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被很多人當作危害人體的有害物質,但如果說,我們其實生活在輻射中,你會覺得意外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熟悉的很多東西都有輻射,輻射本身無色無味 ,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用儀器測量它,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屋、天空大地、山川草木甚至人體都存在放射性。
比如手機輻射、微波爐的電磁輻射、拍X光所受輻射、乘坐飛機的輻射、香菸中的輻射、核技術的應用、X射線行李包檢測儀的輻射...
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的同時,手機、微波爐、X射線等在網際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謠言也讓人不禁產生擔憂 :功能強大的他們,是否會對人體致癌?真相是什麼樣?
下面讓我們分別看看手機、微波爐和X射線是否致癌。
1. 手機會致癌嗎?
圖片來源:Pixabay
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完善和新聞、視頻等內容豐富性,手機日益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分隔的一部分,但關於手機致癌的謠言卻一直流傳於網際網路江湖,從未消失。
實際上,輻射有兩種,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它們的區別是:前者能量高到足以破壞DNA和產生基因突變,後者能量較低,不足以引起基因突變,而癌症主要源於基因突變。
手機屬於不會引起基因突變的非電離輻射,並沒有任何可信的科學依據能夠證明手機微弱的射頻信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Wifi上網是手機用戶最常使用的功能場景之一,Wifi致癌也曾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股謠言風。
Wifi與自然界中的光一樣,在廣義上都屬於非電離輻射,根據國際非電離輻射委員會制定的安全上限,人體承受的安全輻射範圍為10瓦/平方米,常見的無線路由器的功率,也就是0.03~0.5瓦之間,這幾十到幾百倍的差距,可以忽略Wifi的輻射了。
WHO下屬機構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1年把電磁輻射(手機信號)歸類為「可能致癌物」,而這被很多媒體誤認為是手機致癌,引起了不少恐慌。可能致癌物指的是,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不明確的物質,簡單說就是,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一定致癌!
再看看美國相關數據,1985~2010年,美國手機持有數量從24萬漲到3億,1000倍的漲幅,但是美國神經膠質瘤(腦瘤的一種)患者人數卻沒有太多變化。如果手機輻射真的致癌,神經膠質瘤患者的數量應該逐年增加,但事實並非如此,而很多其他國家也得出了如此結論。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想,為了保證安全性,手機、Wifi在投入市場前,都是要經過有關部門的審批和監管,如果手機和Wifi真的能廣泛致癌,又怎麼會允許大規模使用、幾乎人手一臺手機呢?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手機輻射強度與手機的信號強度有關,如果在手機信號只有一格的情況下打電話,手機的輻射強度有可能是平時的1000倍,所以我們儘量不要在信號微弱的情況下頻繁打手機。
2. 微波爐加熱會產生致癌物嗎?
圖片來源:Pixabay
人們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微波爐,只需要把冷飯冷菜放入微波爐幾分鐘,人們就可以重新享受到熱騰騰的飯菜,便捷生活的同時,微波爐也無可避免遭到了謠言攻擊。
微波爐加熱時主要以水分子作為導熱介質,大量水分讓加熱溫度不超過100℃。只有在200℃以上時,蛋白質類才容易產生雜環胺類致癌物,脂肪類會產生多環芳烴類致癌物。當加熱到300℃以上時,將產生更多的有害物質。所以降低烹飪溫度可以控制致癌物的產生,微波爐的烹飪溫度不足以產生致癌物,大家可放心加熱,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微波爐品牌。
此外,有研究發現,使用微波爐蒸大米飯,其丙烯醯胺產生量是普通飯鍋的數倍。雖然該數量仍然遠低於煎炸食品中的量,但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關注。如果非常擔心的話,可以用微波爐加熱冷飯冷菜,少用微波爐蒸米飯吧。
3. X射線致癌嗎?
圖片來源:Pexels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用X射線已經廣泛在全國各大醫院應用,據統計,臨床上有一半以上的疾病都要依靠DR、CT等X射線設備診斷。但也引起不少患者及其家屬的擔憂,都說X射線帶有輻射,輻射又是致癌的因素之一,那經常做X射線檢查會不會致癌?
不幸的是,X射線屬於能產生基因突變的電離輻射。但是...莫慌!所謂量變引起質變,一切脫離劑量談致癌都是耍流氓!
目前,普通X線、低劑量CT、普通CT是醫院最常用的X射線檢查裝置。
以單次肺部檢查為例:
圖片來源:杏和醫療
人類在自然界收到的輻射量大約是3mSv/年,而做一次肺部檢查帶來的輻射劑量很小,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醫生也會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安排檢查次數,只要合理規範使用X射線,大可不必擔心輻射致癌的問題。
此外,我們從另一方面思考,如果醫院射線檢查真的致癌性很大,那放射科的醫生也早已是癌症患者了,畢竟他們對X線設備的接觸頻率比普通人高的多~
最後,給大家科普真正的致癌的電離輻射,一是核汙染,日本核彈爆炸、烏克蘭核電站洩露都造成了大批癌症患者。二是大自然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比如鐳-226、釷-232等,廣泛存在於石頭、土壤和空氣中,所以很多裝修性的石材都有放射性,在使用前一定要檢測其中的放射性元素,確保安全。遠離這些電離輻射,並採取保護措施,那麼致癌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參考資料
[1] 科普中國網站
[2] 百度百科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