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垃圾隨處可見,今天唐迎春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電子垃圾,電子垃圾是什麼呢?是跟電子產品有關嗎?跟著唐迎春來了解一下吧,其實電子垃圾是當今資訊時代的副產物,同時也徘徊於「危險廢物」與「可回收物質」之間。
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實在太快,以至於有那麼多的電子垃圾來不及處理。2007年3月,聯合國下屬機構發起一個名為「解決電子垃圾問題」的環保項目,據項目介紹,全球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將很快超過4000萬噸,如果把運送電子垃圾的卡車排列起來,可以繞半個地球。一邊是不斷推陳出新的電腦、手機、數位相機,一邊則是越堆越高的電子垃圾。目前,電子垃圾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為迅速的廢物,仿佛海嘯時的巨浪向地球席捲而來,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在為龐大的、不斷增長的電子垃圾而苦惱。
與傳統垃圾.樣,作為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淘汰品,電子垃圾本身其原有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或丟失,無法再繼續使用;但另方面,作為種成分複雜的廢棄物,它又具備傳統垃圾所不能及的潛在價值。
研究發現,1噸印刷電路板、卡中可提取出0.45千克黃金,而開採金礦時,每噸金礦砂只能提取6克黃金,最多也不過幾十克。除了貴金屬,印刷電路板中還含有銅、鋅:鐵等有色金屬,其中銅的含量更是高達26.8%。銅在我國是比較匱乏的資源,我國約有62%的銅依靠進口,而銅礦中,只要達到2%的含銅量就可以稱為富銅礦,與電子電器線路板中將近30%的含銅量比較起來,電子垃圾可以看作是一種蘊涵巨大價值的再生資源。
即使對電子垃圾進行回收,如果拆解不當,非但起不到回收和降解的目的,還會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家庭作坊式的「地下工廠」非法進行簡單的拆解回收,將無法利用的零部件直接扔掉或焚燒,無疑會汙染空氣、土壤和水體;有些拆解作坊為了把舊家電中的金、銀、鉑等貴重金屬提煉出來,採用酸泡和火燒等野蠻操作,所產生的大量廢液、廢渣和廢氣會造成嚴重汙染;由於沒有什麼保護措施,工人長期暴露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容易導致皮膚潰爛、血液病、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和腎結石等多種疾病,與其他非電子垃圾拆解地區相比,皮膚損傷、頭痛、眩暈、噁心、胃病、胃、十二指腸潰瘍等在當地居民中發生率較高。
簡陋的家庭作坊式的電子垃圾手工拆解業為當地居民帶來的不是此看來,電子垃圾實際上已經對人類生存的外部環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因此,要實現電子垃圾的資源再生,必須要在循環經濟理念的指導下,採用有效而經濟的技術手段將電子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消除汙染,變廢為寶,才能實現經濟利益和環境利益雙贏的淘金之旅。
今天帶大家了解了電子垃圾,那大家要合理地安排自己身邊的電子垃圾哦,不能隨便丟棄,這樣「地球媽媽」會病的,要將電子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廢物利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