輻射,我們應該在不誇大的基礎上去重視它。國際上有不少航空公司已經在必要時對航班安排進行變更,以應對不良空間天氣帶來的一系列影響,而作為乘客的你來說,可以在規划行程時提前參考空間天氣預報。

在我們的官網——「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網站上就可以獲得空間天氣服務,今天看完這篇文章大家也知道該參考哪一項預報內容了。


更多空間天氣數據可登陸我們的網站

http://www.nsmc.cma.gov.cn/NSMC/Channels/SpaceWeather.html

天氣網頻道:http://www.weather.com.cn/space/kjtqdsj/

E-mail:spaceweather@cma.gov.cn

值班電話/傳真:010-68406943

相關焦點

  • 留心宇宙輻射
    然而,如果人類真要在火星生存,這些新移民的手機天氣APP中需要提供兩類天氣信息:一類與地球日常天氣一樣,是火星大氣變化造成的風暴、沙塵等現象;另一類則是與宇宙線輻射相關的空間天氣信息。無論是乘坐飛船往返火星與地球之間,還是在火星表面生活,輻射問題都不可忽視。但與人們日常對輻射諸多不合理的擔憂與恐懼不同,輻射是登陸火星的確切威脅,必須直視。
  • 當心宇宙輻射
    然而,如果人類真要在火星生存,這些新移民的手機天氣APP中需要提供兩類天氣信息:一類與地球日常天氣一樣,是火星大氣變化造成的風暴、沙塵等現象;另一類則是與宇宙線輻射相關的空間天氣信息。無論是乘坐飛船往返火星與地球之間,還是在火星表面生活,輻射問題都不可忽視。但與人們日常對輻射諸多不合理的擔憂與恐懼不同,輻射是登陸火星的確切威脅,必須直視。
  • 你可能要留心來自宇宙深處的輻射
    如果人類未來真的在火星上生存,這些火星新移民的手機上的天氣APP中就需要提供兩類天氣信息:一類和地球上的日常天氣一樣,是火星大氣變化造成的風暴、沙塵等現象。
  • 你可能要留心來自宇宙深處的輻射
    如果人類未來真的在火星上生存,這些火星新移民的手機上的天氣APP中就需要提供兩類天氣信息:一類和地球上的日常天氣一樣,是火星大氣變化造成的風暴、沙塵等現象。另一類,則是與宇宙線輻射相關的空間天氣信息。無論是乘坐飛船往返於火星和地球之間,還是在火星的表面生活,輻射問題都不可忽視。
  • 來自太空的輻射有哪些?
    這種輻射以每秒30萬千米的光速向我們傳播過來,能跨越數千甚至數百萬光年,但大多數在通過地球大氣時就會被吸收。知道科學家能夠攔截太空的輻射,非可見光天文學才逐漸發展成熟。 為拍攝更清晰的圖像,哈勃空間望遠鏡在太空中飛行,從而避免了低層大氣中空氣流動的幹擾。
  • 高輻射宇宙射線來襲需關手機防護?專家闢謠
    告訴你其他的親愛的親人和朋友:今天晚上從12:30—凌晨 3:30,極度危險的、高輻射的宇宙射線將會貼近地球而通過。所以,請關掉你的手機,不要讓你的手機靠近你的身體,可能會造成傷亡或者損壞。」  這條煞有其事的消息不忘提醒公眾:「請您在谷歌查詢NASA和BBC新聞,請告知這條消息給你關心的人,晚上記得關機,記得群發給你的朋友,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 如何保護太空人在月球上不受太空輻射
    如果當時在軌道上或在月球表面,它們可能會經歷由爆發引起的強烈輻射。今天,阿波羅時代的耀斑提醒人們,注意輻射對太空中技術和太空人的威脅,了解並預測太陽爆發對太空探索的安全至關重要。自1972年太陽風暴以來已有近50年的時間,NASA擁有的數據、技術、資源得到了改善,從而推動了空間天氣預報和太空人保護的發展,這是NASA Artemis計劃(將太空人送回月球)的關鍵。太空輻射是太空人安全登月的關鍵因素。NASA正在探索各種方法和技術以緩和太空旅行期間不同類型的輻射。
  • 生活處處有輻射,這些東西致癌嗎?
    輻射被很多人當作危害人體的有害物質,但如果說,我們其實生活在輻射中,你會覺得意外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很多東西都有輻射,輻射本身無色無味 ,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用儀器測量它,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甚至人體都存在放射性。
  • 與水熊蟲「合體」 人類就能抵禦太空輻射?
    太空旅行、火星定居等,是我們「星辰大海」美好願景中的一部分,但人類畢竟是肉眼凡胎,如何抵抗太空旅行或在其他星球上生活可能受到的傷害呢?其DNA真的能與人類細胞結合嗎?對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相結合併不靠譜,而且還涉及倫理問題。目前,金屬殼體和強磁場屏蔽技術是太空人抵禦長期太空輻射的主流技術。」
  • 抽菸有輻射?專家稱菸民肺部平均每年受輻射劑量超限值65倍
    大氣汙染會給生活帶來哪些影響?9月18日,廣州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主任、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南作客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廣州市五山小學科普講座。針對輻射危害,她表示,公眾對於輻射不用過於擔心,只要不是發生重大汙染事件,一般生活中的輻射不會有太大傷害(抽菸除外)。
