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升級 臺鐵首臺紅外線熱顯像儀南港車站測試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臺鐵首批採購32臺紅外線熱顯像儀,首臺10日在南港車站測試。(圖:臺灣「中央社」/臺鐵 提供)

中新網3月10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臺鐵及臺灣高鐵公司防疫升級,都將在車站裝設紅外線熱顯像儀;其中,臺鐵首臺紅外線熱顯像儀今天在南港車站測試。

臺鐵說,首批採購32臺紅外線熱顯像儀,3月底前將於旅運量較大的20個車站陸續裝設,首臺今天在南港車站測試,並進行相關人員教育訓練。

臺鐵說,經顯像儀量測體溫超過37.5攝氏度的旅客,臺鐵將以額溫槍複測並告知該旅客實測的體溫,若仍超過37.5度,將勸導旅客勿搭乘,如果旅客有需求,也會主動提供口罩。

臺鐵局預定3月底前裝設在旅運量較大的車站,包括:基隆、汐止、南港、松山、臺北、板橋、樹林、桃園、中壢、新竹、臺中、彰化、嘉義、臺南、新左營、高雄、屏東、宜蘭、花蓮及臺東。

臺灣高鐵公司也已採購24臺紅外線熱顯像儀,原預計4月底交貨,日前跟廠商先借2臺,裝在桃園站進站閘門,另10臺3月底交貨,清明疏運期之前,重要車站可安裝完成。

相關焦點

  • 設置紅外線熱顯像儀 臺灣鐵路南港站今起測試
    臺鐵南港站設置的紅外線熱顯像儀。(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1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管理局(以下簡稱「臺鐵局」)今(10)日表示,因臺灣地區新冠肺炎防疫升級,即日起將在南港站測試紅外線熱顯像儀,並進行人員培訓。經顯像儀量測體溫超過攝氏37.5度的旅客,臺鐵局將以額溫槍複測,如果旅客有需求,也會主動提供口罩。
  • 設置紅外線熱顯像儀 臺灣高鐵4月6日起將全面測溫
    臺灣桃園市高鐵站設置紅外線熱顯像儀。(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散,臺灣高鐵公司23日表示,自4月6日起將全面測量體溫。據悉,目前桃園、臺北、臺中站已完成紅外線體溫測量儀裝設,預計本周將再完成左營、臺南二站裝設。而尚未安裝紅外線體溫測量儀的車站,則會在各站進站閘門處備妥數量充足的額溫槍,將以人工方式對進站旅客逐一測量額溫。(中國臺灣網 劉璐璐)
  • 機場車站紅外線測溫儀效率低?AI人工智慧構築「硬核」防疫
    不僅是醫藥戰線加速研發爭分奪秒針,在「疫」情中返程復工穩定生產,快速精準的紅外線測溫儀成為公共場所防疫的「第一道防線」而急需!睿創微納全資子公司艾睿光電研發生產的紅外線測溫儀以及測溫模組等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
  • 謠言粉碎機:車站體溫篩查紅外線測溫儀能夠殺死白細胞?熱像儀專家談?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重性,全國各地的機場、地鐵、車站等為保證廣大旅客的安全,以及有效避免疫情的進一步傳播,都緊急加裝了紅外線測溫儀-熱像儀,這些紅外線測溫儀-熱像儀可以瞬間對通過的人流進行大規模體溫篩查檢測,快速探測到發熱人員並報警,有效的避免大面積交叉感染的事件發生。
  • 交運14個長途站、3個農貿市場裝上紅外線熱成像儀
    3月6日,記者從交運集團獲悉,該集團旗下14個長途汽車站、3個農貿市場已經全部安裝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實現無接觸遠距離、大面積檢測、快速體溫篩查,提高通行效率,避免人多擁堵。在西海岸汽車總站入口處,隨著工作人員的指引,乘客在紅外熱成像儀前短暫停留,無需近距離接觸,體溫正常便可快速進入車站。據了解,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復工復產務工人員及市民群眾安全出行,交運集團在青島汽車東站、青島長途汽車站等青島主城區的8個長途汽車站,在西海岸汽車總站、膠州汽車總站等各區市6個長途汽車站,以及大連路、鞍山二路、興山路3個農貿市場都安裝了紅外線熱成像儀。
  • 臺鐵列車翻覆因「轉彎時超速」
    臺鐵恢復單線雙向行車。新華社發10月22日,列車駛過發生事故的新馬車站。  超速原因仍需繼續了解  10月22日晚,臺行政部門「1021鐵路事故行政調查小組」召集人吳澤成表示,臺鐵普悠瑪出軌意外的原因,初判是因為轉彎時超速。但造成超速的原因跟責任所在,尚須繼續了解。
  • 出軌列車超速 臺鐵局長:駕駛員關閉了自動防護系統(ATP)
    列車翻車瞬間視頻截圖 臺鐵局表示,這輛列車過去ATP從未故障,21日現場詢問ATP情況也都是正常、沒有故障狀況;由於駕駛員關閉ATP必須通報臺鐵調度站,臺鐵表示目前尚未確認是否收到通報。 據「中央通訊社」22日報導,由於駕駛員可以打開或關閉ATP,臺鐵局長鹿潔身接受電訪表示,此前的確有懷疑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遭到關閉,但需要查看通聯紀錄、ATP的數據等,才能做一個綜合判斷。 鹿潔身說,ATP的紀錄已經由檢察官扣留,臺鐵將會跟檢調一起判讀相關資料,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 對於事故當時的列車時速,是否有超過安全範圍,臺鐵表示,配合檢方調查中。
  • 紅外線測溫儀自動測溫鎖定,深圳東站升級裝備全力戰「疫」|直擊...
    在車站這樣人流量較大的地方,人工測量體溫,不僅需要投入人力,也增加了人員接觸帶來的安全風險。1月23日,深圳東站引進了7臺高德紅外線測溫儀,實現了系統對每位過閘乘客的自動測溫、自動鎖定、自動報警,大大增加了測溫效率,同時避免了過多人員接觸。深圳東站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返城人流不斷增加,這些設備有望提高工作人員檢測體溫的效率。
  • 臺灣省也有春運,去日月潭一路狂奔,嘗一下14元的臺鐵「盒飯」
