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史冊!這7個地方 要幹一件大事

2020-08-27 葉檀樓市


文/阿閱、劍平


將要載入史冊的一幕,發生了。

7月23日中午12時44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人類探索的手臂,伸向浩瀚太空。中國,從不落後。

隨著時代變遷,全球資本喜歡的蛋糕,口味不斷在變。

繼搶晶片、搶新能源汽車後,2020年,資本愛的蛋糕成了衛星。全球多個國家、中國多個省份,都在搶奪衛星。

2020年,衛星狂刷存在感。

7月10日12時17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發射任務卻失敗了。視頻網站「B站」跳出來表示,這顆衛星是自己的。

人們開始驚嘆:連一家視頻網站,都開始發射自己的衛星了!


數據來源:微博

6月24日,北鬥衛星曝光獐子島集團「造假」惡性,摘除了A股巨大毒瘤,成為上半年打假英雄。

放眼全球,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亞馬遜的3236顆衛星的衛星艦隊計劃,英國政府和印度電信巨頭聯手拿下衛星寬帶商OneWeb......

衛星,已然成為了一個新的資本戰場。

「衛星」這顆球 傳到民間了


現在中美劍拔弩張,中國科技是真的對國際造成了威懾。

沒想到,中國有一天,可以在同一水平線上加入國際高新科技產業競爭的賽道。

回顧一下50年以來,中國衛星發展的腳步:


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

1999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

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千年「飛天夢」。

2020年7月,財經界都知道一件大事——衛星北鬥錘死了獐子島造假事件。


經歷了5個十年, 我國衛星研製、發射能力步入世界前列。



除了技術上的進步,衛星這項產業也在逐步商業化,從原本的「高高在上」,到了現在的「軍民融合」,民企也可以自由加入!

局座召忠曾在節目裡說,最先進的技術,已不再只掌握在軍工手中,民間技術已平分秋色,而且在生活中應用性更強。

早在2004年,科技博覽會上高層就表示過,我國開始向民間採購軍品,要推動民企、民資參與到軍品科研生產中。

2015年10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提出:「支持民間資本投資衛星研製和系統建設」、「鼓勵並支持有資質的企業投資建設規劃內的衛星」等。

未來,中國各省的政府和民企,會聯起手來發展衛星產業!

搶衛星做什麼?


衛星這塊餅大不大?很大!

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統計,2020 年衛星產業總收入為 2710 億 美元,美國佔了其中的42%,1140億美元。相比之下作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的電影產業,同年總票房收入不過才118億美元。

衛星產業的地位,可見一斑。

之前,美國是航天科技以及衛星領軍者,但隨著中國、印度等新玩家入場,美國近年來衛星產業增速要略低於其他國家了。

數據來源:2019年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研究報告

反觀中國,勢頭正猛。


根據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研究報告,中國民營企業衛星製造收入在2018年時達到了3.42億元,比17年翻了三倍多!

很多人對衛星的「實用性」沒有概念,覺得很高端,離人很遠。

實際上,沒有衛星,現代人類一天都沒法活,生活會真正意義上」回到解放前」。

看電視、上網、打電話、出行用導航、看天氣預報……一切你能想像到的,與通信有關的活動,都依賴衛星。



尤其眼下,5G時代來臨,在這個背景下,「星地融合」的新商業模式也來了。

據國內外相關報導,衛星與地面 5G 融合後,可以為物聯網設備、 偏遠地區用戶以及飛機、輪船、火車、汽車等提供不間斷的網絡連接,讓你在任何角落,都享受到超快網絡。

說白了,大家再也不用擔心地鐵上,4G突然變成大「E」了。

未來近在咫尺,看到商機者,都有機會,分一杯羹!

各大城市已就位 衛星 傳給誰?


很多省份,嗅到衛星蛋糕的香甜味道,開始搶著布局。

京津冀地區、湖南省、湖北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西省、福建省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

衛星這塊巨型蛋糕,會花落誰家?

