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印度GDP總值超越英國和法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或許是被這樣的好消息衝昏了頭腦,不少的印度人都認為,他們的首都新德裡和我們中國北京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差距,在某些方面甚至更為發達,這就讓三弟和很多觀眾一樣感到十分困惑。
為什麼印度人總是有一種「迷之自信」呢?今天三弟就來帶大家一起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新德裡算是全印度發展得最好的幾座城市之一了,它是印度的首都,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
東北緊連舊德裡,也就是沙賈漢納巴德,整個德裡國家首都轄區面積1482平方公裡,根據聯合國2014年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報告》顯示,新德裡人口突破2500萬,位居世界第二,超過人口2100萬的孟買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當地的主要產業為IT 電信 金融 媒體和旅遊業。
新德裡位於印度的西北部,是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分界處,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南方附近,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從城東緩緩流過,河對岸是廣闊的恆河平原,地勢略高 較少洪澇。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平原應該是最適合經濟發展的地形,各種高樓大廈和基礎設施,能夠以更小的難度和更低的成本建造,且更容易組建發達的交通環線網,我們中國的成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想致富 先修路」,這充分體現了一個發達的交通線路網,對於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新德裡也是全國交通的中心,有5條國家級公路 6條鐵路與全國各地相通。
截止2016年,德裡開通運營了總共9條地鐵線路,全長310千米 227個車站,而公交巴士則承擔了全市大約60%的客流量。
新德裡的各種基礎設施雖說十分完善,無論是規劃還是綠化,都是大城市的樣子,但是市中心幾乎被外圍的貧民區包圍,大大小小貧民區一百多個,尤其是東西兩側巨大的貧民區,居住著數百萬人口,低矮密集的棚戶非常壯觀,和城市內的繁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甚至可以用兩個城市來形容。
這些貧困人民每天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當地政府幾乎不會過問居住在這裡的人民,任其自生自滅。
簡單了解了一下新德裡之後。大家再和三弟一起來看看北京。北京地處中國北部 華北平原北部,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東與天津毗連,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整體地形西北高 東南低。
作為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北京的經濟發展速度十分驚人,2019年時GDP總值達到了35371.3億人民幣,中國絕大多數的國有企業總部,都設立在北京。
並且擁有全球最多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北京商務中心區聚集有,大量國際性金融商務辦公設施及摩天大樓,中關村地區則集中了中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
要論
交通能力,新德裡更是望其項背,北京是中國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的樞紐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共有1167千米的高速公路和6162千米的城市道路,北京地鐵是世界上運營裡程最長,客運量最多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截至2019年12月,軌道交通路網運營線路達23條,總裡程699.3公裡,車站405座 包括換乘站62座 。
2017年時,北京地鐵年乘客量達到45.3億人次,日均客流為1241.1萬人次,單日客運量最高達1327.46萬人次。
首都國際機場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場之一,旅客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二,而大興國際機場更是頻繁刷新大家的認知,2019年9月25日正式通航後,僅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完成旅客量吞吐量313.50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362.3噸。
北京作為我們中國的首都,一直都是國內最現代化的城市之一,三弟隨便找幾張對比圖,都能夠「完爆」新德裡。
印度人再怎麼吹噓自己的首都,在我們看來,不過就是自欺欺人罷了,但是你要說他們真的看不到自己的差距嗎?其實也不是,只不過都被他們給刻意的忽略了。
其實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的確是非常落後,甚至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因此印度成為殖民地之後,英國人也間接的幫助了印度的發展,讓印度人能夠接觸到更為廣闊的世界。
而且在冷戰期間,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對於印度的態度都是非常友善,在經濟和軍事等領域給予了大量的幫助,有這樣兩個「霸主級」國家當朋友。
印度人當然會覺得自己就是亞洲地區的老大,對於自己「印度人」的身份也是相當自豪,固執的認為,他們就是世界上僅次於其他幾個歐美強國的超級大國,雖說中國的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確非常強悍,但是在印度面前,那也是「小菜一碟」。
大家也都知道,印度是除了我們中國之外的第一大人口大國,人口總數14億,但是和我們中國相比,印度的貧富差距大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富人們每天能夠吃香喝辣,擁有著體面的工作,財富 地位 名聲唾手可得。
反觀一下窮人,那些底層人民每天過著「奴隸」一般的生活,從生下來開始就被打上了「下等人」的標籤,除了極少數的幸運兒之外,大部分的低種姓人一輩子都只能從事著骯髒汙穢的工作,得到的回報更是少的可憐。
種姓制度雖說在法律層面上已經被廢止,但是在思想層面卻仍未得到解放,那些高貴的婆羅門和剎帝利,根本沒把身份卑微的首陀羅和「賤民」達利特放在眼裡,這也難怪會有不少的外國人戲稱,「印度只有1億人口,因為還有12億的奴隸」。
而且宗教對於印度的影響實在是太深遠了,宗教的影響深入到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絕大部分印度人都崇拜神靈,全印度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也就是說將近10億人口都信奉該教。
由於中國人並不重視神權和宗教,因此在印度人看來,中國根本就不是什麼對等的競爭對手,他們相信有「神靈護佑」的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幸運兒」,無論是在任何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我們中國之所以能夠擁有今天這樣的成績,那可是一點一點從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在趕跑侵略者之後,我們從未忘記那段歷史,從零開始奮起直追,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逐漸超過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強國。
假如說印度人的自信心是空穴來風,那麼我們的民族自信就是腳踏實地,用自己的實力換來的,印度人的迷之自信不過就是「紙老虎」,除了他們自身之外,估計也沒多少人會真正看好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