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全人類為新冠疫情焦頭爛額的時候,另一場危機也在悄然逼近。
什麼危機呢?核輻射危機。
4月初,烏克蘭北部燃起了森林大火,火勢非常猛烈。
閣下也許會說,森林大火年年有,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確實,這個地球上,每年都有森林大火,就以烏克蘭來說,北部的林區附近,每年都會發生規模不一樣的森林大火。
但是今年有點兒不同,烏克蘭北部山區今年的大風很邪乎,風助火勢,使今年這場大火越燒越大,一度燒到了車諾比禁區內,距離車諾比核電站遺址只有一公裡之遙。
所以,這場火災的危險不在於火,而在於1986年那場恐怖的核災難所遺留下來的核輻射。萬一燒到核電站遺址的要害地方,那可就不得了。
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那場核洩漏事故到底有多嚴重呢?
正常大氣中的輻射量是0.000012倫琴,小數點後面4個,小數點後面第5位才有個1。而在1986年4月26日的中午,在普裡皮亞季,這個讀數就已經高達0.2倫琴。0.2倫琴比0.000012倫琴多了1萬5千多倍。到了傍晚,這個讀數攀升到了正常值的60萬倍。
一般認為,人體每年最多可以吸收2倫琴的輻射量而身體不受影響,可是一旦吸收超過400倫琴,人體就會遭到致命的傷害。
事故發生的第一天,當地居民吸收的輻射量是無害值的50倍。照這樣的速度,只要4天,他們就會吸收到致命的輻射量。可是當事故發生的時候,當地居民還完全不知情,他們完全不知道要躲避。
後來的清理工作中,在一個月內,有一萬名礦工被派遣至車諾比,他們的年齡都在20到30歲之間。他們在1個月零4天內,在核電站底下挖了150公尺長的地道。這是一般礦區3個月的工作量。官方宣稱,每名礦工吸收了30到60倫琴輻射量。但是倖存者表示,他們的吸收量可能是這個數值的5倍。根據後來的估計,有四分之一的礦工在40歲前死亡。
當礦工在核電站底下緊張的挖地道時,還有一批人也被派往車諾比,但他們在地上開展工作。他們主要負責清理現場,挨家挨戶清除覆蓋在所有表面上的放射性塵埃。這些人被稱為「清理人」。一年內,有10萬軍隊與40萬平民組成的「清理人大隊」穿梭在車諾比。
1年之內50萬蘇聯軍民穿梭在車諾比去清理現場!
各位,每逢重大災難,人類中總有一批敢死隊,為了他人的幸福,義無反顧,犧牲自我,出生入死。每次讀到這樣的歷史,每次親歷這樣的現實,我都會熱淚盈眶。就像這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全世界的醫護人員,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義無反顧,犧牲自我,救死扶傷。
車諾比1973年開始建造,1977年建成投產,是蘇聯規模最大的核能發電站。那時候,它是蘇聯的驕傲。到1986年的4月26日發生世紀大災難之前,車諾比應該說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它輸出的能量超出人們的預計,它的安全記錄也沒有任何瑕疵。那時,它的建造者甚至曾經這樣誇口,像車諾比這樣的核電站,已經可以放心修建在莫斯科的紅場上。
但是,一切在瞬間改變,無法逆轉。有關這次事故的原因,在很長時間以來引發了人們的種種揣測和爭論。直到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真相漸露端倪,但還是留有不少的歷史迷團。
目前正在車諾比一帶燃燒的森林大火現在是個啥情況呢?
根據烏通社2020年4月21日報導,烏克蘭軍隊利用重型裝備挖掘出了515公裡的隔離帶,算是已經消除了火災對車諾比禁區內危險物的威脅,人類又一次僥倖逃過一劫。
非洲蝗災、巴西大火、澳洲大火、新冠疫情、車諾比鄰近地區的森林大火……
2019到2020,發生了很多事,每一件事都好像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都好像是大自然來要人類的命。
這真是,常懷敬畏之心,方能行之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