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歷史長河中的隻字片語之國:青海湖畔的乙弗勿敵國
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魏晉南北朝亂世之時,在青海湖畔的乙弗勿敵國雖然只在歷史上留下隻字片語,但它的一生卻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大動蕩、民族大融合的縮影。
(三國兩晉南北朝示意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亂世,這一時期,北方許多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隨之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地方割據政權。
其中,就有在青海湖畔的乙弗勿敵國。這個神秘的國度在歷史中只留下隻字片語,即《北史》中的:
「吐谷渾北有乙弗勿敵國,國有屈海,周迥千餘裡,眾有萬落,風俗與吐谷渾同。然不識五穀,唯食魚及蘇子。蘇子狀若中國枸杞子,或赤或黑。」
(乙弗人主要圍繞著青海湖聚居)
01北方的來客
三國時期,鮮卑族各部紛紛南下,佔據了甘肅、寧夏、陝北一帶。279年,河西鮮卑定居到武威、古浪一帶,改牧為農。後涼時期,鮮卑禿髮部在首領禿髮烏孤的帶領下,漸漸發展起來,被後涼封為冠軍大將軍、河西鮮卑大都統、廣武公。
394年,鮮卑禿髮部為了徹底徵服河西鮮卑各部,對摺掘和乙弗發起攻擊,迫使乙弗鮮卑遠遁至青海湖一帶。
乙弗鮮卑遷徙到青海湖畔後,「養民務農,修結鄰好。」開始了相對穩定的生活,其聚居地大致包括今青海省共和縣、剛察縣、海晏縣以及海西州的烏蘭、天峻一部,與禿髮部建立的南涼和乞伏氏建立的西秦為鄰,境內物產豐富,水草豐美,乙弗人逐漸形成了萬餘落(戶)的部落國。
(鮮卑貴族復原圖)
02夾縫中成長的乙弗勿敵國
兩晉時期,河西走廊和河湟一帶的割據勢力為了爭奪地盤不斷混戰,實力薄弱的乙弗勿敵國在夾縫中生存,有時還不得不臣服於某一強大的政權,以求自存與自保。
398年,後涼楊軌發動叛亂,自稱涼州牧,但被呂篡擊敗,退居到廉川(今甘肅永登)一帶,後又遭到羌族梁飢所襲擾,被迫率殘部撤至青海湖一帶,襲擾乙弗勿敵國,逐其民據其地。不久,楊軌率部東進投靠南涼,乙弗人重返家園。
399年,禿髮烏孤建立南涼,乙弗勿敵國與之為鄰,由於力不如人,為了自保乙弗人不得不向南涼稱臣,不過由於南涼與周邊政權之間的戰爭不斷,無暇西顧,乙弗勿敵國獨立如初,國家內政基本不受影響。
414年,禿髮傉擅出兵進入青海湖地區,掠奪乙弗牲畜四十餘萬頭,致使乙弗勿敵國遭受重大損失。
429年1月,北涼出兵越過祁連山南下,攻佔了湟水流域。與此同時,吐谷渾北渡黃河,向北推進,環湖地區被吐谷渾佔領,青海湖畔的乙弗勿敵國被併入吐谷渾。
444年,北魏晉王伏羅率兵徵討吐谷渾,吐谷渾王慕利延不敵被迫遠逃,併入吐谷渾的乙弗人首領匹知降魏。北魏軍隊撤退後,吐谷渾王慕利延捲土重來,乙弗人重歸吐谷渾,隨著時間的推移,乙弗人逐漸融入到了吐谷渾族中去。
(反映乙弗人生活情景的青海省天峻縣的盧山巖畫)
03有城郭的乙弗人
乙弗人在西遷、南下過程中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在定居青海湖畔後,其社會文化形態明顯高於周邊其他少數民族,雖然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生產方式,但也是有城郭的民族。
不過,乙弗人卻是「有城郭而不居」,城郭對於他們而言更多的是一種王權的象徵和宗教的場所。近年來,在布哈河一帶發現有古城多座,有的規模還相當大,這些古城有的是乙弗人自行修建,有的則是漢代城池被乙弗人「繼承利用」。
