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下屬熱帶植物園在雲南,園內上萬種植物,都是輕易見不到的

2021-01-15 馮國祥說美食

或許您也曾去過植物園,那裡有許多值得一看的生物,但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縣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卻發現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植物,很多人都沒見過,這裡的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更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植物園,獲得的榮譽稱號還不少,比如「國家知識創新基地」等稱號,這一次我要帶我的小龍女好好地來看看這個充滿神秘感的植物園。

這座植物園是一片原始的熱帶雨林,有無數的奇花異草,有超過12,000種的植物被採集,佔地約250㎡,其中參天大樹更是無處不在。野生果樹、水草等也都生長在這裡,總的來說,這裡幾乎全部聚集了較為罕見的植物。

踏入植物園便有一種神秘的感覺,讓我們想要探索其中的奧秘,想要看清楚這個植物園的全貌,就用上了無人機,在無人機拍攝的照片中,一眼就能看出一條渾濁的小河,把這片區域分隔開來,一邊是居民居住的地方,另一邊是叢林,當天的天氣很好,陰雲籠罩使這個地方又增添了神秘。村寨四面環山,這裡的交通算得上是平淡無奇,在烏雲的掩映下,便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畫卷,瞬間引起人們對這個地方的興趣。

走進園子裡看到的是參差不齊的高大樹木,這些熱帶雨林裡的高大樹木我聽不到,也不知道有沒有見過,這裡的人也比較細心,把這些樹的名字寫在標牌上,便於遊客觀賞和認識。高樹一眼望不到頭,但矮樹站在眼前,有時還是要低著頭才能看得見,最讓人驚訝的就是樹幹,樹幹並不像我在城市裡常看到的那條路的樹幹,這裡的樹幹形狀奇特,有的長得層層紋理,有的帶刺,給人一種孤傲的感覺,還有的樹幹比較嬌小,連根都往外面長。我還告訴小龍女,要小心點,別去破壞這些樹。

最後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紙莎草,據說這個紙莎草還是用來造房子的木料,有些紙莎草長在水裡,樹根也深扎在水裡,但有些紙莎草長在岸邊,樹根入土的能力較差就露在外面,樹根長得長短不一,看起來很吸引人。

