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三種蟑螂,美國大蠊,德國小蠊,還有亞洲蟑螂

2021-02-14 動物百科知識

蟑螂可追溯到石炭紀時期,那個時候地球上有兩米的蜈蚣,1米半的蜻蜓,60釐米長的蠍子。蟑螂的體型也不小,多年來,為了適應地球的變化,蟑螂進行了許多調整,以便能夠在多次物種大滅絕中生存下去。

幾億年來,蟑螂發展處數千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以下3種:

1,美國大蠊

美國大蠊其實不是美國本土的原生蟑螂種類,它們原產於非洲地區,在大航海時代,隨著商船來到了北美大陸,逐漸成為當地常見的蟑螂種類。

幾百年來,隨著全球商業的發展,大蠊蟑螂已經遍布於幾乎所有的人類活動區域。

它們的平均長度約為4釐米,高約7毫米。全身是紅棕色,頭部後面的身體區域具有淡黃色的邊緣。

美國大蠊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昆蟲之一,快速行進時速度為5.4公裡/小時,如果大小於人類相當,相當於跑到了330公裡/小時。

美國大蠊喜歡在夜間活動,怕光。

2,德國小蠊

德國小蠊,是最難治理的一類世界性家居衛生害蟲。德國小蠊適應性強、繁殖快,易產生對化學殺蟲劑的抗藥性,因而對其防治難度很大。

德國小蠊通常為約1.1至1.6釐米長。顏色各異,從棕褐色到黑色幾乎都有。

德國小蠊其實也不是原產於德國,在德國它們叫做俄羅斯蟑螂,德國小蠊的名字只是在英語國家被使用。

我國目前大量名稱以英文為準,所以也叫做德國小蠊。

其實,這種蟑螂原產地在東南亞。

該物種現在分布在除南極以外的所有大陸以及許多主要島嶼上。

德國小蠊對光極為敏感,除非受到幹擾或者數量過多才會在白天活動。

假如晚上突然開燈,發現有蟑螂以極快的速度逃跑,幾乎可以肯定是德國小蠊。

3,亞洲蟑螂

亞洲蟑螂與德國小蠊幾乎相同,只是少數形態有差異。像德國小蠊一樣,長約1.6釐米,顏色棕褐色,有翅膀。

它們的不同在於一下幾點:(1)亞洲蟑螂的翅膀更長,更善於飛行。

(2)亞洲蟑螂喜歡在白天活動,德國小蠊喜歡在夜間活動。

(3)亞洲蟑螂主要在野外活動,而德國小蠊主要在室內活動

相關焦點

  • ...中國|南方|北方|美洲大蠊|蟑螂|蜚蠊|蚊子|德國小蠊_網易新聞
    /本溪市城區蟑螂種群分布時空動態調查,本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其實在南北方各地的調查結果中,德國小蠊都普遍存在。但除了德國小蠊,南方常見的大體型蟑螂主要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這些會飛的大蟑螂,才構成了南方人對蟑螂的基本認知。
  • 蟑螂包圍青島居民樓 德國小蠊踩死仍無盡繁殖
    「我們居民樓快被蟑螂包圍了!誰有好辦法滅蟑螂啊?」家住城陽流亭街道的王先生最近幾天都忙著滅蟑螂,最近一周來蟑螂突然大量繁殖,樓上居民擔心蟑螂遲早會「攻陷」他們的家。據專家介紹,島城共有四種蟑螂,其中數德國小蠊最為普遍,在滿足了潮溼、溫暖、食物充足和縫隙性結構四個條件後,蟑螂就會不請自來且難以滅絕。
  • 南方大蟑螂,能把北方純爺們嚇哭|中國|美洲大蠊|蜚蠊|蚊子|德國小...
    /本溪市城區蟑螂種群分布時空動態調查,本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其實在南北方各地的調查結果中,德國小蠊都普遍存在。但除了德國小蠊,南方常見的大體型蟑螂主要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這些會飛的大蟑螂,才構成了南方人對蟑螂的基本認知。
  • ...能把北方純爺們嚇哭|中國|美洲大蠊|蜚蠊|蚊子|德國小蠊_網易新聞