    出發當日的早上7點多,我在花蓮車站站臺。身旁一位行動不便的老者坐著花蓮車站的輪椅在候車,身邊有車站工作人員在陪伴。火車上,座位前的小桌板的背面有,將火車車廂及有關設施的情況和盤託出,是不是很方便?每次到臺北車站,我總會很興奮,那是因為臺北車站的臺鐵便當。
  • 臺灣校園開學日防疫大不同 紅外線感測器發揮大功用
    開學日來臨,島內各校防疫戰戰兢兢,進校門量體溫更是各校必備的防疫措施,高雄市部分學校用新進的紅外線體溫感測儀替師生及家長測量體溫,避免大家在校門口擠成一團,造成交通壅塞,開學首日啟用,使用狀況良好。
  • 臺鐵剝削員工賺大錢?工會指宿舍髒亂、床鋪有蟲
    中新網6月21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鐵近期將推出新班表,臺鐵產業工會今天再度發布聲明稿指出,臺鐵去年上半年有2.97億元(新臺幣,下同)淨利,全年有3.93億元盈餘,卻是靠著剝削勞工、減少勞務成本13億元支出才達成。資料圖:臺鐵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 臺地震雲林最大震度5級 臺鐵4260名旅客受影響
    中新網8月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鐵表示,2日晚9時39分雲林縣古坑地震站東南14.44公裡處發生4.7級地震,4260名旅客受影響。而臺灣氣象部門報告稱,雲林縣最大震度達5級。圖片來源:臺灣氣象部門官方網站臺鐵透露,3日凌晨1時44分巡查線路完畢,未發現異常,列車恢復正常行駛,影響30車次列車、旅客約4260人。此外,臺灣氣象部門報告稱,4.7級地震震中位於南投縣政府南方29.1公裡,震源深度12.5公裡。
  • 頻繁照射,測溫儀的紅外線會不會傷眼?
    許多通勤的人一天要被紅外線測溫槍頻繁照射到眼睛,有人擔心頻繁照射,測溫儀的紅外線會不會傷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黃仲委教授進行了解答。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黃仲委教授解答,紅外線測溫儀的紅光是LED燈發出的,正確用法是照射被檢者的前額而不是眼睛。
  • 臺當局大砸80億在基隆蓋輕軌 市民不買帳:說好的捷運呢?
    蔡英文17日到訪基隆宣布將建輕軌(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17日在基隆宣布,四年內將斥資80多億元新臺幣,打造南港到基隆的Tram-Train輕軌系統;臺當局「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這是全臺首創複合式輕軌捷運系統。
  • 紅外線測溫門整體解決方案
    紅外線測溫門解決方案近期特殊情況下,人們為了能夠快速的檢測出人的體溫,做了很多的嘗試,其中問的很多的就是紅外測溫安檢門,安檢門也稱金屬探測門,多用於機場、海關、港口、車站等需要檢測體溫場所的安全檢查。這種技術測量的最大優點是測試速度快,1秒鐘以內可測試完畢,而且因為它只接收人體對外發射的紅外輻射,沒有任何其他物理和化學因素作用於人體,所以對人體無任何害處。此外,紅外線測溫門保留了其金屬探測的功能,可以在體溫高於基準線或探測到金屬時報警。
  • 臺鐵自強號在基隆站發車時冒煙 延誤約15分鐘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一輛臺鐵自強號12日上午7時多準備從基隆火車站發車時,第8節車廂下方電氣箱突然冒出濃煙,經臺鐵檢修後已恢復正常,延誤約15分鐘。  有民眾12日上午在網上發文並上傳一段影片,指一輛自強號列車在基隆火車站冒出濃煙,影片顯示乘客下車時,發現陣陣煙霧,紛紛捂住鼻子。
  • 探天下非接觸式紅外線人體測溫儀助力帝業儀器疫情防控
    近日,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江蘇帝業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從崑山三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一款可移動式32寸工控一體機非接觸式紅外線人體測溫儀。「引進這一神器後,測溫既快又準,且避免了人的聚集和接觸。為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生產提供了科技保障。」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
  • 動脈血管顯像儀受到全國諸多三甲醫院一線醫護人員熱捧!
    好消息是,一款好用的 #動脈血管顯像儀# 橫空出世,近期已登陸各大三甲醫院,受到醫護人員的交口稱讚!仔細觀察可看到輕微抖動的橈動脈(上方較粗血管)PL-1000動脈穿刺專用血管顯像儀PL-1000動脈穿刺專用血管顯像儀是浦利醫療結合臨床需求,研發出的一款專門輔助醫護人員在動脈穿刺時,尋找、辨別皮下動脈的產品;它能夠方便快捷的顯示出皮膚下動脈血管的準確位置及走向
  • 疫情防護重點物資|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深度解析
    雖然國內紅外熱成像產業鏈企業大立科技、高德紅外、華中數控等緊急復工,並提供數千臺紅外熱像儀,攜手助力各地防疫工作,但遠遠滿足不了目前疫情的需求。一、非接觸式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檢市場需求巨大2020年2月2日,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曾提到,目前為止收到各地各方面對紅外體溫檢測儀的需求約為2萬臺,手持式約30餘萬臺。工信部預計,整個全自動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需求約為6萬臺,手持式約55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