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裡的別樣護花使者

2021-01-08 金臺資訊

人民網景東4月18日電 (程浩)和山裡的蘭花待一起的時間長了,55歲的胡建湘說話輕柔,給人一種寧靜舒適感,和蘭花淡雅的氣質很搭。

胡建湘是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正高級工程師,幾年前景東縣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合建景東亞熱帶植物園,擅長建園的她被安排到這裡,從此與園裡的150餘種蘭花相伴。

條件雖然艱苦,但看著蘭花一株株種下去,然後開花,不看到這個開,就看到那個開,胡建湘的心情就會跟著舒暢。

來建園 為了「讓自己不後悔」

這天一早,像往常一樣,聽著鳥叫聲、河流聲,胡建湘戴著遮陽帽,踩著一雙看不清原本顏色的布鞋,在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蘭園的土路上穿行。不時看看路邊或長在樹上、或在石頭縫裡、或在土裡的蘭花,遇到開花的,她拿出手機拍照,導在電腦裡,當資料用。

3年前來這裡時,胡建湘花了好長時間,工作才正兒八經進入正軌。

景東亞熱帶植物園地處無量山和哀牢山之間,這裡物種資源豐富,可位置卻偏僻,離縣城20公裡不說,周邊也沒啥地方可逛,回一次西雙版納得10多個鐘頭。領導當初安排胡建湘來這裡,「年齡大了,幹不動,也怕幹不好。」她內心是牴觸的。「不來的話,你會後悔的。」領導沒多說。胡建湘被這麼一說,決定來試試,順便「讓自己不後悔」。

來了後發現,山上全是雜草,路也沒有,胡建湘帶著工人跌跌爬爬,邊清理山坡,邊開土路。為了日後的景觀效果,她把蝦子花、迎春花等原有物種保留下來,交待工人要保護好。

山上勞作,被蚊蟲叮咬是常事,被咬後奇癢無比,到現在胡建湘胳膊上還有被叮咬後留下的疤。山上常有蛇出沒,胡建湘見過拳頭粗的一條,「估計是蟒蛇。」從事植物相關工作30多年,她說自己不怕蛇。

蘭花種養不簡單

有了路,山清理了,胡建湘帶著工人建園子。植物園有個苗圃,有同事從普洱市各個縣區的山上收集回來的蘭花,品種佔整個普洱市蘭花品種的三分之二。培育後,胡建湘把它們移栽到幾百米外的蘭園。

蘭花移栽並不簡單,拿地生蘭來說,得先把表土挖掉10公分,再把下面三四十公分的土清理掉,放上落葉,把表土填回去,再移栽蘭花。很多蘭花附在樹上,得用繩子或細鐵絲把苗固定在皮比較粗躁的樹上,然後附上牛糞,定期噴羊糞水,這樣蘭花成活的機率更高一些。

蘭花要長得好,監測很重要。每周一早晨是胡建湘的固定觀測時間,蘭花是在打花苞還是在開花,或是盛花,每個品種她都要記下來。

幾年培育後,目前蘭園裡有沼蘭、地寶蘭、玉鳳花、大根槽舌蘭、華西蝴蝶蘭、寬葉線柱蘭、紫花美冠蘭等原生蘭科植物,是多樣的區域蘭科植物生長的理想之地。

只要自己在,就要把這些蘭花守護好

周邊村民有養蘭花的習慣,胡建湘在蘭園入口處設置了一塊特殊區域,專門收集村民捐贈的自養蘭花。村民參與感挺強,目前已收集到捐贈的蘭花品種40餘種,這讓胡建湘很欣慰。

為增強和村民互動,胡建湘專門建了微信群,定時拍一些照片發群裡,讓村民們知道捐贈蘭花的生長情況。有村民不時詢問蘭花種養知識,胡建湘樂於告知。

我國是《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締約國之一,所有的蘭科植物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保護範圍,是植物保護的「旗艦」類群。在胡建湘看來,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景東亞熱帶植物園裡蘭科植物種類很多,自己作為植物保護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將收集到的蘭科植物管理和保護好。

