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申夢芸
防護服、工作帽、過膝鞋套、醫用口罩、手套、護目鏡、面屏,這一身行頭穿一次需要20分鐘……而這身行頭正是衛生檢疫綜合實驗室工作人員必備。
自新冠肺炎「戰疫」打響以來,四川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的首要任務就是承擔成都海關口岸2019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檢測工作。
成都海關口岸門診部實驗室檢測人員正在做入境人員血液樣本的血常規檢測
實驗室中的戰「疫」者
4月3日,記者來到四川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成都海關口岸門診部)衛生檢疫綜合實驗室,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已經連續奮鬥了很多個日日夜夜了。
隨著全球疫情防控形勢緊張,嚴防境外疫情輸入變成了工作的重點,他們也承擔著出入境人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和血清檢測工作。
成都海關口岸門診部副主任田綠波告訴記者,為了與時間賽跑,儘快完成檢測工作,他們常常需要忍受飢餓和內急,在實驗室一呆就是10個多小時。
成都海關口岸門診部衛生檢疫綜合實驗室檢測人員在實驗室內開展檢測工作
由於長時間戴手套、護目鏡和口罩,檢測工作完成後,田綠波的臉上、鼻梁常常被勒出道道紅痕,雙手還會因為過敏而發紅,這已成為他們工作的常態。
實際上,與田綠波抗疫在一線的,還有其餘20名專業人員,在疫情發生後,他們組成了一個突擊隊,分組輪流堅守崗位,24小時不間斷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血樣檢測工作。
成都海關保健中心工作人員對生物安全轉運箱作消毒處理
從樣本篩查到確診病例需8-10個小時
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專業性強、環節多、步驟複雜、風險高,有一套嚴格的檢測流程。
從成都雙流機場海關旅檢現場關員採集的樣本第一時間就會送至保健中心衛生檢疫綜合實驗室和醫學檢測部進行檢測。
在收到樣本後,高國龍博士帶領的團隊首先要做的是仔細核對樣品和送樣單信息,對樣本進行唯一性編號,樣本和受檢者信息必須一一對應。檢測的第一步是檢測前的滅活處理,檢測人員會按照規範進行病毒滅活。第二步是體系配置,因為核酸檢測是微量檢測,一點點的失誤都可能導致結果的不準確。第三步是檢測的核心環節——核酸提取,這一步驟更為複雜,考驗著工作人員的專業與耐心,也是整個操作中最容易被感染的環節。第四步,檢測人員要將提取的核酸加入到配置的試劑中。第五步進行PCR擴增,利用獲取的螢光信號來實時檢測PCR產物,最終通過擴增曲線判斷檢測結果。
「滅活結束後,就開始對樣本進行核酸提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批樣本篩查時間大概4~6個小時,如果出現疑似陽性樣本,會從技術方法上進行雙複合,採取另一種提取核酸方式再檢查一遍,最終確診時間大約8-10個小時。
成都海關口岸門診部衛生檢疫綜合實驗室檢測人員結束檢測工作
為保障四川口岸安全 提供技術保障
據統計,自開展核酸檢測以來,保健中心衛生檢疫綜合實驗室共檢測樣本7000餘份,單日檢測最多近400份,為口岸一線排查工作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4月1日,據四川省、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通報,此前經成都海關檢測分別為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的2名入境旅客均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成都海關首次從同一航班檢出2例入境人員確診病例,而承擔此次核酸檢測任務的正是保健中心。
保健中心隸屬於成都海關,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旅行衛生合作中心分中心,國際旅行者醫療救助協會(IAMAT)定點門診。主要承擔了國境口岸出入境傳染病監測、公共衛生監測、生物和化學有害因子檢測,以及國際旅行健康服務工作。
記者了解到,2月3日至4月2日,保健中心共為1300餘名勞務、海員、留學生等出境人員,以及100餘名入境人員進行傳染病監測體檢和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