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放大鏡,去這個展覽開啟一段指尖上的奇幻旅行

2021-01-07 瀟湘晨報

這可能是需要你與展品最「貼近」的一次展覽。

有人舉著放大鏡、有人將相機的焦距調至最大,還有人恨不能將臉緊緊貼在展柜上……

湊近細瞧,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迷你世界」,這群股掌上的「袖珍」小人,從光影效果、神情到人物服飾纖毫畢現,配合一旁的放大照片觀察,還能看到衣上的褶皺、臉上的細紋、微紅的眼眶,些微色澤變化等細節,栩栩如生。

第十五屆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模型展正在群眾藝術館舉辦,一樓展區以「袖珍人物」為主題,二樓展區則以「超輕黏土」製作的原創作品為主題,吸引了一大批模型愛好者前來打卡圍觀。

無懼放大,游離於真實和想像之間袖珍人物模型起源於歐洲,歷經數十載的發展變遷,近些年才風靡中國,這次展覽的展品,匯聚了國內頂尖袖珍人物製作者的作品以及國內玩家收藏的難得一見的世界級模型大師的作品。

袖珍人物模型的創作題材類型十分廣泛,總體而言可分為寫實類和奇幻類兩大類。從歷史人物到身邊的名人,從還原真實面容到創作奇幻形象,古今中外、各類比例大小,可創作的題材應有盡有。

寫實類以歷史人物題材為主,適合具備「考古精神」的玩家。瑪雅戰士、埃及法老、角鬥士、十字軍騎士、南北戰爭中的將領、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背水一戰的將士……那些玩家手持模型,一筆筆在這些人物面容上傾注著顏料,還原他們往昔的光彩。

現任在校美術老師的韓冬是寫實類題材的代表人物,因為擅長畫頭像,被人稱為「集顱者」。

2015年在朋友家看到精緻的微縮人物像開始闖入微縮人物的領域、並且沉迷其中。憑藉著自己美術類專業畢業的功底,很快便躋身國內一線人物塗裝師。他笑言自己「出了名的慢」。

展覽現場上一款1:35大小的美軍士兵模型,盔甲上的迷彩花紋是他一點一點畫出來的,「一般大家會用海綿畫好整個色塊再往上拍,但我還是想試試用點畫法畫出來。剛開始我和別人說了這個想法後,大家都說我瘋了。」

有時候甚至連裸眼無法看清的細節,就要靠感覺,「手、筆、模型三點一線,對它的位置要有一個很清楚的判斷。」在欣賞的時候,韓冬也建議大家用放大的方式去觀察不易發現的細節。

而奇幻系作品的塗裝配色沒有固定的樣式,憑藉著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作品或光鮮亮麗或陰暗恐怖。同一款素體由不同的作者來創作,展現出的風格也千差萬別>

石乾葦可以說是當前奇幻類題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精於用色彩來表現光影,用細節刻畫形象,對塗裝技法和光影氛圍的呈現擁有獨到的理解和創新。

他常常能從中午11點一直畫到凌晨,此次的參展作品「天使」,金屬質感的盔甲,腳下的惡魔,一半是石頭一半肉色,全是他用普通顏料,足足畫了兩個月,才畫出來的,完全看不出筆痕和水痕。「很多人覺得我們的塗裝過程太麻煩,但是太麻煩的途徑才是正路。」

在石乾葦看來,「人像就是一張立體'畫紙』。」迷你人物模型中充滿了傳統繪畫的技法,無論高光還是陰影,紋理還是金屬質感,均是模型作者通過手繪進行表達,一個個人物仿佛一幅幅立體油畫。不管把它放到哪裡,不管它被縮放成多小、多大,這些袖珍人像都自帶「高光時刻」,這才是它最有趣的地方。

表達自我,勾勒天馬行空的浪漫二樓的「超輕黏土」展區,所有作者都是女性模型愛好者,這在以男性玩家為主的模型圈內,可以說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精緻夢幻的作品間接地證明了玩模型不是男生的專利。