    /本溪市城區蟑螂種群分布時空動態調查,本溪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其實在南北方各地的調查結果中,德國小蠊都普遍存在。但除了德國小蠊,南方常見的大體型蟑螂主要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這些會飛的大蟑螂,才構成了南方人對蟑螂的基本認知。
  • 最讓人心寒的南北差異,竟然是蟑螂?!
    深山蟲吟回答先不正面回答問題,說一些關於蟑螂的基本知識點:1、蟑螂是典型的熱帶動物類群。溫帶也有一些原生種,但多樣性遠遠低於熱帶和亞熱帶。美洲大蠊(CV:釘宮理惠)。圖片出自《蟑螂娘》2、在大約5000種蟑螂中,德國小蠊可能是唯一真正適應室內生活的蟑螂,所以在北方也能依靠室內供暖生活。
  • 德國小蠊PK掉「小強」成蟑螂老大 抗藥強無可敵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目前一種體長一釐米左右的小型蟑螂「德國小蠊」PK掉傳統蟑螂「小強」,超越老鼠、蒼蠅、蚊子成為了武漢地區「四害」之首,而且因為它的生命力更頑強,並具有極強耐藥性,已無藥對其進行防治。帶著網友的疑問,記者請教了相關專家。專家表示,德國小蠊並沒有像眾網友描述的那麼可怕。
  • 最讓人心寒的南北差異……竟,竟然是蟑螂嗎……?!
    先不正面回答問題,說一些關於蟑螂的基本知識點:1、蟑螂是典型的熱帶動物類群。溫帶也有一些原生種,但多樣性遠遠低於熱帶和亞熱帶。美洲大蠊(CV:釘宮理惠)。圖片出自《蟑螂娘》2、在大約5000種蟑螂中,德國小蠊可能是唯一真正適應室內生活的蟑螂,所以在北方也能依靠室內供暖生活。
  • 德國小蠊青島最常見 一對一年能生千萬隻(圖)
    六個月大的小寶寶細皮嫩肉,最近發現臉上起了一小片紅疙瘩,原先以為是熱得起疹子,可家人無意中發現竟有蟑螂在寶寶臉上爬。「以前家裡沒有蟑螂,應該是老人從家裡帶過來的。」因為對寶寶的關心,婆媳間還鬧起了矛盾。島城究竟有幾種蟑螂騷擾著市民的生活,這些打不死的小強究竟又有哪些危害,究竟怎樣才能消滅它們?
  • 蟑螂何止是「小」強-虎嗅網
    為了和蟑螂鬥爭到底,筆者也著實做了一下功課,下面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蟑螂那些事兒!我的ID是江南蟑螂先來介紹一下今天故事的主角——蟑螂。蟑螂,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是常見的醫學昆蟲 。蟑螂分布極為廣泛,幾乎遍布全球。家居最常見的蟑螂,大的有身長約5.0cm的「南方蟑螂」——美洲大蠊、澳洲蟑螂及短翅斑蠊;小的有體長約1.5cm的「北方蟑螂」——德國小蠊、日本姬蠊以及亞洲蟑螂。家居蟑螂普遍夜行畏光,野外蟑螂因品種而異,趨光性不同。由於蟑螂分布廣泛,因此外貌上也不大一樣。
  • 德國小蟑螂橫行江蘇 被踩扁屍體還能繁殖後代
    「我們家裡就有這種小蟑螂!」市民李阿姨指著工作人員展示的標本說,自己剛搬進小區沒幾年,樓下的門面房出租做了餐飲。「我們家裡有小寶寶,平時已經很注意打掃衛生了,「李阿姨說,但是這種小蟑螂還是防不勝防,打了藥效果會好一點,但是過幾天又出來了。江蘇省疾控中心蟲媒防制科褚宏亮主任告訴記者,市民說的「小蟑螂」,就是「德國小蠊」,雖以德國為名,但它的原產地是非洲。
  • 蟑螂大年 下月成都蟑螂侵害率將達到小高峰
    流行歌裡唱「看見蟑螂我不怕不怕啦」,但家中如果不時有蟑螂出沒,卻是一件煩心的事情。成都市疾控中心消殺滅科昨日發出預報說,隨著氣溫不斷回升,目前蟑螂已開始復甦,預計4月中旬將達到一個小高峰。成都的蟑螂密度在全省居前列,而上世紀90年代初才進入成都的「德國小蠊」蟑螂,已經快把成都本土蟑螂趕盡殺絕,自己坐上了老大的交椅。
  • 常見蟑螂—德國小蠊生物學特性
    德國小蠊德國小蠊一是世界性家居害蟲和人類疾病媒介害蟲。
  • 蟑螂是家裡的「入侵物種」嗎?南方蟑螂和北方蟑螂有什麼不一樣?
    試想,其實常見的入侵物種主要是小龍蝦,羅非魚,水葫蘆,清道夫等,這些東西在高科技城市並不常見,所以給人的距離非常遠。但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因為有一個物種,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它都特別活躍,生活在每一個角落。是「蟑螂」。很多人一說起蟑螂就聞風喪膽。畢竟蟑螂特別可怕,特別噁心。
