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 投身中國數位化農業

2021-01-09 南方新聞網

「中國正在努力應對疫情衝擊,我們希望通過現代化的農業解決方案、創新型的技術以及定製化的產品,助力中國農業收穫更高的產量和更好的質量。」近日,剛剛履新的科迪華農業科技(下稱「科迪華」)大中華區總裁鄭子勤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市場規模,以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最前沿數位技術的不斷突破,為數字農業在中國發展提供了廣闊想像空間。科迪華期待把握機遇,積極投身中國農業數位化進程。

產業鏈多中心化趨勢顯現

南方日報: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個國家經濟受影響。您如何看待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

鄭子勤:疫情確實已成為衝擊全球經濟的最大「黑天鵝」。長遠來看,疫情還很可能直接影響到全球產業鏈的未來布局,分散化、多中心化的新趨勢已經開始顯現。

近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持續的快速發展。然而就農業來說,成就斐然的背後,持續增加的人口和減少的耕地規模,頻繁氣候災害、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所形成的壓力也日趨嚴重。在中國迅速膨脹的中產階層消費推動下,人均食品消費量和品質增速不減。新形勢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重中之重。

中國正在努力地應對疫情衝擊,同時保持供給側改革、高質量增長等發展戰略的有序推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希望可以從自身農業企業的根本角色出發,通過現代化的農業解決方案、創新型的技術以及定製化的產品,助力中國農業收穫更高的產量和實現更好的質量。

耕種經營中運用數位化工具

南方日報:科迪華目前在中國的投資布局情況如何?疫情是否對科迪華的發展形成衝擊?

鄭子勤:目前,科迪華在北京、上海和臺北都有業務機構,我們的業務覆蓋28省區,3000多渠道商和3萬零售商,支持超過1000萬農戶。

直面疫情衝擊,科迪華聚焦人員安全、業務持續、春耕生產和農民增產增收,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情況,確保了公司業務的持續和運營的穩定。我們的產能也已趨於完全恢復。

疫情對農業產生了多方面影響,既有短期挑戰,從長期看也有對轉型的催化。在這其中,我們觀察到了三大尤其值得注意的現象:其一,農戶開始積極尋找不確定性之下保障產出和收益的途徑;其二,數位化工具被更多運用到農戶耕種經營當中;其三,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和彈性將受到農業企業更多的重視,以抵禦更多不確定性。

數字農業在華具廣闊空間

南方日報:今年初,農業農村部、網信辦聯合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20-2025)》,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全面啟動,農村新基建快速推進,數字農業浪潮滾滾而來。您如何看待這種趨勢?這將為科迪華帶來怎樣的機遇?

鄭子勤:物聯網、移動通訊、雲計算、衛星遙感以及無人機測繪等一系列數位技術,不僅拓展了農業服務的邊界,更刷新了現代農業的生態。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市場規模,加上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最前沿數位技術上的不斷突破,為數字農業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想像空間。

作為數位化農業堅定的創新者與實踐者,科迪華致力於把全球最好的技術和經驗引入到中國市場。在中國,我們積極投身農業數位化,期待可以充分把握相關發展機遇。我們同無人機製造、衛星數據處理和電商流通等領域企業保持開放合作:為飛防開發專用產品和劑型,推動植保飛防行業制定統一標準,強化人才培養;協助打通農業生產和電商流通之間的通路;與本地衛星數據供應商合作;與中國農科院等研究機構協作推動育種、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的研究。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相關焦點

