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谷灘區政府附近監控補光燈太刺眼。本報記者鄒曉華攝
本報記者 鄒曉華
電子監控設備作為治安和交通管理手段,在城市道路管理、案件偵破上起到很大作用,但部分監控輔助照明的補光燈在夜間過亮,給過往駕駛員帶來的安全隱患也引發爭議。近日,南昌市民夏先生反映,城區多處監控補光燈亮度太強、刺眼。對此,11月23日,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已經派工作人員到群眾反映的路口將補光燈的亮度和角度進行了調整,並表示將在今後的建設及升級改造中,採用新型環保補光設備,避免產生光汙染。
補光燈太亮,存安全隱患
據夏先生表示,在經開區桂苑路綠藤雅苑小區和英倫聯邦小區之間的人行橫道上,有一排監控攝像頭。到了晚上,攝像頭的補光燈發出刺眼的光,給過往駕駛員和行人帶來安全隱患,「燈光特別刺眼,根本看不清楚人行橫道上有沒有人。我之前還看到一輛小車因被燈光照射看不清楚路面,把人行橫道上的電動車給撞了」。
居住在南昌市紅谷世紀花園的邱女士表示,在紅谷灘區政府鳳凰中大道門口,同樣有一個強光補光燈。從市公安局往區政府方向走,過了春暉路路口,很遠就能看到這個補光燈發出刺眼的光芒,「這個燈光的聚焦點就在距離斑馬線不到20米的地方,如果剛好是綠燈,這個燈光一刺眼,機動車司機看不清楚路況,很容易發生交通意外」。
已經調整了亮度和角度
對此,11月18日,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科研所綜合科科長林毅明告訴記者,「針對群眾反映,交管部門在調查清楚後,會將該處的監控補光燈亮度和角度進行調整,避免對過往司機造成幹擾」。11月23日,南昌市交管局已經派出技術人員對紅谷灘區政府和南昌經開區桂苑路的監控補光燈亮度和角度進行了調整。下一步還將對其他可能產生影響的路口路段進行排查,確保做到在滿足抓拍要求的基礎上,儘量減少補光設備對駕駛員的影響。此外,林毅明還告訴記者,以後將在技術上進行探索,對原有設備優化,並在今後的建設及升級改造中採用新型環保補光設備,避免產生光汙染。
記者手記
交通安全切莫顧此失彼
監控探頭的補光燈是為了監督不安全的駕駛行為,保障行路安全,如果遇到個別補光燈設置不合理或者太亮甚至達到刺眼的程度,卻更容易給過往車輛行人造成安全隱患。
交警部門有人士稱,監控補光燈「未超過國家標準亮度」。雖說如此,但單純以國家標準來衡量,而不結合實際,這樣的管理思路未免有點冷冰冰。科學化管理的過程中,規範化沒錯,在規範的基礎上更精細和人性化不是更好嗎?為什麼在安裝之前就不能依據道路情況和光線背景,適當調整補光燈的亮度呢?
交通安全無小事,切莫顧此失彼。令人欣慰的是,南昌交警部門迅速對發現問題的監控補光燈進行調整,並在全市進行排查,儘量減少由於補光設備太刺眼造成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