打衛星的主意,前提是有盤子。已經打好產業地基的城市,競爭力肯定更強,這是最最最基本、根本的。

咱們就從各個城市的衛星產業基礎,來分析一下。

前文說了,現在是衛星產業 「軍民融合」時代。無論是傳統軍工院資源、民營、還是科研投入力度,都是北京最強。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看傳統軍工方面,北京佔著絕對優勢。

還記得小時候,新聞發射衛星,那是何等大事?老師都會組織全班同學一起看新聞、寫觀後感的。畢竟,製造、發射衛星不像造一臺自行車,早期肯定會把資源都交給資源、科技中心——首都。

目前,中國五院、八院等一大票機構是衛星產業的佼佼者,而追根溯源,這一眾衛星機構,都是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再再再追根溯源,這兩大集團是由1999 年 7 月,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拆而成……

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就是北京的。

也就是說,在中國衛星還是一片白紙的時候,只有北京在做打造產業,而如今,北京衛星產業愈發壯大,旗下公司已經像「天女散花」一般,繼續擴張!

說句北京是衛星產業的祖師爺,應該不過分吧。

相比之下,上海、深圳就相形見絀了。

雖然上海有遙感衛星搖籃,也成立了有60年,只比北京起步晚了幾年;深圳的中科遙感衛星應用創新研究院也聲勢浩大,但是獨木難支,與北京相比,產業還沒有成規模。



一線城市掌握著最尖端的資源,這個不意外。

不過,有一座城市來跟一線搶衛星,還讓人挺驚訝的。那就是長春。

長春找到了一種新的商業化模式,那就是產學一體。什麼意思呢?我有機構,你有企業,一個有文化,一個有錢,我們強強聯合,一起搞衛星。

2014 年 12 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技術入股並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從2015年-2019年期間,發射了多顆衛星。

雖然勇於創新,但可惜,長春的基礎數值面板——能夠使用的科研資源、科技硬實力和財力,和北京還有著地球到火星的距離。

商業模式可以套用,資源不夠,就是硬傷了。

OK,首都國資牛,那民營商用衛星,哪座城市牛呢?

不好意思,還是北京……

目前中國叫得上名字的四家商業衛星,銀河航天、九天微星、天儀研究院、微納星空等新興航天企業,都是北京民營企業。

2019 年,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最新估值超過 50 億元,是國內商業航天賽道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



九天微星則野心極大,想要推進構建由 800 顆低軌小衛星組成的網際網路星座。像極了馬斯克的星鏈以及亞馬遜的衛星艦隊,顯然是想和國外巨頭叫板。

不論軍工還是民營,橫看豎看,北京毫無疑問已經半踏上了衛星的「鐵王座」。

僅憑企業數量下定論,也許有些片面。

那就看看肌肉和錢包——硬科技實力以及科研投入。

《2017中國城市硬科技發展指數報告》明確指出,排名內的24座城市在技術發展水平上具備顯著的階梯性,而北上兩地就是這道階梯的最上端,傲視群雄。

整個指數根據八大領域進行評比,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航空航天。

只有硬科技實力強,航空航天,才可能強!

而看2018年各省市研發投入的情況,北京名列第三,佔了GDP的6.17%,前十中無人出其右。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現在,從商業角度來看,北京佔據了全維度的優勢:政府投資意向、企業盤子、技術支持……

