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講到氧氣的性質時,一定會學到檢驗氧氣的方法之一為: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在這個實驗中,就是因為創造燃燒的條件而使木條復燃,木條是可燃物;帶火星使得反應能進行的基本溫度足夠,促使氧氣充足的情況下加快木頭與氧氣的反應,提升木條的溫度,使其達到著火點而復燃。
所以當我們適當地調控燃燒的三個條件,就可以創造出----火摺子!
據說火摺子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宮女發明的;另一傳說:認為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認為是諸葛亮在南徵過程中,也就是七擒七放孟獲的時候,為了能夠隨時生火以抵禦南方的瘴氣而發明了這一神器,所以又有人將其稱為「諸葛神折」。打火機牌火摺子
高檔火摺子選用紅薯浸在水中泡濃,取出錘扁,再泡加棉花,蘆葦纓子再錘,晾乾,加硝,硫磺,松香,磷等易燃物質和多種香料而製成,最後折成長扁筒,晚上提前點著放在竹筒裡,沒有明火但又不會滅,始終都有火星,又由於有磷等易燃物品,用嘴一吹,它就會與氧氣充分觸摸從而發生反應,然後就點著了,而且在燃燒的時候還能夠散發出某種香氣。
因為火摺子必須使用前預先點燃,所以就算不用也會慢慢消耗掉,使用還是不方便,後來慢慢就被更方便的「洋火」所取代。