超輕粘土模型創作,是模型圈近幾年新興的種類,它更接近於我們傳統捏麵人技術,但用的是新材料。它豐富的色彩、輕柔的質感和出色的兼容性,因而深受女性玩家的喜愛。成為模型圈女玩家最多的一個門類。

她們既是塑型師,也是調色師,還是一個編織靈感的編劇……這是一個屬於她們自己的夢幻世界。

參展者陳夢玫認為,超輕粘土的特色在於它有很大的兼容性以及可塑性,入坑門檻低材料便宜、上手快,對比傳統模型,超輕的製作周期短很多。

出身於醫學世家的她畢業後作為自由職業者而投入其中,她對粘土的執著最終獲得父母的支持。她說:「什麼事都不幹時,一個模型大約要做一個禮拜。」然而這樣的時候很少,通常都需要一個月左右。因為熱愛原創,對她而言最難的就是每次靈感卡住的時候,無從下手,會產生挫敗感,但是用雙手創造美好的感覺,又讓她極有成就感。

入坑6年的玩家「天上有隻飛喵」介紹道,超輕粘土模型無法通過修補方式「遮醜」,很多時候必須一次成功,因為更適合細心的女性玩家,同時,大家還會在模型中用到刺繡、化妝品、美甲裝飾等女性更擅長的道具來裝飾模型,形成獨有的審美風格。

「關於想說的一切,我試圖用語言以外的方式去翻譯、去轉換出來。」參展者許雲知這樣描述她的創作。許雲知希望通過立體作品創作及綜合材料的使用,實現關於風、情緒、欲望、生靈等題材的表達,闡述出與超輕粘土這種材料本質相同的事物——自由。她的作品《magnet》《單戀》《藍墨》都體現了這種風格。

普通玩家,大型「模友」線下見面會除了兩項展覽,同時舉行的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也吸引了很多普通模型愛好者的到場。大家紛紛曬出自己的「看家之作」,以賽會友。

參賽者Dave正是其中之一,玩模型已有十年的他,這次帶了好友一起來參加活動,「參賽的作品也許水平不一,但所有人都是懷著對模型的最大熱情。」

在他看來,比賽的結果並不重要,「通過這樣的活動,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新年裡聚一聚,更令人興奮。」

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其前身是由ModelZ模型俱樂部於2006年發起的一個模型愛好者交流活動。由於其舉辦日期固定在每年元旦,2010年起,正式命名為「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SNYMC)。

從2012年第六屆活動起,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落戶於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每年1月1日至2日舉行,成為集賽事、展覽、集市、講座於一身的綜合性仿真模型文化交流活動,在賽事交流的同時進一步為模型文化進行推廣和普及。今年比賽已根據模型題材細分為四大項、十八小項。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不再設置現場報名,參賽報名全部通過網絡進行,儘管如此,模友們的參賽熱情依然高漲。據統計,今年共有393人報名參賽,參賽作品達457件作品,均已超過往屆,據悉由於疫情緣故,部分無法到達現場的選手,也將通過郵寄的方式將作品送來參賽。

