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洩漏事件9周年,影響仍在繼續

2020-12-06 新民周刊

作者|周 潔


  9年前的這個季節,日本東太平洋海域並不寧靜。3月11日,芮氏9.0級的「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禍不單行,此次地震更大的影響,是導致東京電力公司下屬的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4號機組不同程度受損,其中3個發生了堆芯熔毀,最終形成災難性輻射洩漏事故。

  此次地震、海嘯及發生的放射性物質洩漏事故,佔日本國土面積約3%的地域受困於核汙染,社會財富損失難以估算,直到今天,福島依然是一座「空城」。

  日本福島核事故也是自1986年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洩漏事故以來,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一次核危機。


天災還是人禍?


  福島發生9.0級地震後,15米高的巨浪淹沒了第一核電站的機組,引起其電源被關閉,導致反應堆冷卻系統停工。

  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反應堆中,核燃料在安全殼的底部熔化並積聚。在第一、第三和第四機組中,形成的氫爆炸損壞或完全破壞了屋頂。這導致了輻射洩漏和核電站地區的大面積汙染。

  3月13日,日本政府初步確定此次核洩漏事故為4級,即造成「局部性危害」。很快,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洩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再次將福島核事故等級從5級提高到核事故最高分級7級(特大事故),與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同級。

  8月26日,因救災指揮不力,國會兩院對抗嚴重等原因,時任首相菅直人引咎辭職。

  事實上,直到今天,福島核事故原因調查仍未結束。

  日本政府認為,當時負責推進核電事業的資源能源廳和負責管理核電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雖同屬經濟產業省,但因省內幹部人事變動,導致推進與管理活動來回扯皮,行政職能渙散,效率低下;且核電管理對象的電力公司往往是該省幹部退休後「下凡」的主要接收單位,經常發生公然對抗行政管理的現象。因此,管理機關未能有效履行監管職能是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的原因之一。

  經過一系列的立法程序,日本於2012年9月成立了核電統一管理機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

  2014年10月,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發布事故原因調查中間報告稱,對於福島核電站一號機組失去電力供應的原因是「海嘯還是地震」難下結論,需要進一步調查和分析。還有消息稱,東京電力公司早就清楚福島核電站應對海嘯能力不足,且已有整改計劃,但遲遲未能增高加固核電站的防波堤,也是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單純地將原因歸結為「天災」,也應考慮生產管理中的「人禍」因素。

  2018年,針對日本東京電力福島核電站核洩漏事故,日檢方以「業務上過失致人死傷罪」,要求判處東京電力公司三名前高管各5年監禁。

  2019年9月,日本核電監管機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決定重新啟動福島核電站事故原因調查,調查將試圖確定福島第一核電站受損反應堆輻射洩漏的具體位置,以及其中一個反應堆是否未能通過冷卻系統恰當地釋放放射性蒸汽等問題。「現場輻射強度減弱,報廢作業持續推進,現有條件允許調查人員安全進入現場,因而決定重啟調查,預計在2020年年底前能夠完成最終報告。」


重建之路漫漫,後續處理引發國際擔憂


  2020年2月18日,「3·11」大地震發生將滿9周年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講話,呼籲民眾在哀悼日當天向遇難者默哀。安倍強調,不應淡化地震帶來的教訓,要「充分利用自然災害帶來的教訓,推進防災、減災措施,建設成能堅強應對災害的國家」。

  同時,他表示「包括核事故的受害者在內,現在還有許多人被迫避難疏散,我們將繼續銘記著這些不如意的現實,全力以赴實現(災區)復興」。

  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將災後重建期限設為10年,並設立了主管災後重建及核事故處理工作的臨時機構——復興廳。

  福島縣曾以土壤肥沃著稱,擁有發達的農業水產業,災後,日本政府也曾努力從制度與技術上雙管齊下,通過嚴格管控飼料生產,保證當地牛肉的放射無限制達到標準。日本政府還採用高新科技防止稻米被放射性物質汙染。

  此外,日本政府還曾推動「福島·國際研究產業都市構想」,希望通過植物固核、開發智慧機器人等方法,推動福島的重建工作。

  不過,日媒指出,災區人口急劇減少等現實問題已嚴重阻礙了災後重建進程。據日本復興廳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3·11」大地震共造成約1.6萬人遇難,2533人失蹤。目前仍有約4.8萬名災民在各地避難,另有3701人被認定為因「長期避難致健康惡化」等原因死亡。

  同時,日本還面臨福島核事故後續處理等一系列難題,重建之路可謂任重道遠。

  為控制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溫度,東京電力公司注入大量冷卻水,因而產生含有輻射物質的汙水。這些汙水雖經淨化處理,但所含的放射性物質氚不能清除,自2011年以來,福島第一核電站平均每天產生170噸汙水。目前,核電站內共存儲超過115萬噸,而據最新數據顯示,該電站的汙水儲存設施預期在2022年夏季達到137萬噸的容量極限。

