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相比,人類用火、防火的歷史則更為久遠。早於50萬年之前,古人已經開始用火。北京周口店猿人洞遺址火灰燼層化石是人類用火的有力物證。
消防始終是中國歷代社會治理的一個重要共同題目、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火災無情,萬物付之一炬。歷代史書專設五行志、災異志等篇目,對大火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早在遠古時期,古人就開始了火源保存和房屋防火材料的探索和實踐;商代卜辭甲骨上有了最早關於火災的文字記載;西周時期的《周易》一書中,「既濟」一卦表述了「防患於未然」的樸素思想;夏商周時期,出現了最早的消防法律條文和消防主管機構;漢代,消防管理機構繼續發展完善,「東井滅火」井欄陶器展示了最早的專業消防隊員圖案形象;西晉時,消防律法獨立成篇;宋代,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官辦滅火軍隊——「潛火軍兵」;至明代,建築防火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出現了無梁殿建築形式,建築材料全部採用磚瓦,耐火性能良好。徽派建築為防止火燒連營大量採用封火牆建築形式。紫禁城展示了完善的消防水系和防火規劃。清末,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消防警察機構在天津設立,各地民間救火會繁榮發展,上海率先成立救火聯合會,天津地區的民間救火會更多達80餘家。在天津樂安水會復原場景中,可以看到製作精良的人力唧筒,和水桶、火鉤、火叉、葫蘆燈等整套的滅火器具。清代,消防泵浦、消防車、滅火藥劑等先進消防技術相繼從西方引進,城市消防栓、火警電話開始安裝,消防工作發展的腳步不斷加快。
民國初期,消防管理模式和具體措施日趨規範,消防法制日趨健全。火災登記統計管理和建築消防審核制度開始實行。同時,民國時期多種政權更迭、並存,消防管理參照外埠模式,各有變遷,多元同生。
伴隨西學東漸,進一步吸收西方先進消防觀念,一系列書籍編纂出版,逐步與西方接軌。其中,火災初期預防和建築火災預防放於突出位置,成為近代消防觀念的一個重要突破。
民國時期城市供水管網、馬達泵浦消防車、化學滅火劑、電話通訊報警等相繼由外埠引入並推廣使用,民族消防工業興起並逐步興盛。1932年,我國近代最早的消防企業—上海震旦機械鐵工廠率利用國外汽車底盤改制成第一輛消防車,我國第一輛以內燃機為動力泵浦的消防車誕生。
近代,民辦消防組織日盛不衰,部分大型公司、廠企也籌辦消防隊。20世紀40年代後,各地陸續籌建義勇消防組織,多為紳商合辦,司職人員多盡義務。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和地方各級消防機構得以設置,消防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正規化和現代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具有中國特色的消防工作體系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建立健全。
「以防為主、以消為輔」的消防工作方針逐步明確。1957年11月29日,我國第一部消防法律——《消防監督條例》頒布,標誌著消防工作步入法制化的嶄新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城市現代化進程加快,火災易發、多發,各類火災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巨大經濟損失。消防工作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消防法制體系不斷完善,火災防範體系不斷加強,以公安消防部隊為主體的滅火救援力量體系逐步形成並完善起來,消防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編輯:楊星
來源:網絡
▼推薦閱讀
外化於行,內化於心——廣安消防「條令條例學習月」系列競賽活動提振官兵精氣神!我和「橄欖綠」的日子還剩多少?【對照自查!】「三合一」場所真的很危險,再不知道就麻煩了【學習貼】春季防火4大要點!一般人不會告訴你這些秘密!【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萬般呵護,不如教兒自護!【忠誠履職、愛民奉獻】廣安消防舉行冬季訓練比武競賽動員誓師大會
記得給小編加油,點個
再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