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夜,悄悄幹了一件大事!

2020-10-11 菏澤巨野縣法院


我們離火星又近了一步!


網友們紛紛激動起來

有深情告別的——




還有摩拳擦掌要去種菜的——





想不想去看看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奧林帕斯山



或者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水手號峽谷



還有火星上的藍色太陽——

(據說是因為大氣層的緣故)



快點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



鋪天蓋地的新聞刷來

都是因為

中國人探索火星

來到了關鍵節點!


咦???

還以為是能登火星了

一個關鍵節點

是啥意思?

用學術點聽不懂的話說

就是我們的「天問一號」

完成深空機動

向火星軌道靠攏

(還是很懵圈)



別著急

為了不讓大家感受到

同樣的痛苦

長安君自學了一個晚上

(#¥%@&……)

這回你肯定能看懂了——


把「天問一號」送到火星分幾步?第一步……


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

很多地方重回

人從眾叕模式

發出靈魂三問的同時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要到哪裡去?



有經驗的朋友一定知道

最關鍵的是什麼?

當然是

拍照的姿勢!

(不能白來吧……)


就是在這個十一

最酷炫的自拍

絕對非它莫屬

請看下圖



沒有自拍杆

飛離地球

在太空自拍的姿勢

你會不?


10月1日

「天問一號」在奔火路上

利用兩個廣角鏡頭

發回自拍照


茫茫宇宙中

銀色的著陸巡視器

和金色的環繞器

熠熠生輝

五星紅旗光彩奪目


自從兩個多月前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已經在太空中

飛行80天


這不昨天

再次傳來激動人心的消息

通過深空機動脫離地球軌道

開始向火星軌道靠攏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節點

意味著距離火星

我們又進了一步


天問一號發射現場


電影《火星救援》中

男主在火星上孤獨地生活

從地球出發去救他

需要多久?

現在有了答案


地火距離

用一個字來形容

遠!

兩個字來形容

很遠!

三個字來形容

非常遠!

最遠超過了4億公裡


什麼概念?

我國這次火星探測計劃

歷時十個多月

其中7個月在路上



也是這次探測計劃的第一步

進入火星軌道

(目前我們還處在這個階段)

圍繞火星穩定運行


接下來要一口氣完成

「繞、落、巡」三步

第二步「落」是指

在火星表面上實現軟著陸

第三步「巡」則是

在火星表面成功釋放巡視器



而最難最漫長的就是第一步

在孤獨飛行的7個月中

要做很多高難度技術動作

非常考驗航天技術和耐心

——在天上變軌


目前普遍採用一種方式

叫做「霍曼轉移軌道」

這個名字是不是聽著

有那麼點耳熟?



沒錯,就是那個電影《流浪地球》中

幫助地球逃出太陽系的理論

簡單來說

就是用最少的燃料

辦最大的事



「天問一號」

會先在地球附近加速

一鼓作氣

進入「霍曼轉移軌道」

然後一直飛行

直到到達火星軌道時

再開始降速

最終實現第一個目標——

環繞火星飛行

也就是這個「繞」字


整個過程聽起來不難

但現實遠遠比

《流浪地球》電影裡

更驚心動魄、複雜動人


對火箭推進速度

入軌精確度等等

都有極高的要求

火星探測器進入軌道的速度

更是要達每秒11.2公裡!


有人比喻

這個難度相當於

「從巴黎擊出一隻高爾夫球

落在東京的一個洞裡」


所以這其中每一環

都有著重要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

脫離地球軌道

被大家稱為

「關鍵的節點」


如果一切順利

2021年

「天問一號」將會登陸火星


當然,飛到火星不是目的

登陸之後

「天問一號」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來看看它的構成:

一架軌道飛行器和一輛火星車

重量達到5噸左右



5噸的重量裡都有啥?


