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需要你與展品最「貼近」的一次展覽。
有人舉著放大鏡、有人將相機的焦距調至最大,還有人恨不能將臉緊緊貼在展柜上……
湊近細瞧,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迷你世界」,這群股掌上的「袖珍」小人,從光影效果、神情到人物服飾纖毫畢現,配合一旁的放大照片觀察,還能看到衣上的褶皺、臉上的細紋、微紅的眼眶,些微色澤變化等細節,栩栩如生。
第十五屆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模型展正在群眾藝術館舉辦,一樓展區以「袖珍人物」為主題,二樓展區則以「超輕黏土」製作的原創作品為主題,吸引了一大批模型愛好者前來打卡圍觀。
無懼放大,游離於真實和想像之間袖珍人物模型起源於歐洲,歷經數十載的發展變遷,近些年才風靡中國,這次展覽的展品,匯聚了國內頂尖袖珍人物製作者的作品以及國內玩家收藏的難得一見的世界級模型大師的作品。
袖珍人物模型的創作題材類型十分廣泛,總體而言可分為寫實類和奇幻類兩大類。從歷史人物到身邊的名人,從還原真實面容到創作奇幻形象,古今中外、各類比例大小,可創作的題材應有盡有。
寫實類以歷史人物題材為主,適合具備「考古精神」的玩家。瑪雅戰士、埃及法老、角鬥士、十字軍騎士、南北戰爭中的將領、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背水一戰的將士……那些玩家手持模型,一筆筆在這些人物面容上傾注著顏料,還原他們往昔的光彩。
現任在校美術老師的韓冬是寫實類題材的代表人物,因為擅長畫頭像,被人稱為「集顱者」。
2015年在朋友家看到精緻的微縮人物像開始闖入微縮人物的領域、並且沉迷其中。憑藉著自己美術類專業畢業的功底,很快便躋身國內一線人物塗裝師。他笑言自己「出了名的慢」。
展覽現場上一款1:35大小的美軍士兵模型,盔甲上的迷彩花紋是他一點一點畫出來的,「一般大家會用海綿畫好整個色塊再往上拍,但我還是想試試用點畫法畫出來。剛開始我和別人說了這個想法後,大家都說我瘋了。」
有時候甚至連裸眼無法看清的細節,就要靠感覺,「手、筆、模型三點一線,對它的位置要有一個很清楚的判斷。」在欣賞的時候,韓冬也建議大家用放大的方式去觀察不易發現的細節。
而奇幻系作品的塗裝配色沒有固定的樣式,憑藉著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作品或光鮮亮麗或陰暗恐怖。同一款素體由不同的作者來創作,展現出的風格也千差萬別>
石乾葦可以說是當前奇幻類題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精於用色彩來表現光影,用細節刻畫形象,對塗裝技法和光影氛圍的呈現擁有獨到的理解和創新。
他常常能從中午11點一直畫到凌晨,此次的參展作品「天使」,金屬質感的盔甲,腳下的惡魔,一半是石頭一半肉色,全是他用普通顏料,足足畫了兩個月,才畫出來的,完全看不出筆痕和水痕。「很多人覺得我們的塗裝過程太麻煩,但是太麻煩的途徑才是正路。」
在石乾葦看來,「人像就是一張立體'畫紙』。」迷你人物模型中充滿了傳統繪畫的技法,無論高光還是陰影,紋理還是金屬質感,均是模型作者通過手繪進行表達,一個個人物仿佛一幅幅立體油畫。不管把它放到哪裡,不管它被縮放成多小、多大,這些袖珍人像都自帶「高光時刻」,這才是它最有趣的地方。
表達自我,勾勒天馬行空的浪漫二樓的「超輕黏土」展區,所有作者都是女性模型愛好者,這在以男性玩家為主的模型圈內,可以說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精緻夢幻的作品間接地證明了玩模型不是男生的專利。
超輕粘土模型創作,是模型圈近幾年新興的種類,它更接近於我們傳統捏麵人技術,但用的是新材料。它豐富的色彩、輕柔的質感和出色的兼容性,因而深受女性玩家的喜愛。成為模型圈女玩家最多的一個門類。
她們既是塑型師,也是調色師,還是一個編織靈感的編劇……這是一個屬於她們自己的夢幻世界。
參展者陳夢玫認為,超輕粘土的特色在於它有很大的兼容性以及可塑性,入坑門檻低材料便宜、上手快,對比傳統模型,超輕的製作周期短很多。
出身於醫學世家的她畢業後作為自由職業者而投入其中,她對粘土的執著最終獲得父母的支持。她說:「什麼事都不幹時,一個模型大約要做一個禮拜。」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通常都需要一個月左右。因為熱愛原創,對她而言最難的就是每次靈感卡住的時候,無從下手,會產生挫敗感,但是用雙手創造美好的感覺,又讓她極有成就感。
入坑6年的玩家「天上有隻飛喵」介紹道,超輕粘土模型無法通過修補方式「遮醜」,很多時候必須一次成功,因為更適合細心的女性玩家,同時,大家還會在模型中用到刺繡、化妝品、美甲裝飾等女性更擅長的道具來裝飾模型,形成獨有的審美風格。
「關於想說的一切,我試圖用語言以外的方式去翻譯、去轉換出來。」參展者許雲知這樣描述她的創作。許雲知希望通過立體作品創作及綜合材料的使用,實現關於風、情緒、欲望、生靈等題材的表達,闡述出與超輕粘土這種材料本質相同的事物——自由。她的作品《magnet》《單戀》《藍墨》都體現了這種風格。
普通玩家,大型「模友」線下見面會除了兩項展覽,同時舉行的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也吸引了很多普通模型愛好者的到場。大家紛紛曬出自己的「看家之作」,以賽會友。
參賽者Dave正是其中之一,玩模型已有十年的他,這次帶了好友一起來參加活動,「參賽的作品也許水平不一,但所有人都是懷著對模型的最大熱情。」
在他看來,比賽的結果並不重要,「通過這樣的活動,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新年裡聚一聚,更令人興奮。」
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其前身是由ModelZ模型俱樂部於2006年發起的一個模型愛好者交流活動。由於其舉辦日期固定在每年元旦,2010年起,正式命名為「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SNYMC)。
從2012年第六屆活動起,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落戶於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每年1月1日至2日舉行,成為集賽事、展覽、集市、講座於一身的綜合性仿真模型文化交流活動,在賽事交流的同時進一步為模型文化進行推廣和普及。今年比賽已根據模型題材細分為四大項、十八小項。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不再設置現場報名,參賽報名全部通過網絡進行,儘管如此,模友們的參賽熱情依然高漲。據統計,今年共有393人報名參賽,參賽作品達457件作品,均已超過往屆,據悉由於疫情緣故,部分無法到達現場的選手,也將通過郵寄的方式將作品送來參賽。
為了讓無法前來現場的模型愛好者也能參與這場模型屆的盛會,主辦方還通過Bilibili平臺現場直播裁判點評、集市、展覽等活動盛況。
本次展覽展至1月24日。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