在景東亞熱帶植物園工作近3年時間,胡建湘說自己已把蘭園當成自己的孩子,55歲的她不知道還會在植物園待多久,但她說:「只要自己在一天,就要把這些蘭花守護好。」

此時,山間幾株不知名的粉嫩蘭花正羞答答地開著。

相關焦點

  • 多種苦苣苔在景東植物園得到收集保存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通過科研人員持續多年的野外引種,多種苦苣苔在景東亞熱帶植物園得到收集保存景東亞熱帶植物園引種工作人員這些年來從野外引種了20餘屬、近50個種的苦苣苔科植物,其中扇葉直瓣苣苔、網葉馬鈴苣苔、景東短簷苣苔為特有種,單座苣苔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二色石蝴蝶為中國分布新記錄種。(記者 陳雲芬)來源:新華網雲南頻道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和昆明理工大學 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起源
    它具有較早的地質時代,對解決東亞常綠闊葉林的起源問題有重要作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在這裡進行了長期的古植物學研究,並與昆明理工大學在地質學、年代學方面進行了廣泛合作。近日,科研人員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多樣性》上。鼠刺屬是虎耳草目鼠刺科小喬木或灌木。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探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記者團合影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和曉)螳螂會有「少女心」嗎?絞殺榕的最高境界什麼?無刺蜂長什麼樣?12月5日,「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記者團帶著各樣疑團探訪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了解熱帶、亞熱帶地區的生命多樣性。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成果引人矚目
    雲南網訊(記者 李悅春)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截至2019年9月,在佔地面積約為1125公頃的植物園裡,收集有活植物13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還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0公頃的原始熱帶雨林。
  • 披星戴月的「護花使者」
    作為「護花使者」,每年一到高溫季節,園林工人就特別忙碌,除了白天要為城區綠植修剪枝葉,晚上還得加班為植被澆水養護,一天二十四小時,幾乎四分之三的時間都在大街小巷忙碌著。
  • 北京市最大的熱帶植物園——呀路古熱帶植物園!
    北京呀路古熱帶植物園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熱帶植物園,佔地面積300畝,是集熱帶植物觀光、熱帶水果採摘、科普教育、餐飲會議、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遊覽景區。土司堡建築群有著其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牆面上圖騰臉詮釋了其深厚的歷史淵源,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象徵著得成正果。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走進神奇美麗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記者 劉丹楓 報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位於雲南省勐臘縣勐侖鎮,海拔570m,年平均氣溫21.4℃,系我國著名植物學家版納植物園佔地面積約1125公頃,收集活植物13000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保存有一片面積約250公頃的原始熱帶雨林,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的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
  • 色誘獵物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再次出現蘭花螳螂
    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這裡看見了被譽為「昆蟲皇后」的蘭花螳螂。2011年,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多次發現了蘭花螳螂。2013年,又先後發現了兩隻蘭花螳螂,一白一粉,為不同年齡的雌性螳螂。體型稍小的白色螳螂為純白色,躲在梔子花上,難以辨識。被細心的園林管理員發現;另一隻雌性螳螂為粉紅色,個子較大,優雅地趴在大海芋葉子上面。蘭花螳螂的美麗,遭到了人為捕殺,飼養蘭花螳螂當寵物讓它們的身價不菲,也有的被變成了標本展覽。
  • 熱帶植物的百科全書,匪夷所思的植物王國,興隆熱帶植物園
    但在北方除了在溫室裡很難看到爭奇鬥豔的熱帶植物,因此這次來海南特意去了趟興隆熱帶植物園,讓孩子在風景秀麗的植物園內與神奇、美麗、獨特的熱帶、亞熱帶植物有個親密的接觸,來豐富他的知識庫。興隆熱帶植物園,位於海南省著名風景旅遊區興隆溫泉旅遊區內,這裡三面環山,東臨南海,距海邊僅10公裡左右。