  • 人類在火星可能會變傻,動物實驗顯示輻射或改變海馬體神經元
    人類在火星可能會變傻,動物實驗顯示輻射或改變海馬體神經元 印度「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火星圖片。
  • 殘暴的無形太空輻射:人類登陸火星面臨的最大挑戰
    目前,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正在分析這種輻射如何影響人類身體,並研究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猛烈的「核碰撞(nuclear collisions)」,這種情況發生在高能粒子碰撞人類輻射防護層和身體組織上。  美國宇航局太空輻射元素科學家利莎·西蒙森(Lisa Simonsen)博士稱,火星太空任務最大的一個挑戰是保護太空人免遭太空輻射。
  • 太空時代的「天氣預報」——空間天氣要怎麼報?
    天氣預報,想必大家都知道,每天出門前可能很多人都會打開天氣預報看一看,以便準備一天的著裝安排及出行計劃。但是,「空間天氣」卻鮮少有人提及。此時你是不是有點疑惑:在茫茫宇宙中,也會有天氣存在嗎?會對地球有影響嗎?要怎麼預報它呢?
  • 空間天氣——那些神奇事件的幕後導演
    當你在飛機上吃盒飯時,空間輻射可能正在 「檢查」你的牙齒。你感覺到了嗎?  天氣那些事兒裡有個叫做「空間天氣」。氣象控帶你來了解一下。  等等,手機很可能是無辜的, 因為有個空間天氣事件,它就是電離層閃爍。
  • 車諾比的新型生物,吃輻射產生能量,解決太空輻射靠它了!
    車諾比的新型生物,吃輻射產生能量,解決太空輻射靠它了!探索外太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歷年來人類從來沒有放棄,目前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太空輻射。儘管太空人穿上了厚厚的太空衣,將全身包裹著,但太空輻射的強度是很大的,對太空人的身體難免會造成危害,所以解決太空輻射成為重中之重,如果人類能夠找出一種以輻射為食的生物,將會有重大的突破,將輻射轉化為能量。想必大家的腦海中浮現的就是哥斯拉,它是從美國的核爆實驗中獲得充足的靈感,便創造出這種超強破壞力的怪獸。
  • 人類能在宇宙中繁衍嗎?NASA嘗試太空受孕實驗?結果有些意外!
    太空中繁衍很難嗎?聽上去很簡單,但由於太空環境特殊,有兩個難以跨越的鴻溝,一個是失重採用何種受孕姿勢,另一種則是太空中輻射環境!輻射環境造成的障礙除了選擇什麼姿勢外,對於人體來說,失重和輻射環境卻出了一個難題,前者失重條件下體液的流向是否正確,長期失重的肌肉無力以及鈣質流失,後者輻射環境對生殖細胞的影響,對人類DNA破壞影響等等都是未知的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做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挺意外
    而自從1903年飛機第一次映入人們眼帘,飛上天空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了,於是人們開始嚮往更高的空間。1961年,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進入太空,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來到了太空之中。眾所周知,太空與地球是不一樣的,太空中沒有重力,也沒有空氣,甚至還有大量的對人體有害的輻射。這也是為什麼上太空的太空人都會穿太空衣的原因。
  • 受失重和太空輻射影響 太空旅行會對細胞線粒體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對於那些希望進入太空遨遊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壞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喬治敦大學倫巴第綜合癌症中心一項新研究表明,受到失重和太空輻... 對於那些希望進入太空遨遊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壞消息。
  • 網傳坐飛機紫外線輻射是地面7倍 專家:無依據
    「高空紫外線輻射異常強烈。因此,在搭乘飛機時如果能將遮光板關閉,可以減少一半以上的輻射。」昨天,微博上一個有關乘機健康的帖子廣為流傳。記者向航空公司的醫生求證後獲得了肯定答案。不過,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周志俊表示,十多年前,也曾經流傳過「乘一次飛機受紫外線輻射危害相當於20次X線照射」的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 太空旅行五大殺手:從宇宙輻射到病原微生物
    在地球上,地磁場的存在使人類免受宇宙輻射的影響,但在宇宙中,一名不經保護的太空人單程會受到0.3西弗特的輻射,這雖遠低於8西弗特的致命輻射量或是1西弗特的致病輻射量,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相當於24次X射線成像的輻射量,足以對腦細胞和其他細胞造成無可逆轉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