  • 蟑螂正在變得無敵,三大殺蟲劑已對德國小蠊無效
    蟑螂,被人稱為「不死的小強」,也被稱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蟑螂都是一種非常討人厭的害蟲,不但會咬壞家具和電器,還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產生引起哮喘的過敏原。因而在人類歷史上,如何殺滅蟑螂是一個永久性的課題。
  • 消滅德國小蠊小蟑螂的好方法
    德國小蠊身形極小,只有普通蟑螂的四分之一,是室內蟑螂中體型最小的一種,俗稱「小蟑螂」,德國小蠊具有如下特點:1、體色淡褐、體態扁平,輕而易舉就能鑽進狹小的角落縫隙空洞;2、繁殖速度驚人,一隻成熟的雌性德國小蠊一年可以繁殖上萬個後代;3、「身手」敏捷、反應迅速,被人們發現或者有點風吹草動,就立馬能快速逃回角落縫隙處躲藏;4、以各種有機物為食,特別喜歡是發酵後的甜食
  • 蟑螂太可惡了,什麼是蟑螂的天敵
    蟑螂的生存能力驚人,一隻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萬隻後代,最多可達十萬隻。而且它們的耐受能力驚人,如果未來地球上發生核戰爭,人類和大部分生物都會死亡,而蟑螂可以存活,它們對於核輻射的耐受力是人類的幾萬倍。蟑螂是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曾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根據化石證據顯示,原始蟑螂約在4億年前的志留紀出現於地球上。
  • 提醒:市民家中現蟑螂 「德國小蠊」繁殖最快危害最大
    高溫酷暑市民家中又現蟑螂  本報提醒:「德國小蠊」繁殖最快危害最大活動最廣  7月23日是中伏第一天,這意味著高溫酷暑天氣真正開始。  有關滅蟲專家稱,目前的高溫酷暑天氣正是蟑螂大量繁殖和活動的高發期,李女士家中出現的昆蟲十之八九是蟑螂。  甘肅紫光四環消毒殺蟲控制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不諱地說,不僅居民家庭是蟑螂活動和繁殖的場所,飯店、酒店、辦公場所、學校、醫院、貨運集散地等更是蟑螂活動繁殖的溫床,而且目前的高溫天氣,非常適宜蟑螂大肆活動,可以說現階段是蟑螂繁殖和活動的高發期。
  • 南方人別哭,你們有會飛的大蟑螂啊!
    朱自清《背影》2、在大約5000種蟑螂中,德國小蠊可能是唯一真正適應室內生活的蟑螂,所以在北方也能依靠室內供暖生活。在北方長大的人除了德國小蠊,沒機會見到什麼其他蟑螂。此外德國小蠊還有個黑色型(左二)。圖片:www.bio.umass.edu除了德國小蠊之外,體型同樣很小的褐帶皮蠊Supella longipalpa對室內環境的適應度也還算高,但比前者少見多了。
  • 家裡蟑螂都是「入侵物種」?比起北方,其實南方蟑螂更受人們喜歡
    試想,其實常見的入侵物種主要小龍蝦,羅非魚,水葫蘆,清道夫等等,這些東西在高新發展的城市裡頭,並不常見,所以也就讓給人一種很遙遠的距離。但其實這麼想是錯的,因為有一個物種, 不管是南方北方,不管是城市農村,它都特別活躍,生活在各個角落。它就是「蟑螂」。談起蟑螂很多人都回聞風喪膽,畢竟蟑螂特別的讓人恐懼且噁心。
  • 踩死一隻蟑螂多出幾十隻蟑螂?
    記者 葉險峰    見到蟑螂,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一腳踩扁它,用紙巾一裹,扔進垃圾桶裡完事。可是網上有傳言,被你踩扁的蟑螂,屍體還能繁衍出小蟑螂!  號稱原子彈爆炸後唯一能存活的生物,蟑螂被尊稱為「小強」,《好奇實驗室》就曾經通過實驗,證實了被砍頭的蟑螂不僅能裝死、逃竄,還能靠氣門呼吸,存活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