  • 中國信通院李敏:農業數位化轉型發展研究
    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數位技術在農業的應用與發展,有助於重構產業鏈、升級價值鏈,深化農業產業融合,探索創新農業新模式新業態,推動農業向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發展,對我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意義[1]。
  • 深化智慧辦公生態布局 小熊U 租與惠普達成全面戰略合作
    中國深圳,2020年6月24日 – 今日,小熊U租與惠普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在設備採購、租賃、回收、服務等業務協同方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攜手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多高效、快速、便利的 IT 辦公服務,一站式滿足企業 IT 市場需求,優化產業服務,深化智慧辦公生態布局。
  • 立足新階段深化對擴大內需戰略的認識
    原標題:立足新階段深化對擴大內需戰略的認識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是在新發展階段黨中央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把「堅持擴大內需」提到了「戰略基點」的高度。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供給側,在於供給產品、供給質量和服務不能有效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不斷升級的美好生活新需求,為此,還要不斷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  第三,擴大內需戰略要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供給制約需求,需求也會通過市場信號、市場機制等發揮對供給側的牽引作用。
  •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佔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和「卡脖子」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撐。
  • 百事公司在中國:近四十載深耕本土化,持續投資並助推公益
    隨著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愈加成熟,本土化管理與生產是當前趨勢。近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百事公司北京工廠,這座創建已20多年的工廠採用的是目前百事公司在中國市場最先進的設備。事實上,進入中國市場的近40年裡,百事公司一直堅持對中國本地的持續投資和布局,同時還持續開展「百事營養行動」、「媽媽製造」等多個公益項目,助推在中國的扶貧及公益事業。
  • IDT中國正式成立,加速拓展中國本土化市場
    作為一家成立超30年的公司,IDT一直致力於圍繞生命科學領域開發基因組學和定製核酸的高品質產品,廣泛地應用於醫療診斷、藥物研發、科學研究、農業培育等多個領域。中國市場成為IDT的重要戰略市場之一正是基於在基因組學和定製寡核領域積累沉澱了多年的優質開發技術,IDT正在不斷在全球進行版圖擴張,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全球各地的醫療機構和科研機構。中國市場作為IDT的重要戰略市場之一,在引領世界發掘個性化醫療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
  • 安捷倫任命第三位在中國培養的本土化全球副總裁
    2010年12月15日—— 安捷倫科技公司日前宣布,任命嚴中毅為安捷倫科技全球副總裁兼電子測量業務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負責安捷倫科技在中國大陸和港、臺地區電子測量銷售業務整體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這是安捷倫科技今年在中國任命的第三位在中國培養的本土化全球副總裁。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三大新品亮相雙交會 數位化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新網重慶新聞11月16日電(馬佳欣)11月13日至15日,第36屆中國植保信息交流暨農藥機械交易會(下稱「雙交會」)在重慶舉辦。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殺線蟲產品深力保、種子處理劑路明衛、小麥除草劑銳快立三款全新產品在本屆雙交會上亮相,同時科迪華還引入數位化農業發展技術和理念,賦能中國農民增產增收,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
  • 安慶市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據安慶日報報導,11月27日上午,中國農業科學院與安慶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籤約座談會在北京舉行。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工程院院士唐華俊,安慶市委書記魏曉明出席並講話。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工程院院士王漢中主持會議。
  • 特斯拉中國本土化再突破 入駐天貓開設官方旗艦店
    4月16日,特斯拉(Tesla)宣布入駐天貓,首次在中國第三方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從建造上海超級工廠,推出國產版Model3,再到與「國民應用」天貓合作,這也是特斯拉在中國本土化布局的再一次突破。據統計,平均每周有近5萬人在淘寶上搜索「特斯拉」。
  • 中北大學與中國航天科工六院深化戰略合作
    12月31日,中北大學校長熊繼軍,副校長潘晉孝、李東光一行到中國航天科工六院調研交流。中國航天科工六院院長劉文軍、中國航天科工六院黨委書記趙勇、中國航天科工六院副院長賈永剛參加調研。熊繼軍一行參觀了中國航天科工六院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展廳,觀看了中國航天科工六院宣傳片,了解了固體動力事業發展及六院創業發展歷程。雙方圍繞專業合作、項目申報、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用平臺搭建、資源共享、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研討。熊繼軍高度肯定了中國航天科工六院為國家國防建設及地方經濟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 雙循環格局下地方金融的定位與發展戰略
    會上楊凌示範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程津慶代表管委會分別與農發行陝西省分行、地方金融研究院、金融時報、陝西省農業擔保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發布了《中國地方金融2020發展報告》;表彰了服務三農與小微企業等十佳銀行及優秀論文;會議確定2021年地方金融二十五次論壇年會在黨的誕生地-浙江嘉興市舉辦,嘉興銀行承辦;第十二屆農商銀行董事長聯席會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廣東舉辦,江門農商銀行承辦。
  • 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新聞發布會倡導功能農業·農業大健康
    將要舉行的首屆功能性農業·農業大健康大會暨農副產品交易會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最高領導人關於打造鄉村振興中國樣板的指示精神,深化農村鄉村振興模式的新內涵,圍繞我國農業3.0方向,發展功能性農業和農業大健康,打造數位化農業,推動農業數位化,依託廣東開放前沿的優勢和對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搭建國際化展示交流平臺。
  • 寧高寧:提升核心競爭力,數位化是重要途徑
    作者 | 寧高寧(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中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來源 | 國資委網站加快數位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不斷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政府大量出臺支持政策,國務院國資委專門印發加快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工作的通知,為企業數位化工作開展指明了方向。
  • 未來15年國際經濟格局變化和中國戰略選擇
    (四)國際貿易將呈現數位化、服務化等新特點未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分工不斷深化,仍將是國際貿易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際貿易出現新趨勢,數字產品貿易、服務貿易、產業內貿易佔比將明顯提高。在信息技術推動下,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平臺的快速發展,將催生新的監管模式。
  • 科迪華農業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籤署合作備忘錄
    就備忘錄的籤署,科迪華農業科技執行長詹姆士·柯林斯(James Collins)表示:「科迪華農業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之間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將有效推動中國農業創新和人才培養,實現互利共贏。豐富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生活並推進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是科迪華農業科技對中國的堅定承諾,此次與農科院再次達成的合作,是我們深入履行該承諾的又一關鍵舉措。」
  • 農業農村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數字農業...
    12  四、加快生產經營數位化改造12  (一)種植業信息化12  (二)畜牧業智能化13  (三)漁業智慧化13  (四)種業數位化14  (五)新業態多元化14  (六)質量安全管控全程化15  五、推進管理服務數位化轉型15  (一)建立健全農業農村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轉型發展實錄:投身「三個地球」建設
    近年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地勘行業業務日益萎縮的嚴峻挑戰,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科技型公益類中央企業,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主動轉型升級,突出創新驅動,在認真分析研判形勢,堅持市場導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以建設「三個地球」為戰略願景,緊緊圍繞「11463」總體發展戰略,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強化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完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
  • 深化OMO戰略,兒童科學教育品牌Mad Science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深化OMO戰略,兒童科學教育品牌Mad Science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作者:南牆 發布時間: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組織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數位化水平大幅提升,鄉村信息服務更加完善,智慧綠色鄉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網絡扶貧取得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