當然,從長遠來看,產業發展起來以後,全國各個地方中將形成聯動、共同發展。

只是現在,在衛星產業,乃至航天產業上,北京勝券在握。

各位,怎麼看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要載入史冊?
    2019年還剩9天了,颱風還來刷存在感,這是要載入最晚生成颱風史冊嗎?01、「巴蓬」能否載入史冊?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生成於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的會登陸而有的則只是簡單地打個「招呼」就溜走了。同時,「帕布」也是自1951年以來第二個在元旦生成的颱風。颱風「帕布」路徑圖當然,有「性子急」的,就有「磨蹭」的。此次「巴蓬」就稍有些「磨蹭」,但與2000年的第23號颱風「蘇力」相比,它則顯得「勤快」很多。
  • 載入史冊的時刻!為科研拿自己實驗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
    【載入史冊的時刻!為科研拿自己實驗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院士為科研拿自己做實驗,對事業太執著了向身體注入7.1萬伏靜電,劉尚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靜電安全工程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中國靜電研究與應用重大貢獻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軍優秀教員、全軍英模代表,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 載入史冊:北極首現大面積臭氧空洞
    德國大氣科學家Martin Dameris的觀點是,「這是首次出現真正的北極臭氧層空洞」,可載入史冊。關於此次空洞形成的原因,學界的主要觀點是,今年北極西風強勁,冷空氣被困在「極地渦旋」中,造成高空雲層聚集。工業物質,如氯、溴等喜在雲層發生化學反應,侵蝕臭氧層。
  • 三年瀟灑快活,卻能載入史冊的丞相,他是何許人也?
    文武百官的頭頭,僅在皇帝一人之下,甚至有些朝代皇帝的權力都要受到丞相的制約。比如說皇帝要發一道聖旨,得需要丞相籤字畫押,這才有效,否則的話那就不行。一般丞相的工作都特別繁忙,有時候連飯都來不及吃。但是今天說的這位,每天什麼事都不幹,就是吃香的喝辣的不用工作。但是最後終還能載入史冊。這就是曹參(can)。曹參也是西漢著名的開國元勳之一。
  • 苔絲發現3顆系外太陽,這不算什麼,多個太陽的現象早已載入史冊
    「苔絲」發現3顆系外太陽,並不算什麼,多個太陽的現象早已載入史冊!太陽無論在古今中外任何時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東方神話中,太陽是「三足金烏」,也是玉帝的十個兒子!在古希臘神話中赫利俄斯 是「太陽神」,傳說他每日乘著四匹火馬所拉的日輦在天空中馳騁,從東至西,晨出晚沒,令光明普照世界,這也對照了日東方出、西方落傳承千年的觀點!
  • 從A到Z 這26個關鍵詞將載入中英關係史冊
    雙邊關係有哪些亮點將載入史冊?從英文字母A到Z,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梳理出26個關鍵詞。B- 雙邊關係邁上新臺階 (Bilateral ties lifted to a new height)2015年10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強調中英要加強交流互鑑,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誼,推動兩國合作再上新臺階。
  • QUQU解說ESL見證紅血五殺當場窒息,大呼ZywOo太猛,足已載入史冊
    CSGO這款遊戲在國內的受眾非常多,而且csgo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徵服了無數玩家。作為現在csgo的一哥,虎牙QUQU的技術是毋庸置疑的。QUQU在平時的直播中也非常的幽默深受粉絲們的喜愛,QUQU在直播中的表情截圖經常會被粉絲們做成表情包流傳。
  • 這是一個漫長的黑夜,川普悄悄去幹了一件大事!
    但對他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黑夜,他要悄悄去幹一件大事了。夜幕降臨後,他突然離開佛羅裡達的海湖莊園,鑽進了空軍一號。專機隨即起飛,開始了十多個小時的跨洋飛行。28日晚上8:33分左右,專機終於降落在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附近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川普親自去阿富汗勞軍了。3個半小時內,他和美國大兵握手,給他們籤名,向他們發表演講,和他們分享了火雞。
  • 人類宇宙探索 哪些成就應載入史冊?
    好奇號火星車、克卜勒望遠鏡、載人航天飛船……在人類探索浩瀚宇宙奧秘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載入史冊的成就?  一、克卜勒望遠鏡:發現地球「大表哥」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以生活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德國著名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的名字命名,是世界首個專門用於探測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太空飛行器。
