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背起行囊(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向山靠近一點,才發現這座山,好像一位詩人遙望遠方,等待故人的歸來
儘管我國發展起步較晚,但我國憑藉著自身智慧和漢水,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都取得了質的飛躍,不管從哪方面,我國的發展速度足以吸引全球的目標。雖然2020年一開始,我們就遭受了疫情的困擾,但是這絲毫不會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2020年中國將完成3件大事,西方各國眼紅不已,就連聯合國都不淡定了。
中國將會實現探索火星的目標,將我國的長徵5號運送到火星。可以說今年對於中國航天來說,是一個超級20XX,中國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預計今年要執行3次發射任務,分別是已經完成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還有兩個即將完成的計劃,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計劃。
火星探測器:每隔約26個月人類將會迎來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窗口期」,火星探測器預計將於7月底發射,今年最晚8月初,相近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中國、美國和阿聯都計劃發射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嫦娥五號計劃:和它的前輩嫦娥四號一樣,這次任務將包括一個月球著陸器和一個月球車,它將使用各種各樣的儀器來研究月球表面。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將樣本送回月球的任務,這將使中國成為第三個這樣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緊隨其後的是三次「嫦娥」任務,所有這些任務都旨在為中國首次載人探月任務鋪平道路。
可燃冰又有了新突破,在我國海域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取得了階段性成功,在水深達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下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的世界新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開採到試驗性試開採的重大跨越,產業化進程取得了重大標誌性成果,代表著我國對可燃冰的開採和利用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研究發現,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分解為164立方米的甲烷,它燃燒後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不會留下固態殘渣,也不會產生有害氣體,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廣泛而且儲量巨大。在並不遙遠的未來世界,可燃冰作為一種具有替代石油潛質的新型自然資源,必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開發和利用,而我國憑藉現有的優勢必將會走在引領世界的前方。
我國在2020年,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會得到提高,眾所周知,近年來美國一直想要重返亞太,但是從2019年韓國和日本與我國的合作就可以看出,如今我國在亞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在2020年,我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將佔據主導地位,而亞太地區的國家,無論是不是美國的盟友,只能加大和我國的合作。而我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加大不僅僅和我國軍事實力的增強有關,更重要的是,我國對其他國家都是堅持合作共贏的政策。
所以我國如今不管是在軍事、科技、資源還是國際地位上,都佔據了世界領先的位置。而2020年中國發生的這3件大事,不僅讓西方各國眼紅不已,就連聯合國都對我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