比如中、高解析度相機

可以對火星表面成像

研究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


火星磁強計

負責探測火星空間磁場環境


火星礦物光譜分析儀

則用來分析火星礦物組成與分布

……



反正專業設備有很多

聽起來是不是

上火星種菜

指日可待了?



原來「登火星」真的比登月難


其實,人類對火星的探索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

就已經開始了


想要探索宇宙

肯定要先從「鄰居」「下手」

金星、火星就這樣成了最佳選擇


金星是哪個?

就是每天晚上只要你抬頭

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結果好景不長

各國探索發現

金星環境太惡劣


氣壓是地球的92倍

空氣中幾乎全是二氧化碳

地表溫度常年460攝氏度

光是聽著就讓人瑟瑟發抖

不用說人類

就連探測器著陸後

存活難度都很大



比如前蘇聯的

「金星7號」探測器

雖然成功降落金星表面

但倖存了23分鐘

就「壽終正寢」了

「金星8號」運氣好點

據說存活時間……

大約有一個小時


相較而言

火星的條件

倒是「優越」不少


2018年

發現第一處液態水

2019年

發現曾經存在鹽水湖


就這樣

火星被認為是現階段

極具探索研究價值的星球


當時,處於冷戰時期的

蘇聯和美國

還為此開展過一系列

太空競賽


但大家很快發現

太難了!



火星探測有多難?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

人類總共實施了

46次火星探測項目

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


可能有小夥伴不理解

早在1969年

人類就已經登上月球

為啥到了火星就這麼難?


這是因為火星探測

遠比月球、小行星要難得多



第一,通訊延時

月球離地球只有38萬公裡

延時只有1秒多

但地火距離剛剛科普過了

最多達4億公裡

延時有十多分鐘


什麼概念?

這就相當於

上臺演出出現意外

導播沒法實時指揮

全指望演員臨場應變……


第二,機會難得

因為距離不確定

如果想要前往火星

就要老老實實的等

直到每26個月

才出現一次的

「火星探測窗口期」


早一點、晚一點都不行

一旦錯過了

就要再等上2年時間

有木有趕高考的趕腳?


第三,有大氣比沒大氣還麻煩

月球表面近乎真空

而火星有大氣層

所以降落火星的時候

風向、風力、摩擦

產生的熱量等等

都成了不確定因素

(啊啊啊啊啊)



這麼多問題

長安君想想就覺得頭大

所以說

上火星的難度

遠遠超過「上九天攬月」

這話一點也不假


就連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

孫澤洲都說

「4億公裡很頭疼」

「這在世界上

從來沒有哪個國家

一次同時實現(繞、落、巡)

任務難度非常大」



但中國的航天人們

從未放棄!


如果此次「天問一號」

成功抵達火星

那將是中國深空探測的

巨大進步

也是中國科技的

又一次自我突破


跨越兩千年,「天問」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人類未來的「新大陸」

也許不一定火星

但對自然宇宙的探索

從未停止


同樣在今年7月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

也都成功發射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

戚發軔在2014年曾表示

當時全球1000多顆衛星中

中國佔1成

美國佔4成

俄羅斯則與中國數量相當


「儘管中國目前與發達國家

還有一定差距

但我們很快就可以趕上」



如今的中國

載人航天、貨運飛船、深空探測

齊頭並進

大型通信、對地觀測平臺

不斷發展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正式開通

「天問一號」即將開啟

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


「天問」一詞

來自屈原楚辭中的一篇「奇文」

全文用4字一句的格式

提出了170多個問題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這是中華民族

對於真理追求的堅韌執著

也是對自然探索的文化傳承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

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

中華民族是勇於追夢的民族



「天問一號」

正懷著夢想與期待

在茫茫宇宙中一往無前

奔向神秘的紅色星球

火星,中國來了!


