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面上的新能源車型選擇越來越多,人們對於新能源車的需求也不再只是單純的指標和代步,不斷推陳出新的配置以及竿頭日上的續航增長也讓電動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作為幾何品牌旗下的首款SUV車型,幾何C剛好身處競爭最為激烈的純電緊湊級SUV裡,它在面對如此多對手時又將拿出怎樣的實力應對?
輕鬆舒適的駕乘體驗
幾何C有550km和400km兩個續航版本,全系採用單電機前驅布局,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達到了310Nm,官方百公裡加速成績是6.9秒,從參數來看,這幾乎達到了2.0T的水平,對於一臺SUV來說是一個絕對夠用的水平。
雖然動力看起來直逼性能車,但實際上它開起來並不暴躁,在默認的ECO模式和ECO+模式下油門的調教得並不是很激進,扭矩釋放比較線性,即使堵車時也一點都不竄,日常駕駛很舒服。只有在Sport模式把油門踩到後半段時,才會感覺到這是一臺動力很強悍的車,一點都不慢。
除了動力釋放比較線性以外,在動能回收方面同樣做得比較線性,當動能回收力度調到最大時,鬆開油門後需要大概一秒時間逐漸達到動能回收最大值,避免『一松油就像急剎』的不平順感。
幾何曾在多個場合都強調了它的SEM智能能量管理系統以及SOC計算邏輯加權,所以續航測試本應該是試駕的重點,但因為試駕活動只有一天,沒辦法做很嚴謹的續航測試,只能給一個簡單的數據作為參考:我們一整天一共跑了124km,表顯續航掉了147km,考慮到試駕路程有爬山、急加速還有十幾公裡的逆風行駛路段(平潭作為全國最大的風力發電場之一,風是相當大的),對於這樣的表現還是比較能讓人滿意的。
NVH方面,幾何C在80m/h以內的各項噪音表現都特別優秀,靜謐性有越級的表現。當車速超過80km/h時,噪音會稍微明顯的提升,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底盤的設定比較偏向於舒適,對細碎震動過濾得很乾淨,在遇到減速帶等大震動時,車內的顛簸才稍微明顯一些,但還算比較有韌性。
得益於低重心設計,車身整體側傾表現還是明顯小於SUV的平均水平。方向盤的尺寸比較小巧,轉向輕盈但阻尼很有高級感,指向性還是不錯的,並沒有太多虛位,開起來比較輕巧、靈活,一點都不笨重。
我還體驗了L2+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它的自適應巡航的加速和減速都比較線性,車道保持功能也不會感覺跟駕駛員『硬碰硬』的較量,能感覺到它介入輔助著車輛維持在車道裡,但不會影響正常操作,雖然還不能完全解放雙手,但作為輔助功能來說算是一套很好用的系統。
延續家族高顏值設計
幾何C傳承幾何品牌「多維流動生命體」設計理念,前臉採用官方稱之為「馭風下壓式」的設計,封閉式中網造型看上去非常有未來感。
LED前大燈採用「一字型」矩陣設計,流水日間行車燈兼具轉向燈的功能。,此外當車輛充電時,燈眉處的充電呼吸燈會被點亮。
車身的長寬高分別為4432、1833、1560mm,軸距為2700mm,定位於純電動緊湊型SUV。車身多處加入了包括隱藏式門把手和主動式進氣格柵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將風阻係數降低到了0.273Cd。
車尾的造型圓潤飽滿,有比較強的層次感,採用了由216顆LED光源組成貫穿式尾燈,燈體長達1.2米,點亮後辨識度很高。
極簡設計風格內飾
幾何C的內飾完全移植了幾何A簡潔而富有科技感的設計,中控大屏幕、旋鈕式換擋機構和細節之處的獨特花紋也提升了車內的精緻感。
中控配備了12.3英寸的多媒體觸控螢幕,搭載了同級領先的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功能相當豐富,配備了導航、車聯網、3D全景影像、手機互聯、智能語音、智能家居等功能。
方向盤後方是一塊5英寸的全液晶儀錶盤,尺寸甚至比現在的主流手機還小,但勝在功能豐富,畫質不錯,同時還配備了抬頭顯示。
幾何C將幾何A上面的空調觸控按鍵改為了實體按鍵,更加利於盲操作,此外空調還配備了CN95 IAPS車載空氣淨化系統。
中控依然配備了E-touch中央超感觸控區,並針對幾何A在強光下很難看清的問題做了改進,並採用了雙擊操作,儘量避免了誤操作。旋鈕式換擋的機構延續了此前幾何A的設計。
幾何C依然提供了環保織布的座椅面料,但我們試駕的車型配備的是皮質座椅。得益於2700mm的軸距,後排腿部空間比較寬裕,同時座椅比較厚實,填充物比較柔軟,整體乘坐品質相當不錯。
寫在最後
幾何C不像新勢力品牌那樣靠黑科技噱頭吸引小部分人的眼球,而是靠均衡完善滿足絕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不靠黑科技取勝不代表它沒有科技,真正的科技就是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幾何C在科技配置層面更加重視體驗,而不是炫技。
只要把幾何C一開起來,就會發現這是一臺很好開的車,它很努力地將動力、轉向、輔助駕駛等的細節完善到了很高的水準,就算是開慣燃油車的用戶上手也不會感到不適應,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正如幾何一直宣傳的那樣:當不知道怎麼選的時候,都選C。選擇幾何C有可能不是你最佳的選擇,但一定不會選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