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是健康無害的「戒菸神器」,還是新的空氣汙染源——關於電子菸,你了解多少?
9月10日,美國堪薩斯州衛生官員證實,一名女性居民死於電子菸引起的嚴重呼吸道疾病。
10月7日,紐約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報告稱,他們讓40隻實驗鼠連續54周暴露在含有尼古丁的電子菸煙霧中,結果有9隻出現了肺癌,23隻出現了膀胱增生,患癌風險增加。
這段時間,有關電子菸的新聞幾乎刷爆了屏幕:美國擬禁止銷售非菸草味的電子菸、該國最大的電子菸製造商尤爾宣布停止在本土投放廣告,電子菸危機蔓延至英國……
電子菸究竟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危害?有多少寧波人在抽電子菸?這些人又是怎麼抽上電子菸的?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有人用它戒菸癮,有人只想趕時髦
電子菸在朋友圈中大行其道
電子菸,正式名稱是電子霧化器。它是用可充電電池驅動的霧化器,通過霧化煙油或加熱菸草(不燃燒)等手段,將煙油等變成蒸汽,供消費者吸用。同時,電子菸與普通香菸有相同的外觀、煙霧、味道和感覺。由於這種電子產品模仿捲菸,故稱電子菸。
世界上第一支電子菸誕生於中國,創始人是一名叫韓力的藥劑師。21世紀初,這款名為「如煙」的電子菸開始走向海外,並且很快風靡歐美地區。而國內流行電子菸還是最近幾年的事,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電子菸產量為12.1億支,市場消費規模約32億元,其中18億元是線上渠道銷售所得。到2022年我國電子菸產量將達到47.5億支。
寧波人抽電子菸的同樣不少。從採訪來看,我市抽電子菸的人群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老菸民,本身菸癮很大,希望通過抽電子菸來達到戒菸的目的。
寧波市第一醫院戒菸門診的朱寧醫生告訴記者,他接連做了兩年的臨床統計,發現到戒菸門診接受治療的菸民中,約15%曾抽過電子菸,而他們抽電子菸的初衷是想藉此戒菸。
張先生的菸癮較大,保持在一個星期一條煙的量。3個月前的一天,他與同樣是老菸民的朋友聚餐,發現這位朋友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鳥槍換炮」,改抽電子菸了。朋友給他介紹了一種從日本進口的電子菸,說是自從抽電子菸以來,自己的抽菸量明顯少了,再不會是整天一身煙味了。更讓張先生動心的是,朋友介紹說抽電子菸可以幫助戒菸。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張先生開始改抽電子菸。很快他就發現,其實身邊有很多朋友在抽電子菸。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抽的電子菸需要充電,每吸15口至18口,電子菸會自動斷電,充電5分鐘後才能繼續。嘗試了3個月,張先生感覺自己現在的抽菸量有所減少,折算成傳統香菸的話,現在他每周的抽菸量大概是6包。張先生希望,自己能通過抽電子菸達到戒菸的目的,但最後能不能戒掉菸癮,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電子菸市場紅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商家給電子菸貼上了「戒菸神器」這一標籤。比如,只要打開淘寶、京東等電商APP,檢索「戒菸神器」,就會彈出成百上千款電子菸產品。那麼電子菸能起到戒菸的效果嗎?在寧波市第一醫院戒菸門診接受治療的邵先生搖頭說,自己抽電子菸一年多,菸癮還是跟以前一樣大,所以只能求助於戒菸門診的醫生。
第二類人群,是把抽電子菸當成時髦的年輕人。
電子菸剛面世時,其高昂的價格曾是許多上流人士身份的象徵,穿著優雅得體的晚禮服,在宴會上掏出一支電子菸,吞雲吐霧,像玩弄夢幻煙霧的人間精靈。在眾多年輕人眼裡,抽電子菸是玩時尚,是耍酷。
王女士就是這麼抽上電子菸的。一次聚會,她看到幾個打扮時尚的年輕人在抽電子菸,漂亮小巧的煙杆,好聞的香味,讓她立即愛上了電子菸。
同樣抽電子菸的孫先生告訴記者,電子菸在朋友圈裡確實很流行,這幾年感覺20幾歲的年輕人抽電子菸的越來越多了。
一手煙二手菸,有害物質一樣多
電子菸已對公共健康造成威脅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電子菸之所以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子菸面世時即宣稱「無害、健康」,甚至有電子菸廠商在產品詳情中貼出成人邊抽電子菸邊抱嬰兒的照片,並稱「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吸入有害的二手菸」。
抽電子菸是否真的對身體無害?寧波市第一醫院呼吸科主任曹超搖頭說,這絕對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長期從事吸菸與呼吸系統疾病研究的曹超非常關注電子菸,他告訴記者,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文章,指出電子菸同樣存在危害,是新的空氣汙染源。對比無煙的清新空氣,二手氣溶膠(由電子菸產生的二手菸)可以使PM1.0值高出14倍至40倍,PM2.5值高出6倍至86倍,尼古丁含量高出10倍至115倍。乙醛含量高出2倍至8倍,甲醛含量高出20%。其產生的某些金屬含量,比如鎳和鉻,甚至比傳統捲菸產生的二手菸的含量還要高。