來源: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相關焦點

  • 這是一個漫長的黑夜,川普悄悄去幹了一件大事!
    (一)雖然已經是感恩節深夜,川普仍舊奮戰在美國輿論引導的第一線,一條條地發社交媒體,放照片,發視頻,還有各種感言,忙得不亦樂乎。但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黑夜,他要悄悄去幹一件大事了。夜幕降臨後,他突然離開佛羅裡達的海湖莊園,鑽進了空軍一號。專機隨即起飛,開始了十多個小時的跨洋飛行。
  • 我們悄悄幹了一件大事!
  • 中國幹成一件大事,美國NASA第一時間回應,卻沒有一句祝賀的話
    作者:樂宇近日,有一件大事的發生,刷爆了世界各國的朋友圈,那就是中國的中國幹成了大事而這一次,將由中國來做成這一件事,這將為中國後面的載人登月計劃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獲取到翔實的數據,中國用一次次成功的航天行動證明了中國完全有能力持續的推動如此高科技的計劃,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實力。
  • 中國人在非洲又幹成一件大事,意義超出你想像!
    中國人在非洲又幹成了一件大事。最近,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種植的水稻取得巨大成功。抽樣測產數據顯示,在當地種植的5公頃雜交水稻,每公頃產量達到10.8噸。而當地一般水稻產量只有每公頃3噸。3倍多的差距是怎麼實現的?難度有多大?對非洲國家影響有多少?
  • 川航的一件「大事」
    根據報導,主要有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9月9號,出席在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項目開工儀式。圖片來源:中飛院除了這兩件「大事 今年搞好這個「大事」,將為川航未來多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流浪地球2》之前,導演郭帆先幹了一件大事!
    即便如此,他還是抽出時間,幹了一件大事——在2020年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他聯合北京電影學院成立了「電影工業化實驗室」,旨在為中國電影工業梳理出一套適合中國特色的製作標準流程。因為在製作《流浪地球》的那幾年,他在用消耗身體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但他是幸運的,那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電影也獲得了市場和口碑的雙成功。
  • 《復聯4》刪減劇情:在穿越到2023年之前,滅霸幹了一件大事
    在穿越到2023年之前,烏木喉和壞星雲需要一些時間做準備工作,在這期間滅霸也沒閒著,他幹了一件大事,滅霸決定先去地球一趟,殺掉那個時候的復仇者聯盟成員,以解心頭之恨。這就意味著,2014年的復仇者聯盟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滅霸血洗了,一個都沒有剩。聽起來2014年的復聯很無辜,沒錯,滅霸完全有能力殺掉2014年的所有復仇者聯盟成員。
  • 深夜的決定,都是魔鬼設下的圈套,千萬不要中計
    當她的父親接電話時,父親說:「閨女,別做傻事,我是你的肩膀」,唐巖發洩完,就覺得沒什麼了,但殊不知,父親和母親昨天一整夜都沒睡著,母親的眼眶還悄悄範了紅。其實,這一點都不像唐巖的性格,她不是那種不理性的人,從不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大肆宣揚。
  • 2023年,日本要幹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對全世界都是件好事
    據環球網報導,2023年,日本要幹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一旦成功,那麼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是件好事。
  • 日本幹了一件震動全世界的「大事」,變廢為寶,可以造福人類
    最近日本做了一件震動全世界的「大事」,就是變廢為寶,甚至可以造福全世界的人類。日本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微生物,把這種微生物進行培訓,這種細菌可以在30攝氏度的溫度裡,將塑膠袋溶解成為薄膜。我們都知道,塑膠袋的溶解是需要幾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夠溶解的。有的地方亂扔垃圾,塑膠袋都能滿天飛,這是日本人培養的細菌,這樣可以幫助人們改善環境,真的是非常好的辦法呢。