  此前,日本環境大臣原田義昭曾公開表示,東京電力公司可能不得不將核電站的放射性汙水排入太平洋,「(事故後)唯一的選擇是將其(放射性汙水)排入大海並稀釋」。這一提議遭到許多爭議,福島當地的漁民深深擔憂,此舉會加劇日本國內外對於福島水產品的不信任感,重創核事故後好不容易恢復的生產經營,國際社會也有諸多反對。

  2019年12月23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有關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水的處理方案,包括將核汙水稀釋後排入大氣、排入大海或者兩種方案並行,再次引發爭議。

  不過,2020年2月27日,監理國際核能發展的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認同日本把福島核電站汙染水排入海洋的計劃。「其他地方也(把汙染水)排入海洋,這不是什麼新鮮事,不算醜聞。但重要的是以無害方式進行,需要有人在排放前、排放中及事後監控,確認一切都沒問題」。

  然而,日本經濟產業省鎖定的處理方案中並沒有給出清晰的時間表,何時開始實施目前仍是未知數,預計核汙水處理的推進不容樂觀。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國海域未受核洩漏影響
    「環境輻射水平未受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17日表示,截至17日16時,我國環境輻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17日16時繼續發布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值。監測結果匯總圖顯示,所有城市監測值均在其天然本底水平範圍內。
  • 福島核洩漏事件發生後,已經過去9年時間,如今變成什麼樣了?
    9年了,日本福島仍然沒有擺脫核事故的陰影,福島核電站的報廢工作依舊舉步維艱,關於如何取出熔融的核殘渣成為最大難關。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一系列設備損毀、堆芯熔毀,大量核輻射被釋放,成為繼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後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這場事故導致16萬人流離失所,政府創建了一個12.5英裡的禁區,即便有一些地區解禁,但幾乎沒有人願意返鄉。
  • 《福島50死士》2020日本災難劇情片!日本核洩漏事件全揭秘
    ◎譯  名 福島50死士/福島50/福島50英雄(臺)◎片  名 フクシマフィフティ◎年  代 2020◎產  地 日本◎類  別 劇情/災難◎語  言 日語◎字  幕 中文◎上映日期 2020-03-06(日本)◎IMDb
  • 關鍵時刻的權威聲音——記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服務日本核洩漏
    北京時間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北部發生芮氏9級特大地震,日本政府隨即宣布進入「核能緊急事態」。12日上午,經日本有關部門確認,福島核電站有放射性物質洩漏。  核洩漏事故發生後,中國氣象局迅速響應,積極部署,設立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的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立即行動,迅速啟動擴散模式,滾動開展核放射性汙染物擴散預報及其影響評估。
  • 日本核洩漏目前對中國影響不大 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東方網記者魯琳3月14日報導:日本9級強震引發海嘯,進而造成的日本核電站核洩漏,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那麼核洩漏是否會對我國造成影響?復旦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陳建新教授在接受東方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風向及現有信息分析,核洩漏對中國的影響不大,市民無需「談核色變」。
  • 盤點世界八大核洩漏事件
    距離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事件發生快十年之際,日本政府將於本月27日正式決定是否將處理過的福島核汙水排入大海。消息一出,就遭到了全球各國政府和衛生組織的強烈反對。今天帶大家盤點一下世界發生的八大核洩漏事件。
  • 《福島50》曝國際預告 真實還原日本核洩漏事件
    《福島50》曝國際預告 真實還原日本核洩漏事件 時間:2020.02.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日本地震引發核洩漏或使美國發展核電站計劃受阻
    環球網記者李宗澤報導 日本近海於3月11日發生罕見芮氏9級強震,地震致使當地電力出現短缺,更引發核原料洩漏。美國媒體日前報導稱,受日本核洩漏事件影響,歐巴馬政府推行建造核電廠的計劃面臨新的不確定性,安全問題成為外界討論的對象。美國《波士頓環球報》3月14報導稱,日本面臨的核危機引發了外界關於核電廠的討論。
  • 【關注】東日本大地震9周年 災區復興仍然任重道遠
    (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 災區重建仍面臨困境 各地取消或縮小追悼儀式規模 3月11日,是「3.11」東日本大地震9周年紀念日。2020年也是日本政府提出「復興與創生期」計劃的最後一年,災區重建工作仍在艱難進行當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政府主辦的追悼儀式被取消,多數受災地政府也決定中止或縮小追悼儀式規模。
  • 世界史上最可怕的十大核洩漏事故