據了解,電子菸雖然有不同的款式或者品牌,但內部構造大同小異,主要由盛放尼古丁溶液的煙管、蒸發裝置和電池這三部分組成。蒸發裝置由電池杆供電,能夠把煙管內的液態尼古丁轉變成
霧態,讓使用者有一種「吞雲吐霧」的感覺。另外,使用者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向煙管內添加巧克力味、薄荷味的各種香料。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曾對市場上19款電子菸的成分進行測試,發現電子菸的吸菸裝置含有致癌物質和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品。他們還分析了兩種暢銷電子菸的煙管成分,發現其中一份樣品中含有二甘醇,大劑量攝入會損害腎臟,其他樣品中則發現了亞硝胺等致癌物。法國國家消費研究員也指出,他們調查的部分電子菸產品中尼古丁含量甚高,甚至可以殺死一名嬰兒。不僅如此,由於電子菸裝置的加溫速度過快,還會產生一種叫丙烯醛的劇毒化學品。
此外,電子菸所產生的二手菸,同樣可能危及健康。電子菸會向室內釋放可吸入的液體細顆粒物和超細顆粒物、尼古丁和致癌物質。也就是說,電子菸不僅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吸菸者健康,同樣也會危害被動吸菸人群的健康。「吸食電子菸一樣會致癌。」曹超提醒說。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現在美國與電子菸有關的死亡事件表明,問題出在煙液上面。在吸食電子菸時,吸食者使用的煙液中可能含有尼古丁,也可能含有四氫大麻酚(THC,一種從大麻中提取的高濃度化學成分)。美國衛生部門官員透露,此前他們在33個州發現了450例類似的疑似病例,這些病人出現呼吸困難、胸痛、疲勞、嘔吐等症狀,隨即住院治療。
曹超說,因為強烈的好奇心,近幾年,抽電子菸的青少年人數急劇上升。以美國為例,2018年大約有360萬名中學生吸電子菸,比2017年多150萬人。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超過25%的中學生在過去30天內吸過電子菸,2018年這一比例為20.8%,2017年為11.7%。據2018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報告,我國使用電子菸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15歲至24歲年齡組人群的電子菸使用率為1.5%。與2015年相比,聽說過電子菸、曾經使用過電子菸以及現在正在使用電子菸的比例均有所提高。
採訪中,有多位業內人士指出,處於無監管狀態的電子菸,已對公共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建議國內相關部門制定和頒布電子菸的正式標準,以填補監管空白,同時將電子菸儘快納入控煙範圍並形成共識。
給菸民挖坑的,不僅僅是電子菸
低尼古丁低焦油香菸危害也不少
在曹超看來,打著「健康、無害」「戒菸神器」幌子的電子菸,其實就是給菸民挖的一個坑。但現實中,給菸民挖坑的不僅僅是電子菸。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所謂的低尼古丁低焦油香菸,打著「低毒」的幌子大行其道,那麼這些香菸真的能減少菸草危害嗎?
曹超曾在全球著名的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評論,表明低尼古丁低焦油香菸並不能減少菸草危害,而且「低毒」煙還會誤導民眾,使其延緩或放棄戒菸。
從香菸的成分上分析,令人成癮的是尼古丁,產生危害的主要是焦油。曹超說,在現實生活中,改吸低尼古丁香菸的菸民,因為尼古丁量攝入不足,需要吸食更多香菸,這樣焦油的攝入量反而增加了。同樣,菸民在吸食低焦油的香菸時,會因為焦油的減少而補償性深吸,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吸入量增加。
這幾年,國內菸草市場還冒出了大量的「蟲草煙」「中草藥煙」等所謂的「養生」香菸。某個節假日,曹超在參加家庭聚會時,看到有親戚抽菸,忍不住上前勸阻。沒想到親戚卻分辯說,「我這是養生香菸,對健康不僅無害,還有益於養生。」這種說法令曹超哭笑不得。他說,中國中草藥發展了幾千年,主要通過煎熬服用,沒有研究表明通過吸食中草藥燃燒的煙霧也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但現實中,捲菸的「過濾嘴」能減毒、「偶爾少量吸菸」沒關係、「低焦油煙、細煙、淡型煙、女性煙、中草藥煙、茶煙」危害不大……相當比例的菸民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曹超提醒廣大菸民,沒有一種吸菸方式是安全、健康、科學的。
全球煙害情況普遍嚴峻。據統計,菸草已成為全球死因構成的第一位,每兩個吸菸者中就有1個死於菸草相關疾病。不過,據2018年寧波市居民菸草使用行為監測結果,寧波人對於菸草危害的認識正在提高,主動參加戒菸的菸民也在逐年增加。寧波市第一醫院戒菸門診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該院的戒菸門診就診量逐漸升高,2018年已超過500人次,隨著綜合性戒菸方法的實施,接受戒菸門診隨訪和規律治療的菸民戒斷率接近70%。
(責編:張麗瑋、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