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板觀測沉降主要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沉降速率;第二沉降總量zhi。做到第一點,就必須有觀察頻率d,沉降板即在每天相同的時刻或者每天不同的時間都有觀測數據記錄。然後根據這些數據,統計計算沉降速率。如果24小時的沉降速率小於2毫米,就證明沉降開始穩定,可以減少觀測頻率。隨著填築的增加和時間的累積,沉降最後趨於穩定,用回歸分析方法計算出沉降曲線,向設計和施工提供理論依據。第二點,根據總的沉降量(在觀測時間內的)和推算若干時間後的沉降量,預測使用期的路基狀況,調整設計參數和施工手段。
當設計預測的總沉降量與通過實測資料預測的總沉降量之差不大於10mm,預測工後沉降值zhi不大於dao15mm時(軌道扣減調整限差),則滿足要求。過渡段不同結構間的預測差異沉降不應大於5mm,預測沉降引起的沿線路方向的折角不應大於1/100。
A-1 路基沉降觀測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沉降變形觀測斷面根據不同的地基條dao件,不同的結構部位等具體情況設置;測點的設置位置滿足設計要求,同時還需對施工掌握的地質、變形等情況調整或增設。
2 沉降板觀測點設在同一個橫斷面上,這樣有利於測點看護,便於集中觀測,統一觀測頻率,更重要的是便於各觀測項目數據的綜合分析。
3 路基面觀測斷面沿線路方向的間距一般不大於50m;地勢平坦、地基條件均勻良好的路塹、沉降觀測杆高度小於5m的路堤可放寬到100m;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地段適當加密觀測斷面。
4 一般路基填築至路基基床表層頂面,加堆載預壓的路堤填築至基床底層表面後,在路基面設觀測樁,進行路基面沉降觀測,時間不少於6個月。根據觀測結果,分析評價地基的最終沉降量完成時間,及時調整設計措施使地基處理達到預定的控制要求。同時作為竣工驗收時控制沉降量的依據。
5 沉降水準測點及觀測元器件的埋設位置符合設計要求,且標設準確、埋設穩定。觀測期間對觀測點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沉降板防止施工機械的碰撞,人為因素的破壞,務必使觀測工作能善始善終,取得滿意成果。
2.2 觀測斷面及點的設置、元件布設觀測斷面的設置及觀測斷面的觀測內容、元件的布設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地基壓縮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處理方法、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結合沉降預測方法和工期要求具體確定。
B-1 沉降板:由鋼底板、金屬測杆(φ40㎜厚壁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直徑不小於φ75㎜、壁厚不小於4㎜的硬PVC管)組成,鋼底板尺寸為50㎝×50㎝,厚1㎝;具體按武廣客專路基大樣圖集中的圖樣焊接組裝。採用水準儀按國家一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測量沉降板標高變化。沉降板應埋入褥墊層頂部嵌入10㎝,採用中粗砂回填密實,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於沉降板測杆,上口加蓋封住管口,並在其周圍填築相應填料穩定保護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採用水準儀按國家一等精密水準測量方法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杆杆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隨著路基填築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杆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1m為宜,接長前後測量杆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