為了讓無法前來現場的模型愛好者也能參與這場模型屆的盛會,主辦方還通過Bilibili平臺現場直播裁判點評、集市、展覽等活動盛況。

本次展覽展至1月24日。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年模型交流賽模型展亮相群藝館 開啟一段指尖上的奇幻旅行
    這可能是需要你與展品最「貼近」的一次展覽。有人舉著放大鏡,有人將相機的焦距調至最大,還有人恨不能將臉緊緊貼在展柜上……湊近細瞧,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迷你世界」,這群「袖珍」人,從光影效果、神情到人物服飾纖毫畢現,配合一旁的放大照片觀察,還能看到衣上的褶皺、臉上的細紋、微紅的眼眶,些微色澤變化等細節。
  • 在荷蘭人體博物館,開啟一段奇幻旅程
    在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中,科學家把變小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在人體內部進行的驚險旅行:飛船在人體裡旅行,通過血液循環,
  • 在騰衝高黎貢山博物館,開啟一段探索自然的奇幻旅程
    >展廳內布置了一個1:1500的高黎貢山沙盤,在這個沙盤上,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得出,是高黎貢山的乳汁造就了騰衝這一方水土,讓滇西這塊大地豐饒富足。如果你曾遇見騰衝,或正在感受騰衝,或計劃前往騰衝,那就在微博上添加話題#遇見騰衝#分享你眼中的騰衝,一同探索騰衝的美妙。
  • 《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鼓上蚤-協助拍攝
    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第1幅圖】此作品由廈門攝影愛好者鍾先生在著名的太原地區拍攝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第2幅圖】此作品由遂寧攝影愛好者藺先生在著名的嘉興地區拍攝放大鏡放大英文書籍【第3幅圖】此作品由深圳攝影愛好者桂先生在著名的聊城地區拍攝
  • 適配智慧型手機,指尖顯微鏡帶你打開微觀世界的大門 | 海外黑科技
    但你有沒有想過,把你的手機一秒變成顯微鏡,去探尋微觀下的世界。這是一款指尖顯微鏡。自從Antony van Leeuwenhoek在17世紀發明了顯微鏡以來,即使是可攜式的顯微鏡要想做到性能優異通常體積大而笨重,同時價格昂貴。黑科技產品iMicro Q2就在移動顯微鏡領域做出了一個重大突破,它具有優秀的光學性能,能達到800x的放大倍數。
  • 旅行中的必需品,你帶上了嗎?
    出外旅行,窮遊也好,豪華遊也好,即使有人給你抬行李,帶了一大堆還是很麻煩的。不管帶了多少行李,我們或許會發現最後真正有用到可能只是半數。而需要的反而忘了帶。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在勞累的學習之餘,在社會的壓力之下。不妨開啟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出門旅行帶什麼?這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同樣是一包行李,有的人帶的東西就能讓旅途輕鬆加愉快,有的人帶的東西就是旅行的大累贅。
  • 1000倍放大率!指尖上的顯微鏡讓朋友圈畫風大變
    1000倍放大率!指尖上的顯微鏡讓朋友圈畫風大變  olivia chan • 2019-11-25 15:38:55 來源:前瞻網 E
  • 高大上!京城6月免費展來了!展覽、演唱會、電影、兒童劇...
    日本和鏡雖是日本文化的「滄海一粟」,卻折射了日本文化乃至社會的各個方面。希望通過此展,探究和鏡一路走來的脈息,使觀者了解日本和鏡文化及其與中國文化的淵源。展覽以「旅行」為主題,詮釋時間與旅行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百達翡麗旅行腕錶的發展歷史。
  • 搜索設計中放大鏡圖標的優點和缺點
    放大鏡圖標更加節省空間,所以更多的網站使用它。更加靈活的使用設計準則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點是需要確認的,那就是用戶的需求仍然是保持不變的。用戶並不關心搜索區域看上去像什麼,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可以迅速輸入搜索關鍵詞的地方。如果設計慣例正在發生變化,但仍能允許用戶輕鬆的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是減慢,那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 《盧青說畫,自說自畫》正著,倒著看還讓您拿放大鏡放大了十倍看
