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理並不是刷山的,休閒度假家庭遊。但出發前,我還是提出刷山一天的申請,得到批准。所以只刷了一天的山,剩下全部是遊遊逛逛的意外收穫。從乾熱河谷到高山草甸,雖沒有什麼珍稀品種,但植物類型還是蠻豐富的。我也因此墮落了,覺得吃吃喝喝悠悠逛逛的刷花太美了!
這個季節,乾熱河谷地帶西藏珊瑚苣苔到處都是,馬路邊、屋頂上、牆垛兒上、公園裡,簡直是無處不在。高山草甸上最多的是馬先蒿,拍過很多,沒拍過的更多,現場根本分不清哪些拍過哪些沒拍過。而上過無數次高原的我,對於馬先蒿,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新奇和驚喜。正像我們無法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我們永遠也無法再回到初心,初心已逝,無可奈何之事。
難道只有流石灘才能讓我激動、興奮了嗎?!沉下心來仔細想想,初上高原不知從哪裡開始驚讚、感嘆的目瞪口呆還歷歷眼前,除卻這份興奮與激情,現在安寧、平靜的心境是不是更具溫情?把歲月都化成歌留在山河,我的歌是一首首低吟淺唱的輕歌,時而有莫名的憂傷。
註:植物定種全憑氣質,源於對植物分類知識的掌握浮光掠影(捕風捉影),毫無真知灼見(真憑實據)。蒙對了純屬偶然,蒙錯了再正常不過了。其他就不具體多說了,你們懂的哈。
這是我見過的最耐乾旱、耐暴曬的苦苣苔。在大理非常廣布,隨處可見。最後一張可以看到在乾旱的石壁上它與仙人掌混生在一起,花開成片。而且我還拍到了它與千尋塔的同框圖,很開心。
完全沒有想到會這麼隨意地與獨尾草相遇。環洱海的路上,車窗外閃過亭亭長長的花序,我一眼就認出了它,馬上要求停車,果然不錯!自然也是要拍它也洱海的同框。
洱海上花開成片,看到時已經下午了,花兒都幾乎閉合了。
路邊石壁上的龍舌蘭竟然如此高大,簡直要與路燈杆比高了,目測至少5米以上。
垂花報春是這次的個人新種,而且正當季,不管從顏色還是花型,這個報春都很仙。
這個沙參花型很大,草甸上還是比較多的,我找了一株相對挺拔的拍。
這馬先蒿的葉子名副其實,真是特別。三角葉馬先蒿和上面的纖細馬先蒿請教了猴子老師,在此表示感謝!
雖然綬草不必在高原拍,但是,如此豐富的顏色,也不是那麼容易見到的呀!粉色、白色、粉白色。
這個老鸛草的顏色無論是在鏡頭下還是在肉眼裡基本就是黑色的。
真是沒有想到這個季節杜鵑還在開。去之前看到天一在大理一家白族風味的餐館吃到了這種杜鵑花做的湯,諮詢了餐館的名字,吃到卻沒有想到會看到、拍到,快哉!
這個很多,不知道我為什麼挑了一朵兒殘花拍,可能它獨具氣質。
在海拔3000+的草甸上,藍耳草小巧可愛的讓人心生愛憐,各種雜草間散落的開著一小片。
象牙參看了天一發的文就不敢坑了,無知無畏是真的,知道的越多越不敢坑。
這個馬藍太可愛了,毛茸茸、呆萌呆萌的,讓人愛不釋手,拍了好多張也沒有拍出感覺,看了好久,記在心間吧。
這個我第一直覺荷苞牡丹,哈哈!回來查了一下一個科的。自己無從坑起了,請教了花痴痴。
這個是我的植物小獵人發現的,超級喜歡的生境,蒼勁的大樹上綠苔茵茵,一叢叢的花兒綻放其間。在那一刻我們仿佛取得了人世間最大的成就一般,發現者與拍攝者都開心極了!在時間的洪流裡這一瞬間的美好我們將珍藏於心。
第二次遇到松下蘭,這次的規模宏大,盛況空前,花開得剛剛好,在它最好的時候遇到了它。
杜鵑林下一片片的,鮮紅鮮紅的散落於灰褐色落葉間,仿佛林中精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