    第7頁:俄羅斯聯邦託木斯克事故 第8頁:俄羅斯核潛艇事故 第9頁:日本東海村核事故 第10頁:美國內華達州絲蘭山脈核試驗   1 1979年3月28日,三哩島  三哩島核電廠2號機組部分反應堆堆芯融化導致了美國核電經營歷史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
  • 最嚴重核洩漏事件,釋放核輻射是廣島爆炸的400倍,15年死亡8萬人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時期日本被美國投放原子彈之後悲慘的結局,原子彈的威力確實是相當的大的,特別是釋放出的核輻射會對人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但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普及的是直到現在都是最嚴重的核洩漏事件,這個核洩漏事件所釋放出來的核輻射已經達到了日本廣島爆炸時的400倍,其影響不言而喻,是可怕甚至是恐怖的。這件事發生在蘇聯,卻很少有人知道——車諾比核電站洩露事故。
  • 「神貼」預言日本地震後核洩漏 引數萬吧友膜拜
    正當日本大地震和核輻射讓整個現實世界憂心忡忡時,百度貼吧兩則神奇的預言貼則讓整個網絡世界籠罩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貼吧兩位神奇的"預言帝",一位在五個月前預言出日本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另一位則預測出日本此次大地震的9級震級,兩位"預言帝"的神奇預測在日本地震之後立刻引來上萬名吧友圍觀,一時間讓"2012吧"和"地震"吧火爆異常。  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近海發生9.0級地震,隨後引發的海嘯與核洩漏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
  • 日本這起事件至今影響世界
    日本這起最嚴重,至今影響世界】中,就為大家講述了核汙染帶給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話不多說,下面進入正題。車諾比事故就是迄今為止核汙染最為嚴重的一個,而且對於核汙染,國際上還分了七大等級,一到三級為無人傷亡等級劃分,四級以上就是放射性核汙染釋放,造成人體損傷,代表事故就是日本的jco核燃料製備廠核洩漏事故,由於操作嚴重不規範,機器零件老齡化等各種問題,導致沉澱槽內的輻射被大量釋放。
  • 日本核洩漏事故爆發後,科學家從海域抓獲「變異」物種
    日本核洩漏事故爆發後,科學家從海域抓獲「變異」物種,網友:生化危機!世界海洋生物的種類繁多,因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不斷有新的變異群體加入進來,這不,日本一位漁民出海時,在海底意外打撈到一種神奇的生物,這個生物沒有腦袋卻有牙齒,看起來攻擊力強悍。
  • 福島核事故五周年:日本政府掩蓋了什麼?
    這其中,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而那些承受著痛苦與孤獨的甲狀腺癌患者家庭,始終被忽視和邊緣化;由於福島核事故對海洋造成了空前影響,「福島後遺症」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擔憂。在如此重大、影響深遠的核事故面前,無論對於深受其害的本國國民還是國際社會,日本政府都沒有理由選擇避重就輕。關於福島核事故,日本政府仍欠世界一個答案。
  • 日本這個影響全人類的計劃也太瘋狂了吧!?
    其實福島的核電站歷史上有多次發生放射性物質洩漏事故,但是日本的電力公司和官員都選擇隱瞞不報。直到2011年這次核洩漏,因為鬧太了,紙根本包不住火。這也是自1986年車諾比核洩漏事件之後,全世界最大的一次核洩漏事件。
  • 日本核洩漏或再次上演?福島核電站不堪重負,41條大裂縫被曝光
    說起核洩漏,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2011年日本的福島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當時的核洩漏事件給日本乃至全球都造成了很大的國際恐慌。日本因此受到很大的損失,大量的放射性核汙水外流,導致附近的房屋被破壞,居民也不得不被迫轉移。
  • 日本被惡臭籠罩數月,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是核洩漏還是地震前兆?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近日日本火山列島突發6.2級地震,震後周邊海平面出現了劇烈波動,當地政府發出海嘯警報,希望居民提前做好的準備。但隨後日本氣象廳發布聲明說海平面的波動在正常範圍。日本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經常發生地震,日本深受其引發的海嘯、火山等危害影響,此前因地震導致的福島核洩漏事故影響至今還在持續。
  • 當年日本核洩漏後,對當地影響有多大?說來你可能都不敢信
    今天跟大家討論的話題是:當年日本核洩漏後,對當地影響有多大?說來你可能都不敢信   距離日本發生核輻射已經過去了八年,但是這件事情還是深深的記在人心。2011年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引發海嘯,就是這次的海嘯導致了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核洩漏。
  • 核洩漏有多可怕?看看日本這些魚的樣子,你可能會呆住
    也許大家認為這些不過是虛構的,事實上大自然中的生物包括人類本身在受到外界影響的時候,都會發生基因突變,這些都是不可控的。 核洩漏應該是到目前為止因為人類自身原因造成的大自然災害最可怕的,因為核洩漏引起的核輻射是極度恐怖的,因為原子核會從一種結構轉變為另外一種結構其中釋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日本核洩漏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