小河上的木橋彎彎曲曲,三位穿著傣族姑娘服裝的遊人,撐著油紙傘在橋上漫步,景色十分美麗,他們所穿的油紙傘與橋上油紙傘裝飾相結合,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要說這座木橋的上部建築還挺別致,不但有油紙傘倒立的裝飾,而且上面的綠化也很不錯。這次到植物園來,小龍女也被這麼一個神秘的地方吸引住了,在這裡我們過得很愉快。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道,西雙版納土地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的0.2%,目前卻擁有約5000種高等植物、102種哺乳動物佔全國、427種鳥類、98種兩棲爬行動物和100種淡水魚,有153種本地種和56種珍稀瀕危物種。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記者團合影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和曉)螳螂會有「少女心」嗎?絞殺榕的最高境界什麼?無刺蜂長什麼樣?12月5日,「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帶著各樣疑團探訪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了解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生命多樣性。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成果引人矚目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採訪團參觀植物園史館、名人名樹園、蔡希陶紀念館、奇花異卉園+樹木園、棕櫚園、腦香園、博物館+民族植物園、苗圃、綠色石林、熱帶雨林等,以科學的視角,了解雨林的組成、神奇的動植物現象;訪談植物學專家,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從理論到實踐的可持續發展。
  • 亞洲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在天津開張納客(圖)
    花卉廳    中廣網 6月18日消息(記者趙凱通訊員羅自強) 6月18日上午,亞洲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在天津市西青區開張納客。    該植物園於2001年10月動工,2003年5月1日建成,總投資2.6億元,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匯集熱帶、熱帶雨林、亞熱帶和沙漠氣候等各類植物三千多種,分為綜合服務廳、四季花卉廳、科普教育廳和熱帶雨林廳四個部分。    一進觀光園,首先是綜合服務廳。在花卉廳入口處,一座毛主席1959年視察天津市西青區中北鎮曹莊子的雕塑分外醒目。
  • 北京市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呀路古熱帶植物園!
    北京呀路古熱帶植物園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熱帶植物園,佔地面積300畝,是集熱帶植物觀光、熱帶水果採摘、科普教育、餐飲會議、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遊覽景區。土司堡建築群有著其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牆面上圖騰臉詮釋了其深厚的歷史淵源,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象徵著得成正果。
  • 北京植物園放飛真蝴蝶 從雲南引進蛹在溫室中孵化
    昨天,到北京植物園熱帶展覽溫室過年的遊客,在飛舞著的上千隻色彩斑斕的蝴蝶陪伴下度過了愉快的一天。昨天,記者在植物園的熱帶溫室看到,與外面的天寒地凍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流水潺潺、垂柳依依、彩蝶翩翩的景致。美麗的蝴蝶纏繞在遊客中,時而從人們的頭頂飛過,時而停歇在花叢中,引得大家舉著相機追拍。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地處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倉鎮,佔地面積1100公頃。這裡是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
  • 色誘獵物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再次出現蘭花螳螂
    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這裡看見了被譽為「昆蟲皇后」的蘭花螳螂。(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據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
  • 雪梨皇家植物園,綠地,藍天,白雲,高樓總能構成一幅美好的畫面
    因為皇家植物園地處市中心,綠地,藍天,白雲,高樓總能構成一幅美好的畫面。在皇家植物園也能找到很好的角度拍攝雪梨歌劇院。在這裡,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們在休閒放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面。整個皇家植物園奼紫妍紅、流光溢彩……奇花異草應有盡有。
  • 海南熱帶植物園:遊客踏青遊玩好去處(配組圖)
    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4月5日,清明假期,許多遊客攜家帶口到海南熱帶植物園踏青遊玩。        海南熱帶植物園是中國熱帶植物資源寶庫,也是世界熱帶作物資源的縮影,被中外譽為「熱帶植物王國」。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今年7株貝葉棕開花
    今年4月以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的7株貝葉棕紛紛開花。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目睹了萬花齊放的這一熱帶雨林奇觀。圖片來源: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昆明理工大學 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起源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在這裡進行了長期的古植物學研究,並與昆明理工大學在地質學、年代學方面進行了廣泛合作。近日,科研人員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多樣性》上。鼠刺屬是虎耳草目鼠刺科小喬木或灌木。
  • 越南波圍國家公園主任一行訪問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圖)
    越南波圍國家公園園主任一行訪問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2004年10月30日-31日,越南波圍國家公園(Bavi National Park)園主任Do Khac Thanh先生、科技處處長Tran Minh Tuan先生、檢疫站站長Nguyen Van Dien先生及河內林業大學教授Tran Van Mao先生等一行6人訪問了版納熱帶植物園。
  • 西雙版納植物園告訴你
    (中新社記者 康平 12月5日 攝)△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四數木 (中新社記者 康平 12月5日 攝)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雲南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裡的別樣護花使者
    胡建湘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正高級工程師,幾年前景東縣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合建景東亞熱帶植物園,擅長建園的她被安排到這裡,從此與園裡的150餘種蘭花相伴。條件雖然艱苦,但看著蘭花一株株種下去,然後開花,不看到這個開,就看到那個開,胡建湘的心情就會跟著舒暢。
  • 深圳仙湖植物園將開放兩新景點
    沿著步道慢慢深入溝谷,可隱約聽見潺潺流水聲和時斷時續的鳥叫和蟬鳴,上百種植物生活其間…….幽溪屬於仙湖植物園孢子植物區的專類區之一,起於桫欏湖,止於湖區大草坪,長度約300米,大部分區域被茂密的次生林所覆蓋
  • 海南熱帶植物園:白天玩項目 夜晚燈光秀 遊客嗨翻天(配組圖)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品種多樣的「熱帶植物王國」、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炫目的燈光秀、炫酷的科技體驗……1月1日,記者在海南熱帶植物園看到,園區推出的娛樂項目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前來體驗,特別是夜間推出的2021海南西部夢幻燈光秀吸引了3000名遊客前來觀賞。
  • 走,去植物園看珍稀仙人掌
    晨報訊 (記者 冷靖華 通訊員 劉穎 見習記者苗劍攝)昨起至5月7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在園內景觀溫室,舉辦全國最大規模的多漿多肉植物花卉展。此次展覽將集中展示近2000個原產世界各地的多漿多肉植物品種,成為目前國內品種規模最大的一次多漿多肉植物展覽。
  • 深圳仙湖植物園「蕨類中心」17日對公眾開放
    1997年,植物園保種團隊將從各地引種回來的部分蕨類沿著溪流兩側種植,一是增加植物多樣性,二是將保種植物進行景觀展示。2018年初仙湖植物園成立了孢子植物區原生態景觀模擬改造項目,2018年9月的超強颱風「山竹」對該區域造成了巨大破壞,為了修復原有次生景觀,並在此基礎上打造獨特的雨林溝谷景觀,仙湖植物園園容團隊充分利用原有溝谷地形,增加了多種蕨類植物等耐蔭植物,在溪流盡頭的略微平坦、開闊之地,以苔蘚和蕨類植物為主,以天南星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棕櫚科等熱帶、亞熱帶代表性植物搭配布置,並充分利用枯木、石頭等原廢棄材料做骨架
  • 武漢植物園有株「見血封喉樹」,可被開發成藥物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3日訊(記者陳奇雄)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景觀溫室內,栽種著一株有世界上最毒樹木之稱的「見血封喉樹」。它又名箭毒木,已在該園中居住了十年之久。中科院武漢植物園中的「見血封喉樹" 通訊員陳長麗 攝12月13日,該植物園科普部工作人員陳長麗在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時介紹,這株見血封喉樹,是園方於2009年從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引進來的,一直栽種在園內景觀溫室內。它的生長狀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