  • 中國又有新動作了,2021年上半年將幹一件大事,全球期待不已
    中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幹一件大事,全球都對此期待不已。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中國的航天事業相較於其他西方國家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90年代左右中國的航天技術才正式進入第二梯隊。隨著蘇聯的解體,美俄兩國在航天領域達成了驚人的一致,開始計劃研發國際空間站。
  • 1895年電影誕生不久電影作為「第七藝術」載入人類文明史冊
    1895年12月28日,是註定要載入史冊的一天。 巴黎卡普辛大街14號咖啡館,法國巴黎卡普辛大街14號的大咖啡館內,一對年輕的兄弟正在向人們展示他們的新發明,27歲的哥哥,兄弟二人的父親老盧米埃爾經營著一家照相館。
  • 霍金劍橋大學葬禮500人送行 墓地與牛頓為鄰載入史冊
    霍金劍橋大學葬禮500人送行 墓地與牛頓為鄰載入史冊  Evelyn Zhang • 2018-04-01 10:24:47 來源:前瞻網 E1574G0
  • 百年記憶|載入世界航海發展史冊的「第一人」
    乘風破浪 駛向湛藍 載入世界航海發展史冊的「第一人」 許多優秀的船長因此成為「第一人」而載入世界航海發展史冊,其中就有不少「藝高膽大」的集美航海校友。
  • 中國人在非洲又幹成一件大事,意義超出你想像!
    中國人在非洲又幹成了一件大事。最近,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種植的水稻取得巨大成功。抽樣測產數據顯示,在當地種植的5公頃雜交水稻,每公頃產量達到10.8噸。而當地一般水稻產量只有每公頃3噸。3倍多的差距是怎麼實現的?難度有多大?對非洲國家影響有多少?
  • 北極上空出現罕見臭氧層空洞,將載入史冊,會對人類產生影響嗎?
    這一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很多人都把南極臭氧層空洞的事情忘記。在2000年開始,南極的臭氧層已經在逐漸修復,可是從近期的報導來看,南極臭氧層空洞修復的時間將往後推。如今,北極又出現臭氧層空洞,那麼對我們的生活是否會產生影響呢?
  • 俄羅斯女學生發現史前生物,來自4萬年前冰河世紀,足以載入史冊
    但現在有了一個絕好的機會,讓自己可以輕鬆載入史冊。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層正在融化,隨著凍土層融化會有許多未知的古生物出現,如果你想要發現古生物的話,現在就是個絕好的機會。去年夏天,一位14歲俄羅斯女學生,名為Angelina Sadovnikova,她偶然在西伯利亞提爾克蒂亞河河岸邊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從塌陷的凍土層裡出現的生物遺體。
  • 2023年,日本要幹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對全世界都是件好事
    據環球網報導,2023年,日本要幹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一旦成功,那麼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是件好事。 他們目標當中要向研究成功的是世界上第一顆木質的人造衛星,時間確定在2023年對空發射。不得不說,這樣的消息,還是值得引起世界關注的,畢竟對比下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想法! 不過,用木頭來做衛星,這樣的一個想法也是充滿了挑戰性,讓人們倍感期待。
  • 中國幹成一件大事,美國NASA第一時間回應,卻沒有一句祝賀的話
    作者:樂宇近日,有一件大事的發生,刷爆了世界各國的朋友圈,那就是中國的這是距美國和蘇聯從月球帶回月壤之後,時隔四十多年,再次有國家實現這一壯舉。這個消息一經發布,美國的航空航天局(NASA)第一時間就在其官方推特上進行了回應,不過卻沒有一句祝賀的話,只是稱中國開始加入美國和蘇聯的行列,並且還希望中國與全球共享探月數據。
  • 樂山大佛又「閉眼」了,前3次均發生大事,聽聽專家怎麼說
    當然人有信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過這個樂山大佛曾經卻發生過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樂山大佛閉眼事件,所以每當有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當地的人都說是佛像在給人們傳達什麼不好的信息,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看一下,樂山大佛又「閉眼」了,前3次均發生大事,到底怎麼回事呢?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三問2020珠峰高程測量:「載入史冊之舉」如何締造?
    近日,2020珠峰(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活動現場總指揮,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在西藏拉薩接受專訪時表示,「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一定也會載入史冊。」2020珠峰高程測量有何新突破?「珠峰高程測量幾乎用到大地測量所有的理論和方法,體現了時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