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中國的探月工程在近期圓滿結束,根據環球時報消息,中國即將又有新動作。中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幹一件大事,全球都對此期待不已。
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
中國的航天事業相較於其他西方國家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中國的航天技術才正式進入第二梯隊。
隨著蘇聯的解體,美俄兩國在航天領域達成了驚人的一致,開始計劃研發國際空間站。
在1993年左右,美俄等共16個國家參與了國際空間站的建造,這也是一次足以載入人類歷史的航天工程。
然而該工程中國並未參與其中,中國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拒之門外,事實上中國一直希望能夠參與到航天航空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當中,加入國際空間站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更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但是由於中國技術的不足,以及美國對中國發展的警惕,中國這一願望未能實現。
面對歐美統一陣線的技術封鎖,中國沒有因此灰心反而開始計劃建造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空間站。
中國空間站的發展前景
根據環球時報消息,中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根據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的介紹,此次核心艙的發射將由長徵5號B重型運載火箭完成。
不僅如此,核心艙也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測試任務,中國在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挑選合適的航天員進行更加系統的訓練。該計劃也為中國之後發射神州12號載人飛船以及天舟2號貨運飛船的發射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可以說中國的核心艙發射任務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近期嫦娥5號對月採樣的圓滿成功,也足以證明中國多年來航空航天事業的技術發展,已經後來居上傲視全球。要知道距離上一次成功對月採樣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中國也是全球第3個完成對月採樣的國家。
中國探月計劃的結束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開啟,中國在接下來勢必會有更大的動作。
從中國對建造空間站的規劃上看,發射核心艙只是計劃的第一步,後續中國還將會繼續發射2個實驗艙、4艘載人飛船以及4艘貨運飛船。不僅如此,中國還將會繼續對空間站的多項技術進行反覆驗證,航天員在這期間也將會多次在太空中進行行走。
據了解中國航天員的訓練早在17年的時候,就已經為空間站任務做了準備。中國對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太空人也選定了至少四次。航天員所背負的責任和壓力也可想而知。
等中國空間站主體建造完成之後,預計到2022年將會陸續完成其他艙室的建造發射工作,並與此前發射的空間站核心艙進行對接。
中國的空間站建造計劃也將會和中國其他航天領域的發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共同帶動我國航天事業的進步。
中國此次的空間站是由我國自主進行研發建造的,為了積極響應國際主義精神,中國在19年的6月就已經宣布,該空間站將會為全人類提供服務。
中國此次還邀請了共17個國家,數十家機構,在我國的空間站中進行項目實驗,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國際上對航天技術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美國此次並未參與其中。
美國此前頒布的禁令中,明令要求不允許美國的航天企業和中國達成任何的合作,自此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沒有再進行過交流。
中國近年來在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也讓不少美國人意識到和中國在該領域合作的重要性,美國內部也有官員表示希望政府能和中國達成一定的合作。
現如今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已經進入了尾聲,中國空間站毫無疑問會成為全球的新希望,對此不少人表示十分期待。
參考資料: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