乙弗人進入青海湖地區後,受周邊鄰近民族的影響,形成了薩滿教和佛教並存的局面,在青海天峻縣關角鄉西王母石室遺址發現了一些帶著「長樂未央」、「常樂萬億」銘記的瓦當。從「長樂」、「未央」銘記瓦當可以推斷出這裡曾是雄偉的建築,修建於漢代。
北涼國王沮渠蒙遜攻打乙弗時,信佛的沮渠曾到西王母石室祭拜,從中我們可以提煉出有用的信息:西王母石室是一處修建於漢代被乙弗人「繼承利用」且保存良好的建築。
04乙弗勿敵國的人口、政治和經濟
(一)人口
乙弗由於善於明哲保身,沒有過多地參與到河西鮮卑的反晉戰爭中,遷徙較為順利,也和漢、氐、羌、匈奴等民族和睦相處,因戰爭而死亡的人口相對較少。
另外,乙弗鮮卑定居青海湖地區後,奉行開放包容的民族政策,融合了當地羌人而實力大增,人口繁衍較快,根據《資治通鑑》記載,418年,乙弗勿敵國的人口已達二萬多戶;而《晉書》的記載則認為有三萬戶之多。
(二)政治
在青海湖畔定居後,乙弗受中原文化影響較小,維持著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氏族生活方式,乙弗勿敵國沒有設立任何職官,也沒有成立軍隊,沒有成文法律,實行酋長制統治。
乙弗人的婚姻習慣與吐谷渾相同,保持著氏族社會的傳統,父兄死後,可以收母、嫂為妻。人死後實行土葬,衣著服飾與吐谷渾人相同。
(青海湟魚)
(三)經濟
乙弗人遷至青海湖後,依舊保持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生產方式,主要牧養馬、牛、羊、駝等,牲口能夠自產自足。乙弗人環青海湖而居,盡得漁、鹽之利,青海湖盛產「湟魚」,乙弗人的到來,開創了青海湖漁產業的大規模開發先河。
乙弗勿敵國有鹽池,可滿足國人的生活需求,但由於開採方式落後,且交通不便,池鹽難以銷往內地。南部的河谷地帶盛產「蘇子」,即今「栒子」的訛音。栒子是一種產於山巖地區的植物,紫花紅果,類似枸杞,既可鮮吃又可幹吃。
(栒子)
05魏皇室中的乙弗皇后
乙弗人首領匹知降魏後,送兒子乙環(注音huán)到魏都平城為質子。乙弗人膚色較白,男子英俊威武,女子貌美如花。乙環的女兒貌美多姿、賢惠明理,被魏文帝冊封為皇后,這就是魏皇室中的乙弗皇后。
「後性好節儉,蔬食故衣······又仁恕不為嫉妒之心,帝益重之。」
時值柔然國力強盛,不時南下,為了拉攏柔然,文帝不得不又娶柔然公主鬱久閭為後,廢乙弗皇后為尼。鬱久閭性好妒,常與文帝為出家在外的乙弗皇后爭吵,後柔然以此為理由舉兵南下,文帝不得不違心將乙弗皇后賜死,時年31歲。
(麥積山石窟第43窟中的塑像就是按照文皇后乙弗氏的形象建造的)
06結語
乙弗鮮卑人先是從北方遷徙至青海湖一帶與羌人、吐谷渾人融合,後又融入吐蕃人中成為了藏族先民的一部分,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古代東北和西南兩大地區的民族之間的交流,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作為一個弱小的少數民族割據政權,青海湖畔的乙弗勿敵國最後依然未能避免被吞併的命運,它的一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大動蕩、民族大融合的縮影,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慈禧太后真是教科書所說的「老頑固」嗎?真相大跌眼鏡|百家故事
美麗背後的血與淚:俄羅斯琥珀產業的前世今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英國首相:洗手時要唱兩遍生日歌|百家故事
感謝瘟疫,讓一個普通的蘋果砸在了一顆偉大的腦袋上|百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