  • 中國又有新動作了,2021年上半年將幹一件大事,全球期待不已
    中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幹一件大事,全球都對此期待不已。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中國的航天事業相較於其他西方國家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中國的航天技術才正式進入第二梯隊。隨著蘇聯的解體,美俄兩國在航天領域達成了驚人的一致,開始計劃研發國際空間站。
  • 《無名之輩》裡的平凡人「幹大事」,底層人民頂起整個社會
    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幹了一件件大事,支撐起了國家的發展。而電影裡邊,還有這麼一個彪悍的劫匪,他想要成為一個大哥,於是為了這個目標他竟然去搶劫。以為這樣他就能獲得自尊,獲得自信,讓別人看得起。但是很遺憾,這樣的一個目的失敗了,變成了被全網網友笑話的對象。眼鏡兒的江湖大哥夢清醒了,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法律的嚴懲。
  • CF:斯沃特退役,火線老玩家做了一件大事,感動了現場所有玩家!
    先來和大家簡單說一句,其實斯沃特並沒有退役,只不過是官方所放出的一個視頻,在遊戲裡依舊可以使用,但玩家們卻好像只提出了退役兩個字,於是在11周年慶這一天幹了一件大事,感動了現場所有的玩家,而指揮官也有幸見證了這一幕,見證了火線玩家的團結。
  • 幹得漂亮!中國突然宣布一件全球矚目的大事,同時,美國相形見絀
    >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召開,來自全世界包括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數百位科學家都出席了這個論壇,而在這個論壇上中國突然宣布了一件全球矚目的大事
  • 這7個地方 要幹一件大事
    2020年7月,財經界都知道一件大事——衛星北鬥錘死了獐子島造假事件。經歷了5個十年, 我國衛星研製、發射能力步入世界前列。 還記得小時候,新聞發射衛星,那是何等大事?老師都會組織全班同學一起看新聞、寫觀後感的。畢竟,製造、發射衛星不像造一臺自行車,早期肯定會把資源都交給資源、科技中心——首都。 目前,中國五院、八院等一大票機構是衛星產業的佼佼者,而追根溯源,這一眾衛星機構,都是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
  • 它可能「悄悄」在幹這件事,別急
    朱頂紅僵球比較常見,很多並不是真的僵了,而是「悄悄」在幹一件事,不要著急,慢慢等待,就能開出漂亮的花來。在長根系而假僵球朱頂紅種下時間超過20天不長時,我們可以輕輕碰一下種球。要是種球一碰就感覺會動,那就是還沒有長根。要是種球碰的時候碰不動,明顯感覺已經長根了,說明種球沒事,多等待一段時間,自然就會生長。
  • 對中國科學來說,這是一件大事!
    (一)對中國科學來說,這真的是一件大事!我甚至覺得,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或許過10年、20年後,我們會看得更加清楚。正如諾貝爾獎對世界的影響,肯定不是在1901年,而是在很多年之後,乃至於今天。這就是中國「科學探索獎」的創立。
  • 幹一件大事!
    中國鐵路近日的一個深夜廣州工務大修段200多名高鐵「夜行俠」在慶盛站整裝待發準備
  • 疫情期間大顯身手,工業級無人機「悶聲幹大事」
    文/東方亦落相比人工智慧、5G市場的喧鬧,無人機行業顯得相對沉寂,但實際上,工業級無人機正在「悶聲幹大事」。 今年的疫情讓人們措手不及,在這種情況之下,多項新技術紛紛派上了用場,工業級無人機在其中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在疫情期間,物資運輸成了大問題。
  • 剛才,俄 羅斯 發生一件大事,引發囯人深思!
    他把錢還給方鐵匠以後,方鐵匠從昨天幫他搬東西的六個人裡面叫了三個人,拉上一輛板車,把他的東西送回來了,方鐵匠對他說:「其實你的家一車就全裝下了,昨天我多拉了一輛車,多叫了三個人。」 與方鐵匠一起來的三個人,一個拉著車,兩個在車兩邊扶著車上的物件,走到許三觀家門口了,他們對許三觀說:「許三觀,你要是昨天把錢送來,就不用這麼搬來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