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樹種鳳凰木|葉如鳳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
文:花木君
在我國傳統中,紅色是人們最喜歡的顏色,儼然成了中國的象徵色彩。在隆重場合,紅色象徵莊嚴和尊貴;在婚慶喜事中,紅色代表著喜慶吉祥;在節日慶典中,紅色代表著吉利美滿;在日常生活中,紅色象徵著熱情希望和青春洋溢,可以說,紅色已經深深嵌入到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血脈當中,是華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
(杜鵑)
而在植物界,紅色的花朵更是讓人憐愛。若是以原產我國的花木來講,開紅色花的最為壯觀的灌木,則當屬杜鵑花,一到春季,漫山遍野,一片紅色,蔚為壯觀,因而杜鵑還有另一名字為滿山紅。而若是講高大喬木,則是以有「英雄花」著稱的木棉花最為豪壯,木棉花樹形偉岸,每年早春季節,碩大的紅色花朵掛滿枝頭,雲蒸霞蔚,令人讚嘆。
(木棉花)
國內的花木大多為春季開花,相對夏季較少,為了彌補這一缺憾,我們從國外引進了不少品種,其中開紅色花的就有不少豔麗樹種,幾乎可以和木棉花、杜鵑花等相媲美。前面我們介紹過從非洲引進的火焰樹(苞萼木),花期為春末夏初;今天我們在介紹另一種同樣產自非洲的紅色樹種,花期在夏初,這就是——鳳凰木。
鳳凰木(Delonix regia(Boj.) Raf. Fl. Tellur.),又叫鳳凰花、紅花楹、金鳳花、火樹、洋楹等,屬於薔薇目(Rosales)、豆科(Leguminosae)、鳳凰木屬(Delonix)高大落葉喬木,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我國最早在1897年引進到臺灣,如今在海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香港、澳門等省區有引種栽培。
【株葉】高達20餘米,胸徑可達1米,無刺;樹皮粗糙,灰褐色;樹冠扁圓形,分枝多而開展;小枝常被短柔毛並有明顯的皮孔。葉為二回偶數羽狀複葉,長20-60釐米,具託葉;下部的託葉明顯的羽狀分裂,上部的呈剛毛狀;葉柄長7-12釐米,光滑至被短柔毛,上面具槽,基部膨大呈墊狀;羽片對生,15-20對;小葉25對,密集對生,長圓形,兩面被絹毛,先端鈍,基部偏斜,邊全緣;中脈明顯;小葉柄短。
【花果】傘房狀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大而美麗,直徑7-10釐米,鮮紅至橙紅色,具4-10釐米長的花梗;花託盤狀或短陀螺狀;萼片5,裡面紅色,邊緣綠黃色;花瓣5,匙形,紅色,具黃及白色花斑,開花後向花萼反卷,瓣柄細長;雄蕊10枚。莢果帶形,扁平,長30-60釐米,寬3.5-5釐米,稍彎曲,暗紅褐色,成熟時黑褐色,頂端有宿存花柱;種子20-40顆,橫長圓形,平滑,堅硬,黃色染有褐斑。花期6-7月,果期8-10月。
鳳凰木因鮮紅或橙色的花朵配合鮮綠色的羽狀複葉,被譽為世上最色彩鮮豔的樹木之一。被引進國內時,因其「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而得名;又因其花瓣有金黃色和白色斑,猶如鳳凰羽毛,因而叫「金鳳花」;而其紅花繁茂,綻放之時極為壯觀,因而又叫「火樹」;並且樹冠舒展寬廣,花朵嬌豔,因而有「紅花楹」之名。
鳳凰木在我國有著一百多年的引進歷史,最早記載為臺灣省1897年引進,內地最早引進為廈門,民國《廈門市志》中有記載:「(鳳凰木)民國初,廈門始有。」鳳凰木引進國內後,因為花色豔麗,因而被多地命名為市樹,諸如臺南、湛江、汕頭、攀枝花、廈門等地就曾經或者如今依然是市花。
鳳凰木的花期為為6、7月份,正是每年學子高考和大學生畢業季節,憧憬未來的畢業生們相繼離校,各奔東西,因而鳳凰木成了學生們留念的最佳寫照。在張明敏演唱的《畢業生》中有:「蟬聲中,那南風吹來;校園裡,鳳凰花又開;無限的離情,充滿心懷;心難捨,師恩深如海…….」,因而鳳凰木既是希望之花,又是離別之花,被不少大學命名為校花。
鳳凰木屬於速生樹種,一般1年生高可達1.5~2米,2年生高可達3~4米,種植6~8年始花;鳳凰木花大而色澤鮮豔,盛開時紅花與綠葉相映,色彩奪目,特別豔麗,具有較高觀賞價值;而其冠幅寬廣,枝葉婆娑,遮光率在50%~70%之間,在夏季具有降溫增溼的小氣候效應,是綠化、美化環境的極佳風景樹木,因而經常被作為道旁樹或遮陰樹栽植,尤其是公園景觀可作為觀賞花木栽植。
然而,鳳凰木為熱帶樹種,喜高溫多溼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生長適溫20~30℃,不耐寒,冬季溫度不低於10℃;12月~翌年1月份落葉,長江以北很難成活以及開花結果,因而只能在我國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引種,北方只能「望洋興嘆」,要想觀賞其優美身姿只能去南方旅遊欣賞。
2020-8-9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