  • 北京植物園放飛真蝴蝶 從雲南引進蛹在溫室中孵化
    北京植物園放飛真蝴蝶 從雲南引進蛹在溫室中孵化昨天,到北京植物園熱帶展覽溫室過年的遊客,在飛舞著的上千隻色彩斑斕的蝴蝶陪伴下度過了愉快的一天。昨天,記者在植物園的熱帶溫室看到,與外面的天寒地凍形成鮮明對比,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派流水潺潺、垂柳依依、彩蝶翩翩的景致。美麗的蝴蝶纏繞在遊客中,時而從人們的頭頂飛過,時而停歇在花叢中,引得大家舉著相機追拍。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地處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倉鎮,佔地面積1100公頃。這裡是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
  • 現在快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看宛若星河的螢火蟲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在西雙版納植物園裡山山水水
  • 東亞冬季風增強致橫斷山區雪松消失
    日前,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助理研究員蘇濤博士與合作者研究發現
  • 中科院下屬熱帶植物園在雲南,園內上萬種植物,都是輕易見不到的
    或許您也曾去過植物園,那裡有許多值得一看的生物,但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縣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卻發現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植物,很多人都沒見過,這裡的植物種類十分豐富,更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植物園,獲得的榮譽稱號還不少,比如「國家知識創新基地」等稱號,這一次我要帶我的小龍女好好地來看看這個充滿神秘感的植物園
  • 夏天植物園裡的它們,你認識幾個?
    石蒜不喜歡被暴曬,因此植物園會依照它們的習性把它們種在陰涼的樹蔭之下。這樣一來,原本單調無味的灰暗林蔭裡自然就有了美麗的光彩。(圖為鹿蔥,圖片來自網絡)最早盛開的石蒜是鹿蔥,粉紅色的喇叭形大花朵,四方圍坐在半米高的花葶之上。因為花朵美麗,又正巧是盛夏盛開,於是有人叫它「夏水仙」。
  •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道,西雙版納土地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的0.2%,目前卻擁有約5000種高等植物、102種哺乳動物佔全國、427種鳥類、98種兩棲爬行動物和100種淡水魚,有153種本地種和56種珍稀瀕危物種。
  • 植物園裡的景觀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植物園裡的景觀獨特性體現在哪些方面?植物園的景觀特性主要體現在專類園、園路景觀、獨賞景觀、建築等方面。結合國內外植物園的特點探討突出其景觀獨特性的思路。比如杭州西湖景區內的植物園就很注重和文化的契合,尤其是靈峰探梅、花港牡丹展、金秋賞桂已經成為西湖旅遊的重頭戲,具有相當的知名度。2 園路景觀—— — 凸現植物園的特色園路如同遊人的載體一樣,是一系列序列的載體,大的序列又由子序列構成。實施精心組織的、有個性的空間序列,才能獲得藝術格調高雅而又富於創造性的景園整體環境。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今年7株貝葉棕開花
    今年4月以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的7株貝葉棕紛紛開花。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裡目睹了萬花齊放的這一熱帶雨林奇觀。圖片來源: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2017-12-21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雲南作為中國第二大林區——西南地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其擁有巨大的森林碳儲量。因此,研究不同溫、溼條件下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現狀及時空特徵,探討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可以為不同森林生態系統碳源-匯能力的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為預測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區域生態系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支持。
  • 川滇黔單車自駕遊(六)臨滄-緬甸-熱帶植物園
    補充:在打洛和緬甸勐拉的景點區裡,最好什麼也不要買,都很黑。(不過煙還可以在打洛買,砍價要狠。)在緬甸非景點區的小店鋪裡倒是能淘到不少好貨,一些特色食品、日用品在景洪市裡也能買到,也不貴。  10月10日 星期日 景洪—傣族園—熱帶植物園  從景洪向東南方向行駛約50公裡來到勐罕(橄欖壩)——西雙版納傣族園,沿途路況還不錯,就是彎道比較多,不過已經很習慣了。園裡有5個傣族村寨,村中各個傣家竹樓都是可以上去參觀的。傣族語裡「曼」就是村子的意思,所以每個村的村名裡都有個「曼」字,比如「曼乍」、「曼將」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