    記得原來看了一段西方畫家的介紹,具體是哪位畫家忘了。就說他有一天他從外邊回畫室,一開門,借著微弱的光看到一個神秘奇妙的畫。他從沒畫過的,他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等打開燈再看知道了,就是自己畫過的一張畫不知怎麼就給倒著放那了,加上光線原因,就造成了那種奇幻的色彩效果,藉此也啟發了他,有了新的畫法。大致就是這麼個事,實在也是極偶然又很巧合的事,加上畫家當時心境,很難說在複製一下那場景的那種感覺了。為什麼難複製,還是那場景您換一急脾氣的,忙著開燈呢,他什麼也看不出來。
  • 老花鏡和放大鏡區別在哪裡?
    凸透鏡有會聚作用故又稱會聚透鏡, 將平行光線(如陽光)平行於主光軸(凸透鏡兩個球面的球心的連線)射入凸透鏡,經過凸透鏡折射後將集中在軸上的一點,稱為凸透鏡的焦點(記號為F),凸透鏡在鏡的兩側各有一焦點,對於較薄的凸透鏡這兩焦點至透鏡中心(光心)的距離大致相等,稱為凸透鏡的焦距,凸透鏡球面半徑越小,焦距越短。
  • 丹巴甲居藏寨,美麗的秋季景色,開啟一段不一樣的旅行
    一位一首《康定情歌》,大家都知道康定的漢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它生產美人,因為當地的美人這個地方被大家熟知,這個地方就叫做丹巴。丹巴不僅有天然的美女,還有美麗的景色,這邊的景色宜人,美景與美女,總是吸引著每一個旅行家前來遊玩,開啟一段不一樣的旅行。
  • 《一起趣看展》第四期——開啟奇幻冒險之旅
    今天是《一起趣看展》第四期,我們將帶領大家開啟一趟前往扭蛋星球的奇幻之旅。
  • 時間旅行是否可能?(上)
    時間旅行這個概念在很多科幻電影裡早已有所提及,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都不敢對這一話題加以評論,因為擔心會被認為是怪人。今天,我們不再這麼謹慎了,就來大膽談一下,時間旅行 是否可能?如果我有一架時間機器,我會去拜訪瑪麗蓮·夢露,一睹她的芳顏;我還會拜訪伽利略,看他將望遠鏡指向天空。——霍金在空間中,每個物體都有它的長度,在時間的概念裡也是如此,比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7年,比如兵馬俑至今已保存了2000多年,而太陽系 將維持100億年。
  • 秒懂三千問|去火星上旅行,需要帶些什麼?
    秒懂三千問|去火星上旅行,需要帶些什麼?到科技逐漸發展的近代 人類通過望遠鏡去研究天體的運行規律 也許未來有一天火星旅行真的可以實現!
  • 潛望鏡變焦鏡頭在相機上發臭,在華為P30手機上卻如虎添翼
    華為P30 Pro的渲染圖顯示了一個方形的10倍變焦鏡頭,低於兩個低放大率鏡頭。上圖:華為P30 Pro的渲染圖顯示,在兩個低放大率鏡頭下,有一個10倍的方形變焦鏡頭。命名的潛水艇管裡面彈出讓人看到什麼年代出水面,一個潛望鏡變焦鏡頭系統使用一個直角鏡隱藏相機年代體內放大機制,而不是像一個長管伸出。外部鏡頭捕捉圖像,將其反射到鏡子上,另一個鏡頭將圖像傳輸到相機的傳感器。理論上,潛望鏡鏡頭將使相機或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能夠創建一個複雜的光學變焦系統,該系統配有類似於長鏡頭管中的電動內部光學元件。
  • 「指尖上的非遺」揚州搓背:名師帶徒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指尖上的非遺」揚州搓背:名師帶徒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2021-01-15 16:12: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 重慶首家民用天文主題樂園開放 可用望遠鏡看到木星上的條紋
    今日,孩子們在重慶遊樂園探索宇宙奧秘,開啟神秘「侏羅紀之旅」。 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今(17)日,2016年重慶市科技活動周「探索宇宙奧秘,開啟侏羅紀之旅」活動就帶領市民感受了這個樂園的奇妙之處。在這裡,市民不僅可以領略到用聲、光、電、霧打造的「恐龍世界」,還能用高倍望遠鏡觀測到木星上的條紋。走進「暗夜星球•恐龍世界主題樂園」,80餘頭大型恐龍模型矗立於園林之中,共同描繪出一幅蔚為壯觀、神奇瑰麗的史前畫卷。
  • 連日本人十一長假出遊都要帶上這幾樣!
    馬上就快到國慶節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快要開始收拾行李只等飛奔去旅遊了吧,身在辦公室,心已在世界各地。
  • 星露谷物語放大鏡怎麼用
    星露谷物語放大鏡具體用法和大部分道具差不多,把需要看的紙條拿在手裡,右鍵就可以用放大鏡看。沒有閱讀過的紙條撿起來會出現在背包中(1張紙條佔據1格),選中滑鼠右擊進行閱讀。放大鏡還有的作用是殺怪砍樹等各種操作有小概率觸發秘密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